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家盛小華在重慶:藝術學習不能功利化 不是“小升初”砝碼

出生藝術世家,15歲開始就當母親的助教,在家中長輩盛中國、盛中華、盛中新等享譽遇海內外的小提琴家的耳濡目染下,盛小華成為著名盛氏小提琴音樂世家的第三代領軍人物。

小提琴家盛小華在重慶:藝術學習不能功利化 不是“小升初”砝碼

盛小華(左一)、盛中新(左二)給家長答疑解惑

今日(9日)上午,盛小華攜手舅舅盛中新一起,來渝參加2018第五屆香港國際音樂節重慶賽區初賽並擔任評委,作為一位13歲孩子的母親,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小提琴教育家,盛小華表示,學習藝術絕對不能功利化,目的是為讓藝術深入骨髓,讓孩子變成一個有靈魂的人,而絕非為了今後藝考或者小升初增加一個砝碼。

興趣重要還是規矩重要?

越簡單的指型越決定學琴的成敗

在許多父母看來,興趣愛好才是學好藝術的主要誘因,沒有興趣,何來堅持?

對於家長提出的“興趣重要還是指型”重要的提問,盛中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在學琴的道路上,指型決定了演奏的成敗,往往看上去一個很簡單的指型會因為基礎沒有打牢導致演奏的失敗。

“這就好比書法家寫字,越簡單的字越是難寫。”盛中新認為,在培養孩子興趣愛好的同時,更要把基礎打好,讓孩子有走下去的基礎和可能,“因為沒有一件事情的完成是簡單容易的。”

藝術學習不成功則放棄?

別讓你的孩子隨波逐流

當下國內的藝術教育學習,形成一種過熱和過冷的局面。

孩子在三四歲的時候,家長看著周圍的孩子都在學,就會送孩子去學習樂器,一旦孩子遇到學琴的瓶頸,就會猶豫是否放棄。

到了四五年級,學習任務繁重了,學一門樂器就成為奢侈的事情,而一旦這個“砝碼”不能為“小升初”增添分量,放棄學的樂器成為許多家庭選擇。

小提琴家盛小華在重慶:藝術學習不能功利化 不是“小升初”砝碼

學樂器的小姑娘

女兒今年13歲的盛小華說,從外祖父那一代人開始,家裡傳承了小提琴的系統學習,幾乎每個人都會耳濡目染地學習小提琴,這並不是一種時髦,“學樂器,更多的是希望通過藝術來讓自己的靈魂變得有趣。”

如果家長選擇了放棄,實際上浪費了孩子的童年,也讓他成為了那個隨波逐流的人。

該不該去考級?

這應該是孩子和家長雙方的選擇

每年七月,各種樂器的考級也成為一種“拿本本”現象,考級似乎成為了樂器學習的必要結局,考級真的能驗證一個孩子的學習成果嗎?

盛小華女士打了一個比方,很多人喜歡吃冰激凌,有的人天天吃都可以,有的人偶爾吃一次,不管多久吃一次,都是一種嘗試。學藝術也一樣,學到一定階段,為了驗證自己的學習成效,也是可以送孩子去考級,以此檢驗孩子們的學習成果。

“我很希望家長們明白,學習樂器重要的是堅持,當一門樂器不夠的時候,就如同盛中新老師說的,那就學兩門、三門,最終融會貫通,給孩子帶來一個不同的視野與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