爲什麼英國政府不願意將北愛爾蘭歸還給愛爾蘭?

杜達特洛夫斯基


北愛爾蘭自身存在特殊性,那就在於今天的北愛爾蘭,其實已經被英國給同化,其主體族群,主要是英國人的後裔。這也就意味著,北愛爾蘭人沒有強烈的“愛爾蘭意識”,而是保持著對於英國的認同。但是,南邊的愛爾蘭人卻有著強烈的“愛爾蘭意識”,因為在英國的社會體系中,真正居於弱勢的愛爾蘭人,其實是北愛爾蘭以南的愛爾蘭人。在歷史上,他們受到了英國人的壓迫和奴役,雖然愛爾蘭人一直在爭取更多的權益,但依然無法改變其弱勢地位。

因此,愛爾蘭人多數支持脫離英國,建立獨立的愛爾蘭人國家。然而,北愛爾蘭人原本就和英國人是一家人,他們彼此之間和睦相處,而且北愛爾蘭人在英國的社會體系中並不處於弱勢地位,相比較於南愛爾蘭人,他們的條件優越,社會地位較高,屬於愛爾蘭人中的“少數派”。在英國人看來,北愛爾蘭屬於自家兄弟,而南愛爾蘭,即多數的愛爾蘭人,只是被征服者的後代。

這種偏見,貫穿於整個大英帝國時期,多數愛爾蘭人從來就沒有被看作正經的英國國民,而是當作異己,他們在議會中屬於少數派,同時也很難滿足自己的利益訴求。這就給愛爾蘭人的獨立埋下了伏筆,雖然從外表看,愛爾蘭的主體人群,也是英王的臣民,愛爾蘭的領土,也是英國的一部分,英國同時又是一個強國,那麼愛爾蘭人應該也可以享受到英國的“果實”。

但是,這只是表面上的,只要愛爾蘭人的弱勢地位不改變,即使英國再強大再富有,他們也不認為能夠享受這份好處,正因為飽受歧視,所以愛爾蘭人更加團結,更加堅定了獨立建國的決心。這與當年的猶太人,是差不多的處境,猶太人原本可以選擇生活在歐洲各地,但正因為被排斥,所以沒有安全感,而猶太人也總是被歐洲人給迫害,所以他們堅信只有建立屬於自己的國家,才能保護自己。

愛爾蘭人也是同樣的心態,歷史上的慘痛記憶是不能抹去的,英國人對於愛爾蘭人的偏見並未改變,所以愛爾蘭人感受到強烈的不安全感,他們相信只要英國人覺得時機成熟,就會出賣愛爾蘭人的利益,甚至為了英國的霸權,讓愛爾蘭人變成犧牲品。從這個角度分析,在大英帝國的框架中,愛爾蘭人雖然居於英國本土,可其自身的定位,與印度人、澳洲人、加拿大人和南非人是一致的,他們認為自己只是英國的殖民地,而不是英國的本土,這與北愛爾蘭人的看法恰恰相反。

英國也存在一項政治傳統,那就是允許其殖民地脫離宗主國,這也被人稱為“不控制的智慧”。事實上,這也是英國人出於現實的無奈,並不是良心發現,他們認為,既然殖民地已經“離心離德”了,那麼再讓其保留在帝國體系內,則將付出更大的代價,最後成本大於收益,非常不划算。因此,愛爾蘭人也非常清楚英國的傳統,他們決定利用這一傳統,來為自己獨立建國尋找正當性。英國的歷史,恰恰也給愛爾蘭人找到了正當性,如果愛爾蘭將自己定義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否定自己英國本土人的身份,那麼他們就可以參照美國人。當年的北美十三州,以“無代表不納稅”的名義,尋找到了革命的合法性,而愛爾蘭根本不需要革命,因為英國已經呈現頹勢,他們也沒有實力阻止愛爾蘭人的建國。

但是,北愛爾蘭也屬於愛爾蘭,在多數愛爾蘭人看來,北愛爾蘭和愛爾蘭不可分割,如果愛爾蘭獨立建國,北愛爾蘭應該也要加入愛爾蘭。這個局面,自然不是英國人期望的,他們雖然不願意捨棄愛爾蘭,可愛爾蘭建國已經成為定局。按照英國人的看法,假使北愛爾蘭也合併進愛爾蘭,則會破壞整個帝國的穩定性,因為北愛爾蘭人是自家人,如果自家人都保不住,那麼蘇格蘭人會怎麼看?其它殖民地的人會怎麼看?恐怕大英帝國也會因此解體。北愛爾蘭人裡面的大多數,認同英國人的身份,所以也不願意加入愛爾蘭,他們擔心自己是少數派,會在新國家裡面受到歧視,這與當年愛爾蘭人脫離英國的理由一致,只是角色互換。

最終,愛爾蘭建國了,可北愛爾蘭依然保留在英國之內。但是,這顯然不是愛爾蘭人所期望的局面,尤其是北愛爾蘭內部的反英群體,他們堅決反對英國繼續統治北愛爾蘭,進而採取了極端的方式,這為英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傷痛。從某種程度上看,愛爾蘭脫離英國,可以算是大英帝國走向解體的開始,這為其它殖民地作出了表率。


圖維坦


愛爾蘭是英國的第一塊殖民地,而北愛爾蘭是曾經大英帝國的餘輝。“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不僅僅是英國不願意將北愛爾蘭還給愛爾蘭,如今即便是英國想將北愛爾蘭還給愛爾蘭也還不回去。更何況,一旦北愛爾蘭從英國版圖上鬆動,會引起連鎖反應,對英國形成致命打擊。


英格蘭征服愛爾蘭以後,大規模向北愛爾蘭進行移民,當地土著居民被驅逐,主體民族變成了英格蘭與蘇格蘭人。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英國元氣大傷,再也無力維持在愛爾蘭的統治,被迫同意了愛爾蘭脫離。然而英國還是擺了一道,同意南愛爾蘭獨立,北方六郡仍舊留在英國內部。

北愛爾蘭雖然地理與歷史上都是愛爾蘭的一部分,但是如今的主體多數派已經變成了英格蘭與蘇格蘭人後裔,而不是愛爾蘭人,如果英國主動歸還,豈不是拋棄自己的民眾?


但是北愛爾蘭問題一直都存在著,宗教與民族矛盾從沒消停過,讓英國十分頭疼,但是這個“燙手山芋”英國為什麼不丟掉呢?就像當年普魯士為了一統德意志將奧地利給踢了出去。

數十年來,信奉新教的英格蘭後裔與信奉天主教的少數愛爾蘭人,不斷髮生衝突。

更何況,北愛爾蘭人大多都是蘇格蘭後裔,屬於凱爾特人,而不是英格蘭一樣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一旦北愛爾蘭脫離,那英格蘭就是給了蘇格蘭一條更加充分的理由,一起離開英國。


澹奕


北愛歸屬不純粹是個領土問題,它的核心是民族矛盾及宗教衝突,並涉及到殖民主義、恐怖主義等範疇。在12世紀,經歷了斯圖亞特王朝將近10之久的殖民活動後,愛爾蘭北部的厄爾斯特地區(即今天的愛爾蘭北部六郡)居民主體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信奉新教的蘇格蘭和英格蘭移民及其後裔在當地人口中佔據了多數。今天的北愛,人口約有160多萬,其中大約有58.6%的人信奉新教,38.4%的人信奉天主教。也正是這種人口數量上優勢,同宗、同族、同一信仰驅使絕大多數的北愛人(即蘇格蘭和英格蘭移民及其後裔)選擇留在英國。只有佔少部分的北愛人(即愛爾蘭人)支持愛爾蘭統一。這就是愛爾蘭島分裂的主要原因。


自1968年以來北愛地區持續近30年的武裝衝突,期間3500多人死亡、40000多人受傷。直到1998年標誌北愛和平的《貝爾法斯特協議》達成後,北愛局勢才有了明顯的好轉。在該協議中,明確提到,愛爾蘭共和國放棄對北愛的領土要求。而英國則將廢除1920年制定的愛爾蘭法案,並在北愛大多數人表示贊同的前提下,承認南北愛爾蘭統一的可能性。英國政府在北愛問題上肯定是藏有私心的,但民族矛盾和宗教衝突才是北愛迴歸的最大障礙。如今的北愛歸屬既不由英國政府說了算也不由愛爾蘭共和國強行索要。只有在北愛大多數人贊同的情況下才能改變北愛目前的政治地位。單方面改變現狀,只會讓北愛重新陷入動盪的局勢。試想一下,假如英國政府在北愛新教徒不接受的情況下強制將北愛爾蘭歸還給愛爾蘭。那麼佔據人口多數的新教徒就不會尋求獨立?到時反而會拖累英國。所以我個人認為,不應片面強調英國政府的態度。


北愛問題再掀波瀾源於英國脫歐。在脫歐問題上英國面臨著要麼讓北愛繼續留在歐盟,要麼帶走北愛。把北愛留在歐盟,算是英國恪守《貝爾法斯特協議》的承若,但北愛爾蘭與英國本島將出現一條“貿易邊界”,經濟上北愛地區形成“國中之國”,這應該是英國政府所無法容忍的。把北愛帶走則需要解決英國與愛爾蘭共和國的邊界問題,在愛爾蘭與北愛之間設立“硬邊界”,啟動邊檢和海關等各項跨境流程這無疑又破壞了《貝爾法斯特協議》。愛爾蘭方面堅持要求,英國退歐不能導致愛爾蘭共和國和北愛爾蘭之間出現“硬邊界”,潛在破壞1998年達成的、終結了北愛爾蘭問題的和平協議。所以北愛也是英國脫歐道路上一個棘手的問題。(這是題外話)

貝貝和豆豆的視野


愛爾蘭和北愛爾蘭從16世紀開始就被英國統治,有點區別就是愛爾蘭人是信仰基督教的天主教,而英國人是信仰基督教的新教,雙方經常會爆發一些宗教衝突。

埃蒙·德·瓦萊拉,擔任愛爾蘭執政首腦長達40年之久。

信仰天主教的愛爾蘭人在1905年成立了新芬黨,並爭取愛爾蘭獨立和英國進長期鬥爭,1916年4月新芬黨發動復活節起義,但很快被英軍給鎮壓;而後1919年新芬黨在都柏林組建愛爾蘭議會,成立愛爾蘭共和軍武裝力量,雙方展開3年的拉鋸戰。

圖為1919年愛爾蘭共和軍武裝力量。

英國殖民愛爾蘭時期,有大量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移民愛爾蘭島,大量聚集在愛爾蘭北方6個郡信仰新教,而剩下南方愛爾蘭26個郡都是本土人信仰天主教,所以愛爾蘭鬧獨立後,基本上是以都柏林為大本營的新芬黨愛爾蘭共和軍和英國勢力範圍北愛爾蘭軍隊鬥爭。

2011年,英國女王在復活節起義紀念陵園敬獻花圈,這個自愛爾蘭1921年獨立後英國君主首次訪問。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與其後發生的、在愛爾蘭被稱作英愛戰爭的劇烈立衝突,最後以簽訂愛爾蘭和平協定而告終,這個協定是1921年12月6日由英愛雙方的全權代表在倫敦簽署的。協定規定:愛爾蘭從此以後即應與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南非這些自治領一樣,在被稱作英帝國的成員國共同體內享有同等的憲法地位。

2016年愛爾蘭都柏林舉行盛大閱兵式,紀念復活節起義100週年;1916年復活節,愛爾蘭首府都柏林爆發了反抗英國統治的武裝起義。

1922年1月15日愛爾蘭正式獨立,而這個新國家只包括32個郡中的26個,被稱為北愛爾蘭的東北地區6郡拒絕加入這個自治領,並且願意繼續留在英國,雖然愛爾蘭為收回北愛爾蘭做了許多努力,並進行多年的鬥爭,但是直到今日,北愛爾蘭依然掌握在英國手中。


圖文繪歷史


笑話英國的北愛爾蘭地區是英國的領土,所以對於英國來說,北愛爾蘭問題就是領土問題,然而領土不容談判。所以英國不可能將北愛爾蘭地區還給愛爾蘭。


因為北愛爾蘭地區不是英國的殖民地,而是英國的本土。不是那種放棄了就放棄了的存在!為了維持那所謂的大英帝國的榮耀,英國也必須維持住北愛爾蘭地區。

英國的二戰以後,殖民地獨立愈加頻繁,現在英國的殖民地只剩下可憐的幾個小島了。英國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富有四海的英國
英國海軍前所未有的衰弱,現在的英國前所未有的絕望。


如果連北愛爾蘭都失去了,他國就會看到英國都衰落,英國就會被從椅子上扯下來,被扔到餐桌上,作為食客們的下一頓大餐,英國將有吃飯的人,變成被吃的食材!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謝邀,這是昭楊為您回答的第217道問題。

我看很多人說英國不把北愛歸還給愛爾蘭,是因為維護殖民帝國的最後尊嚴,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因為北愛問題所釀成的流血衝突在今天我們可能所知不多,但是在30年前,可是困擾英國的大問題。 愛爾蘭共和軍在北愛爾蘭和英國本土不斷髮起襲擊,造成2000人傷亡,但北愛和愛爾蘭暴力衝突傷亡人數遠不至於此,1968年至2002年總傷亡人數高達3600人。1979年愛爾蘭共和軍甚至刺殺了英國王室成員蒙巴頓勳爵,震驚全球。

英國這個國家在殖民地問題上是比較現實的,一般都會及時丟掉燙手的山芋。比如巴勒斯坦,印度等,在衝突爆發時儘量置身事外。

英國之所以不能拋棄北愛,是因為北愛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殖民地,而是英國人的海外聚居地。當地除了在地理上和愛爾蘭在一個島嶼外,居民已經被英國本土過來的移民所取代。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在愛爾蘭獨立前,叫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但是愛爾蘭和蘇格蘭不同,他不是平等的聯合體,而是被征服和被統治的一方。

而北愛爾蘭正是近500年英格蘭征服者或者是被同化的被征服者後代,很多人就是蘇格蘭渡海而來定居在愛爾蘭北部的,他們和愛爾蘭人一樣,都是凱爾特人的後代。 但這些北愛爾蘭人最大的特點就是信奉基督新教,擁護1688年光榮革命後建立起的新教王權,和愛爾蘭共和國居民多為天主教徒有根本的區別。 北愛爾蘭人的土地也是在英國軍事優勢下從愛爾蘭人手裡奪走的。

在愛爾蘭沒獨立的時候,這些北愛爾蘭人和英格蘭人蘇格蘭人站在一起,在英國議會中對佔據絕對優勢,對少數南愛爾蘭議員形成了多數統治。

但20世紀初愛爾蘭成立自治領並尋求獨立之後,情況發生變化,原來多數派的北愛爾蘭人在新生的愛爾蘭共和國內部將成為少數,以前被他們所統治甚至輕視的南愛爾蘭人(愛爾蘭天主教徒)將成為愛爾蘭共和國的絕對多數。

總而言之,北愛爾蘭人在歷史上和南愛爾蘭人來源不同,信仰不同,處於少數統治者和多數被統治者之間的關係,矛盾相當尖銳。 這讓這些殖民者的後裔對愛爾蘭獨立非常恐慌。

從一開始,他們就竭力阻止愛爾蘭尋求自治和獨立的過程,不斷向倫敦當局表明忠誠。當愛爾蘭獨立已經勢不可擋的時候,他們馬上尋求把自己 和愛爾蘭隔開,竭力要求繼續留在英國境內。

因為這些北愛爾蘭人本來就和英國有廣泛的聯繫,遊說活動相當有效,因此英國就把愛爾蘭北方六個郡劃出,成立北愛爾蘭,和獨立的南愛爾蘭22個郡相區別。

綜上所述,北愛問題其實是英國人殖民愛爾蘭的歷史遺留問題。


昭楊


頭條的讀者們可能會覺得奇怪:既然有一個“北愛爾蘭”,那麼有沒有南愛爾蘭呢?答案是肯定的,確確實實有一個“南愛爾蘭”,不過它正式的名稱應該是“愛爾蘭共和國”。

那麼,南北愛爾蘭又是怎麼分開的呢?

這裡只有長話短說了。整個愛爾蘭原本是統一的,但早在16世紀這裡就成了英格蘭(大英帝國)的殖民地。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最後就導致了一部分人願意和英格蘭待在一起,而另一部分人願意獨立。

於是,1921年, 根據《愛爾蘭政府法案》,愛爾蘭分割為北愛爾蘭和南愛爾蘭。1922年,愛爾蘭自由州成立了愛爾蘭共和國;而北愛爾蘭的大部分人口都是統一主義者,他們希望留在英國。

南北愛爾蘭分裂的主要原因是宗教,也就是,北愛爾蘭大部分人都是英國國教新教的後裔;而南愛爾蘭的居民則是天主教的後裔。

自上世紀60年代起,“北愛”的反政府武裝“北愛爾蘭軍”與政府武裝開始了長達30多年的“獨立戰爭”。共造成3500多人死亡,5萬多人傷亡。

1998年的“耶穌受難日”協議,雙方一致同意重新開始和平進程, 至此,大規模武裝衝突才宣告結束。

北愛爾蘭歷來是愛爾蘭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地區。在經歷了政治和社會動盪帶來的衰退後,經濟自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大幅增長。

最初的增長來自“和平紅利”以及與愛爾蘭共和國貿易的聯繫,從世界各地不斷增加的遊客旅遊業、投資和商業,進一步促使了北愛地區的繁榮。

北愛爾蘭的失業率在1986年達到17.2%的峰值,於2014年6月至8月降至6.1%,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與英國其它地區6.2%的失業率相當。

看到此處,不知讀者是不是對北愛有了一個基本瞭解。下面再來回答“歸還”的問題。

對英國這樣的成熟民主國家,在處理這類問題的時候,往往喜歡用“全民公投”的方式。而在“北愛”地區的“公投”中,只有極少數願意與愛爾蘭共和國“合併”(原因上面已經說過了)。

而且“北愛爾蘭軍”,一直就被認為是恐怖分子,是分裂勢力。所以,史上就根本不存在“歸還”的問題。


閒看秋風999


謝謝朋友邀請。歷史上北愛爾蘭與現在的愛爾蘭共和國本來是一個整體,但在當年大英帝國鼎盛時期,英國通過侵略擴張將整個愛爾蘭島都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為了加強對愛爾蘭的控制,英國政府有意識地將不少信仰英國國教新教的蘇格蘭人和英格蘭人移民到愛爾蘭島,其中大部分移民生活在今北愛爾蘭一帶。這些英國移民不僅在語言文化上與愛爾蘭土著居民不一樣,而且宗教信仰也完全不同(愛爾蘭人多信仰天主教),所以根本不可能融合成一家人。一戰結束後,英國國勢急劇衰落,愛爾蘭民族獨立運動趁機興起,當時愛爾蘭島南部26郡宣佈脫離英國成立愛爾蘭自由邦,而愛爾蘭島北部6郡的主體居民是與英國人同宗同源且宗教信仰一致的蘇格蘭人或英格蘭人,他們擔心一旦北愛爾蘭6郡加入愛爾蘭自由邦,自己會因為成為國家內部的少數派而受到壓制,同時自己正常的宗教信仰權利恐怕也得不到保障,所以當時北愛爾蘭6郡的居民基本上反對6郡與愛爾蘭自由邦合併,他們願意繼續留在英國內部,於是愛爾蘭島就不可避免地一分為二了。



時至今日,英國政府也沒有把北愛爾蘭地區交還給現在的愛爾蘭共和國的打算,首先可能是因為英國覺得自己控制北愛爾蘭已經數百年了,這塊地早就名正言順姓“英”不姓“愛”了。如果現在拋棄北愛爾蘭,英國政府肯定會被英國國民指責為“賣國政府”而崩潰。因此英國的政客們誰也不敢拿北愛爾蘭問題來“亂彈琴”賠上自己的政治前途。其次,英國可能擔心愛爾蘭共和國獨立後會發展成為強國威脅到自己,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只要北愛爾蘭還在英國手中,英國就有了壓制愛爾蘭共和國發展強大的重要籌碼,將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愛爾蘭共和國強大後可能對英國構成的威脅。從這一點上看,英國不愧是老練的國際政治大玩家,考慮問題長遠而有深度。

另外,堅持控制北愛爾蘭,還有利於英國加強自己對北大西洋海區的有效控制,同時也有利於英國防禦和抵抗來自歐洲東北方向上的強大軍事力量的進攻。


疾風猛士


要回答為什麼英國政府不願意將北愛爾蘭歸還給愛爾蘭,那就先來看看北愛爾蘭的前世今生。想當年大英帝國縱橫四海的時候,盡在咫尺的愛爾蘭肯定是明顯的征服目標,以當年大英帝國的實力征服愛爾蘭完全不在話下。愛爾蘭也就在那個時代歸屬了英國,既然已經成為了一個國家,擁有共同的國王,那麼英國人跑去愛爾蘭去生活也無可厚非。

問題就出在來到愛爾蘭的英國人身上,英國人逐漸在北愛爾蘭這塊土地上生根發芽,繁衍開來了,以至於外來者的英國人超過了當地的愛爾蘭人,逐漸掌控了北愛爾蘭這塊土地。這在大英帝國的統一治理下也不是什麼問題,世事難料,大英帝國最終還是衰落了,這也導致了愛爾蘭人的獨立運動。

尋求獨立的愛爾蘭人發動了愛爾蘭獨立戰爭,戰爭最後以《英愛條約》的簽署而結束。該條約規定了愛爾蘭成立

自由邦,北部英國人主導的六郡成為北愛爾蘭,並且規定在條約簽署後一個月內自主決定是否留在愛爾蘭自由邦內。最終北愛爾蘭議會選擇退出愛爾蘭自由邦,留在大英帝國之內。大多數北愛爾蘭人希望留在英國,但一個舉足輕重的少數派希望加入愛爾蘭自由邦。

由此北愛爾蘭就進入動盪不堪的歲月,前些年的新聞報道中時不時就有愛爾蘭共和軍制造的各類爆炸,槍擊事件。從地理上來說北愛爾蘭完全應該歸屬愛爾蘭,可是在人口組成上英國人又佔據了絕對優勢,這樣一來問題就變得極端的複雜化。愛爾蘭要捍衛自己的土地,英國人要捍衛自己的國民,在這樣的情勢下英國政府是難以將北愛爾蘭歸還給愛爾蘭。

北愛爾蘭問題的最終解決還是要靠雙方進行友好協商才能解決,不斷的製造事端最終倒黴的還是當地的老百姓。當前無解的問題先放著,等到有解決方法的那一天再說唄,畢竟好好生活才是第一位的。


異域邊緣


英國全稱叫“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所以北愛爾蘭是英國領土,不是殖民地,不是從愛爾蘭割佔的,所以沒法歸還。

愛爾蘭當初也是英國領土,那時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那時愛爾蘭可以選舉議員到倫敦英國議會擔任議員的。

後來愛爾蘭要獨立,但北愛爾蘭不願意獨立,因為愛爾蘭信奉天主教,而北愛爾蘭大都是英國後裔,信奉新教。所以愛爾蘭獨立後,北愛爾蘭選擇留在英國。

也就是說北愛爾蘭留在英國是北愛爾蘭人自己的選擇,不是英國強迫的,所以也就沒有把北愛爾蘭還給英國的說法。

英國和愛爾蘭政府達成了協議,如果大部分北愛爾蘭人選擇和愛爾蘭合併,英國政府就會允許,所以愛爾蘭想要這個島統一,得需要爭取北愛爾蘭人的民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