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管理线:确保流程简洁高效——(五)成本管理线建设

很多企业在精益生产推行到一定阶段,都会面临一些问题,影响精益管理的深入和持续。比如:改善活动没有与产生的最终效益挂钩,各种浪费损失没有反映到经营指标的变化,不易确定重点改善方向,也不易评估精益工作的价值;企业经营的各个领域都需要持续改善,然而资源有限,如何分清主次、先后,分阶段集中资源解决当期瓶颈问题,需要量化评估手段支撑,等等。而成本管理线建设恰恰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措施之一。

所谓成本管理线,就是通过建立起适用于本企业的成本管理分析模型,对公司运营中所有与成本关联的因素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剖析成本构成,以效益指标作为衡量标准,找到影响利润的成本项目,并能够采用精益工具进行有序改善的管理方法。企业的成本管理通常分为先期成本、早期成本和后期成本,本文侧重于后期成本控制,也就是在产品的制造阶段,通过输入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制造效率,控制各项成本项目,减少损耗和浪费,达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目的。

成本管理线在企业的精益管理中主要起到了以下作用:在市场价格稳定的情况下,降低各项成本损失,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在市场激烈竞争的领域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情况下,通过成本损失的同步降低,保持企业经营稳定的利润;通过对改善措施的投入收益分析辅助决策,分析局部改善对整体收益的影响,量化评估改善结果的得失。

成本管理线的成本要素构成如下:

产品最低售价=制造成本+产品毛利

制造成本=制造费用+材料成本

产品毛利=制造成本x毛利率

某公司结合主导产品所占比重及市场价格走势,选择了以毛利提升作为量化目标,通过公司精益管理预约激励方式立项改善。公司成立了MC(产品成本)工作室,由运营管理部精益办统一负责管理,逐一进行现场调研及辅导,了解主导产品工艺流程、业务流程,对分析方法进行培训,并对分析工具进行了二次开发和完善,统一成本分析工具版本,为后续实现信息化奠定了基础。MC工作室成员通过试点产品成本的精确核算以及成本损失问题的深入分析,明确了改善方向和措施,实现了试点产品的利润提升。MC分析法是一套完整的成本分析方法,详细的记录了产品的每一项成本构成,通过MC分析方法细化成本项点,能有效帮助找到成本可优化方向,通过熟练掌握MC分析方法及方法推广,能有效帮助进行新产品报价及流程建立。

成本管理线让公司逐步实现新产品快速报价和已批量生产的产品成本构成更加清晰化,为市场人员提供一个明确的报价,为管理人员明确成本损失项点和改进方向,以获得更好的盈利能力,特别是市场竞争激烈的领域,这个工具可以让管理者充分认识经营过程和产品的成本构成。还可以通过模拟推演确定盈亏平衡点,让管理者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