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怎麼導入嗎?

現在很多地區在教師招聘考試時,都會採取微型課堂的形式來考察考生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的微型課堂也就是咱們所熟知的試講,那麼作為物理學科試講的第一步,我們都應該知道是新課導入環節。一個好的導入,能夠迅速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見導入的重要作用。那麼如何設計一個導入呢?大家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在此不再贅述,我們今天打算從另外一個視角來審視導入,即如何選取合適的切入點讓自己的導入顯得更加的自然。

在初中物理《聲音的傳播》一節中,很多人會用播放音樂來導入課題。具體在課堂中是這樣呈現的:同學們好,今天上課之前我們來聽一段聲音,好,聲音播放結束,哪位同學說一下你聽到了什麼呢?這位同學你來說,嗯,這位同學他說他聽到了小提琴演奏的優美聲音,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聲音的傳播。大家不妨可以先把這段導入在心裡默唸一遍,是不是有一種略顯生硬的感覺呢?實際上考官聽了也是這種感覺,其實這段導入我們只要略加修改,就會變得自然得多。比如:同學們好,今天上課之前我們來聽一段聲音,好,聲音播放結束,哪位同學說一下你聽到了什麼呢?這位同學你來說,嗯,這位同學他說他聽到了小提琴演奏的優美聲音,好,那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此動聽的聲音是如何傳到我們的耳朵裡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今天的內容——聲音的傳播。對比兩種導入看上去基本一樣,但是效果截然不同,就是因為後面的導入多了一句話:“如此動聽的聲音是如何傳到我們的耳朵裡呢”。仔細分析這句話,實際上就是將我們所播放音樂的手段,和本節課的內容緊密聯繫,成功地找到了本節課的切入點,從而導入課題。

實際上,導入的方法有千千萬萬,但是我們不管採用何種導入方式時,要時刻知道這些方式都只是我們設計導入的手段而已,而絕非目的。很多考生會費盡心思設計導入,方式不可謂不新穎,角度不可謂不獨特,但是卻會忽略如何將自己選擇的導入方式和本節課的內容相結合,也就是沒有找準導入的切入點,使得自己的導入聽起來很生硬,給人一種刻意炫技,為了導入而導入的感覺,因此取得的效果也不會很好。

你真的知道怎麼導入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