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的墜落!現已……

大佬的墜落!現已……

大佬的墜落!現已……

歷史是一面鏡子,現實就是如此魔幻,在這個大變革時代,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而一著不慎,則滿盤皆輸。

今天的故事主角是創下了房產中介業融資速度世界紀錄的愛屋吉屋它曾融資超過20億,它一度被稱為行業革命者、顛覆者,甚至是傳統地產中介的終結者!

2015年,在北上廣三大核心城市,甚至天津、武漢、成都等重點二線城市,這個誕生不過一年的新秀在二手房簽約榜單上皆登三甲,進軍速度之迅猛——如愛屋吉屋聯合創始人鄧薇所言:“我們的每一個季度,就是別人的一整年!”

大佬的墜落!現已……

這家言稱“幹掉鏈家,顛覆整個中介行業”的公司,如今對手依舊當紅,它卻暗淡了……

(一)

2014年3月,愛屋吉屋由兩位互聯網行業出身、連續創業者創立。

聯合創始人,黎勇勁、鄧薇曾分別擔任土豆網原COO及CFO、土豆網前高級VP。

大佬的墜落!現已……

在土豆網被優酷合併後,兩人曾參與過國內的網約車大戰,創立過網約車品牌大黃蜂。

為何會把目光瞄準二手房呢?按鄧薇公開的說法“我們賣了大黃蜂,那就再做一個,衣食住行看一看,就剩下一個住了嘛。”

在中國,二手房中介還是重資產、勞動密集型、效率低、利潤薄的一個傳統行業。2014年之前,當時國內效率最高,員工管理最規範的“鏈家地產”創立十三年也只還是一家在北京經營業績突出,外埠擴張均虧損受阻的一個區域性企業。彼時鏈家2、3億的年利潤對應這個行業的PE算法也不過只有30-40億的估值。

數據顯示:2015年二季度互聯網行業VC/PE融資規模為37.89億美元,環比下降50.36%;融資案例數222起,環比下降10.84%。

而就在這個資本市場的冰凍節點,愛屋吉屋完成了它的E輪融資,總金額1.5億美元,由淡馬錫、高瓴領投,晨興、高榕、順為、GGV跟投。至此,愛屋吉屋累計融資額達到了3.5億美元

如果說整個中介業正飽受寒冬之苦,那麼愛屋吉屋感受到的只有撲面的春風。

(二)

有資金實力支持,愛屋吉屋和所有的O2O企業一樣,開始了大動作:

2014年年底,依靠“上海租客佣金全免”的補貼策略(可是租金全免啊!),在租房市場份額分散的上海,愛屋吉屋快速拿下了整租市場中28%的市場份額,躍居第一。

2015年春節,由著名喜劇明星蔡明代言的廣告,愛屋吉屋租房佣金減半的廣告高密度轟炸,一時間,名聲大噪。

在2014年3月成立之初,愛屋吉屋開出“4000元底薪+2000元績效”的薪水,高於行業平均水平3倍,迅速挖來1.6萬名經紀人。

細心觀察愛屋吉屋,就會發現,它採用的是高薪高提成挖來經紀人、低佣金虧損補貼購房者的“O2O創新模式”,而這種操作手法和模式和他們在打車軟件競爭中的深信不疑的燒錢買客戶,瘋狂融資做數據,和黎勇勁、鄧薇前面N家創辦的公司都快速賣掉的資本運作邏輯一脈相承。

正如鄧薇接受i黑馬專訪時說到:“在打車大戰中,她參與創辦的大黃蜂首先發起補貼,這是用“魚餌”改變用戶習慣的實驗。時間和錢可以互換……這種感覺真的是拿好多錢好多人來做實驗,所以我們投資人真好。”

大佬的墜落!現已……

投資人好,則因為愛屋吉屋交出的“數據”確實牛逼:2015一年,愛屋吉屋在上海和北京兩地網籤交易數據顯示總成交17893套,套均總價接近180萬。其他8個城市的交易量寥寥可數,預估全年總成交略高於2萬套,GMV(成交總額)約為400億人民幣。

據某輪跟投者稱“找了好多關係才搶投到1500萬的份額。”成立18個月估值過10億美金史上最快獨角獸就此誕生。

(三)

但2015年11月份E輪融資之後,愛屋吉屋再無公開過融資信息,有投資方感嘆:連BAT都不敢這麼燒錢啊。

持續虧損的現實,逼迫愛屋吉屋要對政策進行調整。

為了扭轉虧損局面,愛屋吉屋在2016年開始做出改變,包括“一升一降”,即房屋交易佣金從1%提升至1.5%,降低經紀人薪資標準。此外,愛屋吉屋從線上擴展至線下,開始開設線下門店。公司創始人鄧薇直言,“2016年最大的目標是要從最會花錢的公司變成最會賺錢的公司”。

但實際情況是,愛屋吉屋此後仍然每況愈下。如今,在北京二手房交易市場上,愛屋吉屋市場份額排名已從最高時的前五名跌到了前十名之外。此外,經濟觀察報近日從愛屋吉屋內部人士獲悉,愛屋吉屋目前已註銷了約15家房產中介子公司,並且出現了為數不少的裁員。更有媒體曝出了該公司“拉員工強制入夥投資”的醜聞。

它已經和傳統中介沒什麼區別了,從2016年開始,無論是佣金比例,還是開線下店的規劃而言,這些曾經打著低佣金價格戰,高底薪、高提成、不開線下店的做法全部被淘汰、取消了。

大佬的墜落!現已……

如今,這些房地產中介電商已經和傳統地產中介沒什麼區別了!那些曾經喊的“革命”、“顛覆”已經成了過去。

這些年,我們見過太多的風口上的故事,故事最後往往成了事故。這兩年喊著顛覆傳統行業的,發展順利的不多,汽車後服務市場的上門服務、1元洗車,餐飲業的革命、手機業顛覆、淘品牌要顛覆傳統品牌的等等,我們看到了太多壯烈的身影!

互聯網的思維再發散也不能直接變出人民幣,O2O的噱頭再響亮也阻止不了消費者一鬨而散。泡沫吹起來的時候,所有人都頭腦發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