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左手技巧如何提高?-史拉迪克《小提琴左手技能練習》

小提琴左手技巧如何提高?-史拉迪克《小提琴左手技能練習》

近百年來,世界上的有許多針對提高這些基礎技術而編寫的練習作品,其中有一部由德國人史拉迪克(Henry Schradieck 1846-1918)編寫的《小提琴左手技能練習》(共三冊),它對發展小提琴左手演奏技術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本書從一個專門的方面,將小提琴左手技術發展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是絕好的教材,是專業小提琴教師和學生嚮往的一本快速提高左手技巧的“寶典”。如何去解讀好這一“寶典”,就成了擁有提高左手技術的一個捷徑了。很可惜的是,在我國教師和演奏者們,一方面夢寐以求地喝望著“飛舞”起來的手指,而另一方面又不願意去靜心做每天的艱苦練習。只演奏樂曲,手指的技能是得不到系統的、有嚴格規範的、有針對性強度的提高。忽略了這些,結果往往會事與願違。

史拉迪克《小提琴左手技能練習》從第二條琴絃(A弦)開始,逐一條弦,逐一個把位,每一隻手指,每一組手指,再到雙音及和絃,有順序和有規律地訓練下去,非常的系統和全面。可以說在小提琴技術裡,所有有可能出現的左手手指排列組合,它都涉及和編排到了。也就是說,把這些練習都精確地、輕鬆合理地、有速度地完成,那麼你的左手機能基本就不存在什麼大的問題了。

我們問大家準備了《史拉迪克小提琴左手技能練習》電子書(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大家可以在小提琴之家公眾平臺對話窗口回覆“資料”,獲取下載鏈接。

一、手指的技術

1.首先是手指的起落。所有手指的起落都要遵循用指根關節來操作這一原則,抬起的高度以臨近手指的第一關節上方為宜,動作要迅速敏捷,既要注意每隻手指起落的獨立性又要強調每組手指起落的連貫性。落下時,手指尖的左半部肉墊處與琴絃的接觸點位置要準確和固定,並要有彈性和力度。

2.手形,四隻手指要儘量成一條直線,排列在琴絃的上方,用到哪隻就用哪隻,沒用到的,無論是已在琴絃上做保留的或是在琴絃的上方等候的,都應保持在一條直線上,這就是良好的手形。通常學生們會犯這方面的錯誤或不注意保持這種良好的手形,如4指僵直,遠離琴絃或按3指時,4指“掉”下去,又如1指直翹起等等,這都會直接帶來手指運動敏捷的障礙。因為這些不良的手形,會使不同手指按弦指尖與琴絃的距離產生等差,造成了觸弦時差。良好的手形是通過長期嚴格和正確的練習而形成的,開始時,小臂自然內轉一點,(注意:切記手肘的位置不變,不能用手肘向內轉來將就3、4指的手形位置。)讓3、4指的指根關節稍微靠近指板一點,其中一定注意3、4指的指根關節要高出指板,這樣居高臨下,會有利於手指起落動作的完成。然後1、2指,特別是1指後倒拉開,使四隻手指成直線排列,大拇指隔弦與另一邊的1、2指間相對,虎口自然放鬆張開。4指儘量起落時保持圓順。在人體自然生理結構上,4、3指相對於1、2指而言,是較弱的,所以在4個手指形成一條直線的手形後,要把中心平衡點稍往3、4指這邊放,這樣會加強對3、4指的控制和力度,也平衡了與1、2指之間的生理差異。練習手形的初期,可能會產生一些緊張或不適,特別是對於一些這方面有困難的學生,一定要循序漸進,注意強調意念上和肌肉的儘可能放鬆。換把時,動態手形的保持非常重要,這也是準確和快速的基礎。

二、 操作的能力

眼、腦、手的相互關係。要從一開始就“強迫”練習者一眼看樂譜就要看到四個音符,之後是八個、十六個等等等,當眼看到後,一定要在腦裡顯現出這些音符,完後再指令手指操作完成這些音符。拉斷了,拉錯了,先讓學生想想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之後再操作、糾正。經過嚴格訓練,眼、腦、手的相互關係通了,自然準確性和速度就會上去了。速度的加快,一定是要建立在眼、腦、手能控制的範圍內,如超越了,很可能只是一些慣性上的行為,對能力訓練而言無益,而且還可能留下一些不良的印記,後患無窮。至於訓練時的快慢,可以先慢後快,但這要根據學生當時的能力而定,一般應以中等速度為好。弓法可先八個音一弓,繼而一小節一弓,再到按書中實際標示弓法,同樣也應根據學生現有的能力而定。演奏者的能力通過這樣的練習,會明顯得到了實質性的提高。在學習我國的教育心理學的時候,發現多處講到了不能和學生提及能力上的問題,但我卻認為,在音樂方面,特別是樂器的演奏專業上,能力是有決定性意義的,而能力是隨著正確學習和練習,得到提高的。我們教學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提高學生們的演奏能力,所以也就不可避免地與學生正面涉及到能力提高這一課題了。

在練習過程中,還需注意幾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換把,換把時的多餘動作太多了。這個問題是有歷史根源的,我國的小提琴教育,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受太多的“前蘇聯”學說影響以及對其的誤解和發揮,換把動作繁瑣,而且非常強調這些個動作,反而把換把的實質效果放在了次要,這給換把時音與音之間的連貫性和準確時值帶來了障礙。因筆者曾長期在西歐學習、工作,對這點深有感觸。換把應遵循著各把位音程能較自然敏捷和時值準確地連接起來,這一宗旨而進行操作,動作越少越好,乾淨、自然、敏捷、連貫等都是追求的要點。在這部手指練習裡,如能很好地做到以上的這些要點,才可能達到速度上的目標。

二.練習的強度和進度。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的,左手手指練習更是像一把雙面刀刃,搞不好了會傷及自己。1.手指的起落一定要有彈性,絕不是用“死力”去敲擊的。2.手形的形成是逐步完成的,而且是在合理的自身生理結構範圍內形成的,最後固定下來的手形應該是較自然鬆弛的。3.練習的強度一定要掌握好,如手或手臂已產生痠疼的現象,必須立即停下來,放鬆休息,絕對不可冒進。上世紀50-60年代,練壞手的例子就有許多。練習的強度和加速,應以循序漸進為好,要以鬆弛為基礎。

三.堅持音準和良好的發音。只要是發聲就一定要有音準的要求和健康悅耳的音質追求。特別是在雙音練習的部分,調性音準的協和,非常重要。筆者一直呼籲和堅持純律調性音準,以解開以前我國音樂演奏音準不協和的這一死結(特別是樂隊)。

四。節奏,節奏分為節拍和節奏,節拍也就是各音符時值的組合,在這練習中,它主要是以16分音符出現的,比較統一,這就要求練習者在嚴格固定的時值裡完成所有的操作,如不同的音符組合、換把、換弦等等。我們可以藉助節拍器的幫助,開始時,無論速度的快慢都要在節拍器準確的提示下進行,一定要努力追求音符間的時值準確,也就是說,16分音符的時值等份統一平均。本練習基本上沒有如快慢、張弛等節奏上的變化。

五.手指的連貫性,獨立敏捷的每一手指起落,是我們練習的第一步,但並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清晰連貫的手指運動才是我們較高的追求,這包含了以上所說的,手指技術和操作能力這兩個方面。

六.年紀,練習越早開始,手指機能提升的空間就越大,收益也就越大,誰不想從小就有一手過硬的左手技術呢但,就像一張白紙一開始就亂畫壞了一樣,開始時如不特別注意訓練方法的合理性、協調性,這將給以後帶來毀害性的痛苦。

小提琴的演奏技術是建立在對生理和心理的認識基礎上的。這也就是說,人類是依靠神經系統的活動,即通過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的科學原理建立起的反射弧規律,來適應並改造外界環境。而條件反射裡的這個條件,實際上是外加的,也就是後天形成的。這也就是我上面闡述的技術、方法、措施等,通過長期耐心、準確、合理的反覆練習,建立起穩固的條件反射鏈,使音符、提琴、人合一,從而達到得心應手地操控小提琴演奏。

令人眼花繚亂的手指飛動,扣人心絃的音符連接,震撼折服的演奏技巧,一方面是先天的才能和機能,我們沒有什麼可以改變和選擇的,但在另一方面,在後天的訓練上,我們可以努力做的空間就較為寬闊了。雖然每個人最後達到的水平高度不一樣,但努力追求過了,卻是會帶來收穫上的滿足和慰籍。正確、合理、不懈地練習史拉迪克的小提琴左手技能練習,會給大家帶來炫動飛舞起來的小提琴左手技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