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恥,那些公主們面對那樣的屈辱,為何沒有一個人選擇自盡或者反擊?

索隆認證唯一夫人



況且雖然這些妃嬪、女子雖然自己不死,但境遇也好不到哪去,在戰爭中,女子從來都是受害者,這些被擄去的帝都女子以及皇親國戚,遭到金兵有計劃成規模的糟蹋蹂躪,大量死亡。

當時被金兵擄去北退的,不止有皇帝后宮中的後、妃、嬪乃至宮女等,還有開封城的廣大婦女,前後不下萬人,這些人的去處也不怎麼樣,一部分在行軍途中就被蹂躪致死,其餘大部分則在到了金都上京以後,一小部分被獎給有功的王公大臣。


剩下的則進了洗衣院(金人對妓院的別稱)為奴為娼,供金人銀樂,有的被強迫穿上裸露的衣服,給金人跳舞。

當然也不都是貪生怕死之徒,有一個宮女就受不了金融侮辱,用箭頭刺穿喉嚨死了,第一個被金軍統帥蹂躪的宋朝公主叫福金帝,後來金軍統帥當著宋徽宗的面要把福金帝送給手下。

宋徽宗還不忘用一女不侍二夫來拒絕,結果金軍統帥大怒,賞賜在場的每個金軍將領兩個宋朝皇帝后宮女子,當中蹂躪。

這些女人是不幸的,她們的不幸並不是她們自己出了問題,她們不過不幸戰爭的犧牲品,因此,或者已經很難,再讓她們去死,未免太苛刻了!


歷史三日談

誰說沒有自盡的?當然有。而且不是公主,而是皇后。宋欽宗的朱皇后先是上吊,沒死成,被救下來,又找機會跳水,總算死成了。

為什麼要尋死?

徽欽二宗剛被押送到金國上京的第二天,金太宗就把韋賢妃、邢夫人和一幫帝姬、王妃召入自己的行帳之中。召進去幹什麼呢?你說呢?我說是學英語,你信嗎?

所以看到有一個答主的回答,說金兵對趙氏皇族的待遇只是“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樣奢侈”而已,呵呵,語重心長,我差點就信了。滅國之奴,比喪家之犬還慘,你還說他們會得到客氣的對待,並不算侮辱,心靈是有多純真才說得出來這樣的話?

徽欽二宗穿著內衣進金國太廟行牽羊禮之後,侮辱達到頂點了。第二天,金太宗還要封徽宗的鄭皇后和欽宗的朱皇后為夫人,“胡服歸第”——什麼意思?就是穿著金人的衣服,住進金國貴族的府第,被收為夫人。多大的侮辱啊。所以朱皇后很快就自殺了。

抓到徽宗欽宗父子之後,金兵在軍營中設宴慶功,命令宋朝的妃嬪宮女換上歌女裝束來當陪酒女。鄭氏、呂氏、徐氏拒不服從,當場就被一刀殺了。這種明知是死也要求個清白的舉動,和毅然自盡也差不多了。

除了那三位,還有張氏、陸氏、曹氏三人也因為忤逆金軍統帥斡離不而被處死,血流遍地。

還有四百多個皇族女子被送進元帥府女樂院,其實就是供金兵用的發洩工具。本來就懷有身孕的怎麼辦?一律打掉。打完了,養好身體,再去服侍。

慘吧?真慘。

不過話說回來,忍受不了命運的落差而自殺,可以理解;但題主的問題“那些公主們面對那樣的屈辱,為何命運一個人選擇自盡或者反擊”,似乎有點針對女性的意思,像是在問:你都被侵犯了,為什麼不自殺?

對這樣的態度,我只想背一首古詩:

君王城頭豎白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

放在那兩個皇帝不怪,怪女性?


奇異機器

靖康二年(1127年)初春 ,金軍攻陷了大宋國都汴京。

同年4月,北宋太上皇趙佶、剛當上皇帝不到兩年的欽宗趙桓被金兵押上囚車,離開汴京城,沿路蜿蜒向北而去。被一同押解北上的,還有眾多的皇親貴戚、宗室眷屬、達官貴人以及醫者匠人 、歌兒舞女、教坊樂工、算命卜卦的、年輕侍女、童男童女、甚至花街柳巷裡稍有姿色的妓女。史載,此次被金人擄走的北宋俘虜多達14000餘人。

金兵掘地三尺,將能搶的東西幾乎搶掠一空 。國庫、民間多年積累的財富被搜刮殆盡。《靖康要錄》記載,金人共“蒐括金十六萬兩,銀兩百萬兩”。北宋皇室收藏的各類奇珍異寶、儀仗、禮器、古籍善本、傳世書畫、九鼎等均被金兵搜走。金兵燒殺搶掠,城裡到處殘垣斷壁,屍如山積,一座好端端的錦繡城池頃刻變作人間地獄。史料記載,汴京這座當時擁有三四十萬戶人家,百餘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劫後餘生的成年丁壯還不足一萬人。

《大金國志》記載,金太宗完顏晟下令將先後被俘的徽、欽二帝貶為庶人。金軍統帥完顏宗翰命人擬就一份詳細的趙氏皇室宗親的名單,將徽宗的皇子、帝姬(公主)、嬪妃、駙馬以及欽宗的后妃、美姬、太子一併捉拿拘押。金國本來打算派兵長期駐守汴京,以守禦黃河以南大片被佔領的北宋國土。然而統帥完顏宗翰深感兵力不足,人手不夠 。要盯住如此眾多的宋人,統治如此廣袤無垠的被佔宋土,小國寡民的金確實有心無力。不久,金主完顏晟傳令,金軍主力押解俘虜和戰利品班師回撤。

將一切安排妥當後,這年三月底四月初,金國大軍分七批陸續撤離京師汴梁北返。

一路上,金人對北宋亡國之君臣及其眷屬恣意凌辱,放肆折磨 。這些錦衣玉食、養尊處優慣了的貴人們何曾受過這般苦楚 。許多人難以承受這精神與靈肉的雙重摧殘,不堪疾病與飢餓的侵襲而相繼死亡。《靖康要錄》記載,徽宗的兄弟伸王趙俁,一貫性情高傲,目中無人,自命不凡,他拒絕金人供給的連豬狗都不愛吃的粗糲食物,隊伍剛走到慶源就活活餓死。蔡王趙偲,強撐著走到韓州也成了餓死鬼。徽宗身邊只留下鄭太后一人 。其他的嬪妃、美姬、帝姬、王子都被分給金軍將帥為奴。欽宗趙桓被另一隊金軍押解出京師後,被逼換上平民常穿著的青衣氈笠,騎一匹老瘦黑馬,從人只能徒步跟隨 。一旦走得慢些,便遭金兵無情鞭打。晚間宿營,金兵便將欽宗、太子趙諶、祁王趙莘等人的手足捆綁起來,拴成一串,以防逃跑。

路上,隨行的內侍、宮女,病弱之人,不知死了多少,屍體被金兵隨意丟棄道旁。靖康二年七月,徽欽二帝在燕京相會。交談中,徽宗趙佶才得知,金宋戰爭爆發以來,被金人抓獲的大宋臣民已多達十幾萬人。自己的四十多個皇子帝姬中只有老九康王趙構一人逃脫南渡。被金人擄獲之人,無論貴賤都淪為金人的奴隸與婢女。有手藝的人還能勉強餬口,掙扎求生。最慘的是自己的兒女和昔日那些富家子弟, 成為金人家奴後,為主人牧放牛馬,做各種苦工,幹活比牛還累,吃的豬狗不如,每日還遭鞭打拳擊。

在此期間,金人聽聞南宋兵馬逐漸強盛,怕宋人舉兵北犯,於是押著二帝再次往北輾轉遷徙。徽宗先被押去金中京(今內蒙大名城); 後被押至上京(今黑龍江阿城)。上京就是岳飛口中的金都黃龍府。這兩次艱難漫長的跋涉,堪稱死亡之旅。一路上宗室貴戚不知死掉多少。尤其從中京到上京,一千餘里的路程,開始時和徽欽二帝一同走的還有三千多人,到達上京後只剩不到一千人。

《大金國志》記載,抵達上京後,金主完顏晟有意羞辱北宋君臣,將這些俘虜牽去金人祖廟覲見,行獻俘之禮。在金軍刀槍劍戟的威逼下,徽欽二帝被剝去袍服,其他人一律被扒光上衣,身上披一張羊皮裘,入祖廟行牽羊之禮。接著徽欽二人及太后、皇后都換上金人平民衣裝,去拜見金主完顏晟。其他諸王、駙馬、貴戚、宗室婦女、文武百官均被扒去衣服,所有人髮髻上都插著白旗,上書“俘宋二帝”、“俘宋二後”、“俘叛奴趙構之母、妻”、“俘宋駙馬、帝姬”、“俘宋諸王”、“俘宋兩宮女眷”、“俘宋大臣”等等。眾俘虜被人象牽豬牽羊獻祭一般,被逼依次向金主行三跪九叩之大禮

禮畢,金主完顏晟還覺得意猶未盡,他下令封徽宗為昏德公,封欽宗為重昏候。可謂極盡羞辱之能事。三百名北宋宮廷嬪妃宮女籍沒為奴婢,趕入上京浣衣局服苦役。另有四百多名年輕有姿色的宮眷被送入元帥府女樂院,以備金國貴族們採選。後來,金太宗又從浣衣局挑選一百多名綺年玉貌的女子充實後宮。諸王、貴族又從浣衣局、女樂院等處搶走三百餘人。完顏宗弼(金兀朮)再次率兵南侵時,又帶走十幾名北宋女子從徵。浣衣局、女樂院為之一空。

徽宗的六個女兒被金太宗賜給諸皇親宗室為妻。徽宗父子及諸王被遷往韓州(今遼寧八面城)監視居住。宋欽宗的老婆朱後陪酒時被一金軍小頭目調戲,她不堪凌辱,投河自盡。幾年後,金人又將徽欽二帝單獨遠遷至寒冷、僻遠、荒蠻的五國城(黑龍江依蘭)。曾經擁有四海,富甲天下的宋徽宗,如今徹底淪為失去自由、任人宰割的囚徒。也算是為自己任意胡為、荒唐輕率之舉埋單。

南宋紹興五年(公元1135年)四月二十日早晨,飽受顛沛流離之苦的宋徽宗死去。

後來,宋金議和 。宋高宗趙構之母韋后和宋徽宗的遺體被送回南宋 。南宋以割地求和的屈辱代價,換取了大金國的一紙罷兵息戰合約。

宋欽宗到底也沒有盼到迴歸故國的那一天。他的弟弟高宗趙構不知是怕他回去奪位,還是另有其他原因 ,反正將他這個親手足徹底遺忘。直到紹興二十六年,飽受屈辱煎熬的宋欽宗趙桓,悲慘的病死於五國荒城。這一年,離宋徽宗死去已過了漫長的二十一年。

《宋史·欽宗本紀》裡記載,欽宗在五國城鬱郁終日,後病亡,歿年五十六歲。他只不過是位過渡性人物,一共只當了不到兩年的皇帝,還未來得及表現就淪為帝囚。客觀地說,宋徽宗是咎由自取,而他是代父受過。

至於那些飽受屈辱的北宋帝姬(公主)們為何無人自盡或反抗?試想想,當年北宋的近百萬大軍都被如狼似虎的金軍打得大敗虧輸,甚至近乎全數覆滅。幾個弱女子的反擊又有何用?有少數人選擇自盡,但嘗試反擊的還真沒見史料記載。好死不如賴活,出於人求生的本能,大多數北宋公主以及貴婦們都選擇了忍辱偷生。

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北宋靖康年間,金國圍困北宋,廢黜了宋徽宗、宋欽宗,另立傀儡政權。北宋皇室為了保住政權不惜一切代價斡旋,于靖康二年與金國達成協議:金國準免宋徽宗入金,但是要以太子、宰相為人質,送上宋朝的宮廷器物。免割汴京之地,改獻公主(帝姬)、女樂一千五百人,還有金銀百萬錠、絲絹布百萬匹,要求十日內交割,若是金銀湊不夠數目,就以帝姬、王妃、宗姬、族姬、宗婦等宗室女折價抵償,像公主、王妃這樣的高級宗室女能抵價1000錠,普通姬妾也就抵100錠。宋朝皇帝為了苟延殘喘,開始向金國輸送美女。

然而破財、送女人並未能抵擋住宋朝皇室的災難,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抓獲了宋徽宗、宋欽宗二帝以及后妃、皇子、一眾皇親國戚分批北撤,將宋朝皇室的值錢物件洗劫一空。

據《開封府狀》記載,靖康二年元月,金國抓獲的女性戰俘多達一萬一千餘人。在飽經蹂躪數日後,儀福帝姬、仁福帝姬、賢福帝姬在五日內相繼罹難去世,死在劉家寺。

戰爭本是男人們的事情,可是代價卻總要女人來承擔,宋徽宗、宋欽宗在做了俘虜之後依然能娶妻生子,而宗室女眷卻下場悽然。

在北行途中,趙構之妻刑妃、鄆王之妻朱氏在舟車勞頓中不幸滑胎,而兩位未出閣的帝姬富金、嬛嬛卻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懷孕了,後來富金帝姬更是被真珠大王強納為妾,由此可見高級宗室女在途中遭遇了多麼慘烈的蹂躪。

第一批送往金國京城的宋朝婦女3400餘人,最後僅有1900人活著抵達,死了將近一半,然而活下來的婦女也未必是幸運的。

靖康之難時,宋徽宗成年女兒有21位,除了前文提到三位命喪劉家寺,富金帝姬、惠福帝姬分別被真珠大王、寶山大王強佔,還有九個帝姬被髮配浣衣院、剩餘七人被髮配到了各大營寨。

宋徽、欽宗的大多數后妃、姬妾、婢女,還有一些有稱號的夫人都像畜生般被分配到了各地,等待她們的是什麼可想而知。欽宗的皇后投河自盡,像欽宗的朱慎妃這樣一直跟在皇帝身邊的算是幸運的了。

題目問公主們為什麼不反抗、不自盡保節?試想整個大宋朝都抵抗不了金國的侵略,她們的父兄是堂堂帝王都保護不了自己,她們這些柔弱的女孩子又能怎樣反抗呢?不堪折辱自殺的女子肯定是有的,但是求生是人的本能,宋朝男兒尚苟且偷生,憑什麼要求女子以身殉國呢?


史論縱橫

北宋徽欽年間,金兵南犯,大宋節節敗退,以致最後求和不成,反而是二帝被虜,所以稱作靖康之恥。至於宮中的妃嬪公主,也和二帝一樣被金兵抓走,其是否有自盡或反擊,我想也不可考了。


我們看這個問題,首先不要以現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對於公主來說,她們也是國家的象徵性人物,從大義上看,她們可以選擇自盡或者反擊,這是巾幗的表現。但是,她們也是女人,靖康之恥,二帝都沒有自盡的勇氣,從而使得國祚蒙羞,公主就更沒有必要自盡了。所以說,選擇自盡,可以保全名節清白,不自盡,也沒什麼好說的。

靖康之恥的發生,是北宋朝廷的毛病,也是北宋政權的積弊所最終導致的。所以說,這些公主只是政治失敗的犧牲品罷了,她們享受過公主的榮華富貴,如今也是淪為了俘虜,其中酸甜苦辣,當事者也許最明白。恨生在帝王家,又恨生在平民家,也許就是她們的想法吧。



不苛求,不譴責,不讚美,不憐憫,蜉蝣君對她們的看法就是如此。最為可恨的莫過於二帝,留下了萬年不可洗刷的笑柄。


蜉蝣塵埃笑談天下

首先,這個問題先入為主,不是很正確。靖康之恥中被捲入這場動亂的公主不計其數,而且據說宋徽宗在被虜期間還生了好幾個公主,先不論宋徽宗心大地不顧國破家亡生兒育女,就這麼多公主沒有一個人反擊或想過自盡是很難讓人信服的。

其次,在可考據的書籍和史料中,我們可以可以理解皇家公主面對山河破碎,甚至遭受屈辱的不作為。

在李綱的《靖康傳信錄》中,有關於公主的描寫:“夜漏二鼓,道君太上皇帝出通津門東下,道君太上皇后及皇子、帝姬等相續以行”我們可以從史料得知宋徽宗投降時,宋徽宗的妻子兒女是跟著一起投降的。公主依附她們的父親而生,當父親皇帝都不再捍衛國家尊嚴時,從小受三從四德思想束縛的她們沒有反對的餘地,只有跟著一起投降。

從丁特起寫的《靖康紀聞》“金人移文取親王帝姬及南班家屬甚峻”,“開封府津遣王公帝姬及宗室等節次出門,哀號之聲達於遠近。”“帝姬駙馬四十九人,市井聚觀,莫不憤怒,無一人敢誰何者。”可知這些公主是被自己的國家送給金人的,而她們被送去北方的目的就是以求金國饒恕宋徽宗。在自己的生命被打上交易的砝碼後,她們是沒有權利選擇反抗甚至結束自己的生命的。從另個方面說,隨時處於金人的監控下,要想反抗,談何容易。

再者,為何會有靖康之恥?很大一部分原因需歸咎於宋徽宗這個不明是非的皇帝。宋徽宗在其皇帝“任內”,重用奸相蔡京、宦官童貫等,弄得朝政日非,天下大亂,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使北宋的政治進入最黑暗、最腐朽的時期。後來雖然成功鎮壓了農民起義,但是疏忽東北女真族的興起,卻給宋朝亡國帶來隱患。而作為罪魁禍首的皇帝都還苟活著,無辜的深宮公主為何不能留下性命為自己的未來搏一個機會?況且當年北宋的近百萬大軍都被如狼似虎的金軍打得大敗虧輸,甚至近乎全數覆滅,幾個弱女子的反擊又有何用?好死還不如賴活著呢,出於人求生的本能,大多數北宋公主選擇忍辱偷生也無可厚非。

而且公主們受辱是因為在男權社會下沒有被稱作頂樑柱的男人們保護好。在封建社會,保家衛國是身為男兒們的責任。既然選擇將公主們送出以求太平,又何須在明知是受辱的結果下還有責備她們不保名節呢?

靖康之恥的無辜女性們,我想“君王城頭豎白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這首詩最能表達她們的心情


儂好女神

別說北宋的亡國公主,歷朝歷代亡國之後,失去尊榮的宗室女子,又有幾個自盡保貞?又有幾個能夠選擇反擊呢?基本沒有。

公主自幼養尊處優活在宮廷之中,學習的是詩書禮樂,反擊無異於自殺。而受如此屈辱卻沒有自盡這種問題,不是有沒有骨氣能夠來解釋的,二戰中難麼多被日軍凌辱的女性難道都要自盡來證明她們的骨氣麼?


淪為階下之囚,只能說明她們的不幸,靖康之變中,很多女性是被徽欽二宗當做禮物送給金人的,對這些女子而言,她們本就是玩物,是棄子,對她們來說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歷史上向來有個怪異現象,道貌岸然的文人永遠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有些人敢於殺自己的妻子兒女去證明自己的忠君愛國,卻沒膽子去戰場殺敵,還大言不慚,真是可笑!


澹奕

在宋朝之前,中國社會對女性還是比較寬容,或者說沒有誰刻意去強調貞節觀問題,也沒人認為這會成為一個問題。

中國社會有個有趣的現象,男人的“操守”比女人開始得早,戰國時期就出現了“士”這個階層,傳統的士都要有操守,因為“士”是需要依靠貴族的舉薦而走上仕途的,而貴族取“士”的標準是要“修身”。

所謂“修身”就是愛名節,重義輕利,自尊(不食嗟來之食),嚮往立功、立德、立言,遵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這些都是男人的“貞節觀”,還有一種是“死士”,隨時準備為國家而死,比如荊軻。

男人的貞節觀和女人的不同的,但有一點相同,都是指向品行的,都是帶有脫離法律鉗制之外的道德傾向的。

很多理論家認為,在宋朝的時候,程朱理學的興起導致婦女地位下降,社會要求寡婦不再嫁,甚至有“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的說法。

但提倡婦女守節的程頤,他的侄子死後,其妻王氏改嫁,他不曾出面勸阻;他的外甥女死了丈夫,程頤怕她傷心過度,乾脆安排他再嫁。

也就是說宋朝雖然提倡婦女守節,並將“守節”與“存天理、去人慾”放在一塊宣傳,單實際上搭理他們的人不多,沒多少人將理學家的話放在心上。

所以“靖康之恥”才會發生,除了朱皇后自殺外,其餘貴婦、貴妃、公主包括皇帝的親孃都忍辱偷生,即使讓她們舉行“牽羊禮”,將她們上衣脫去,髮髻上插著白旗,寫著:俘虜的名字、身份,她們也無動於衷。

這些貴族女性直接淪為軍妓,金人士兵不分早晚侮辱她們,然而她們也絕無輕生念頭,都像那兩個沒用的皇帝一樣,像牲畜般活下去,生命力無比頑強。

這次事件之後,史學家、理學家才真正意識到問題是嚴重性,婦女的“守貞”才被作為全社會的道德規範被強行貫徹下去,而到了明清,對婦女的鉗制達到更加嚴重的程度,因為那些男人絕不希望“靖康之恥”再度發生,也不希望那些女人懦弱地選擇求生,而傷害到男性的尊嚴,說到底還是男權社會的自私。

宋朝女性還有離婚的權力,因丈夫相貌醜,或有不軌的行為,可以去官府請求批准離婚,“中分資產”,還能得到實惠和好處,這是宋朝以後的婦女所不敢想象的。

一個理論從提出到形成需要一個過程,貞節觀到明清時期,才開始盛行起來。


靜說歷史

靖康之恥是指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發生於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公元1126~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在城內搜刮數日,擄徽宗,欽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貴卿等數千人後北撤,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北宋滅亡。又稱靖康之難、靖康之禍和靖康之變。



在所有北遷的女性中,朱皇后最具有反抗精神,她的這種剛烈行為其後還得到了金人的褒揚。金世宗下詔稱讚她“懷清履潔,得一以貞。眾醉獨醒,不屈其節”,追封她為“靖康郡貞節夫人”。

這無疑是對苟且偷生的徽、欽兩位皇帝和被蹂躪迫害女性的最大恥辱。



也許還有許許多多像朱皇后一樣的貞烈的女子,只不過沒有被人記錄下來,在那場慘烈的流放過程中,多少年輕高貴的女子被金人蹂躪,稍有反抗就被斬首。對於柔弱的女子來說,反抗就是死亡。最後剩下的都是些跟徽欽二帝一樣苟且偷生的人了。



“靖康之難”中,北宋後宮嬪妃、宗室婦女全部被擄往北方為奴為娼的歷史,既是南宋人難以啟齒的恥辱,也是激勵南宋人抵抗金兵南下的動力。

對於南宋道學家來講,這場災難也給他們敲響了警鐘。

如何在戰場失利的情況下保住婦女的貞節成了道學家們關注的問題,他們捨棄北宋時期重生存輕貞節的觀念,提倡婦女捨生命保貞節,這種觀念也逐漸被士大夫們所接受。

經過道學家們的反覆說教和統治者的大力宣傳,到了明清之際,女性的社會活動和生存空間日益縮小,而標榜她們殉節的貞節牌坊卻日益增多,在生存與貞節之間,女性們除了殉節外已別無選擇。

這種自欺欺人,壓抑人性的道學理論,只是給軟弱的失敗者準備的,連自己的女人都保護不了,還期望女人保貞潔。


礦業小波

我也談一談我的看法吧:

首先我要說你這個結論是錯誤的,靖康之役被俘虜的皇親國戚、文武官員、平民百姓不計其數,單論皇宮貴族裡的女眷直接或間接被俘虜的至少有幾千人,有公主名號的至少也有幾百人,這些人的生平在盛世大多都不會留下記載,何況是亂世,由於記載缺失,所以你這個結論從何而來?

的確被俘虜的皇親國戚有不少苟活了下來,裡面也有不少公主,趙氏皇族歷經此役可以說顏面掃地,但是我們能那麼武斷地認為所有的公主都是貪生怕死之人嗎?肯定是不能的!即使她們是皇族,但也是人,人就會有人性的那一面,通常有三類選擇:

一:剛正不阿的烈女,進行反抗

我選取的兩處記載至少就有數人反抗或者選擇自盡的

《南征錄匯》:有一段【令宮嬪換裝侍酒,不從者即處死,當時有鄭氏、徐氏、呂氏抗命不從,被斬,又有“烈女張氏、曹氏抗二太子(完顏宗望)意,刺以鐵竿,肆帳前,流血三日】

《宋俘記》有一段【徽宗的鄭皇后、欽宗的朱皇后也被同樣處理,朱皇后不堪受辱,回屋後自縊,被救後又投水自盡】

二:不貪生怕死,暫時委屈求全,以圖東山再起

誰都明白,活著還有翻身的可能,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這普通老百姓都明白的道理,你以為這些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們就不明白?歷史上這樣的教育他們可沒少受。

三:貪生怕死,好死不如賴活著

這樣的人肯定也不少,對死亡總歸是有恐懼的,好死不如賴活著,公主也是人!

最後的終極原因:為什麼選擇瓦全的多選擇玉碎的少?

是與當時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一致的,當時崇尚生存而不是貞節!是不是很現代?

宋朝的人文精神可以說是歷朝歷代比較深厚的一個朝代,被俘虜的宋徽宗和宋欽宗雖然皇帝做得不怎麼樣,但是其他的修養還是可以的,整個大宋一朝也沒有給人剛烈的印像,也許這就是趙家人的秉性如此,對於他們來說做這種所謂的烈女沒有什麼值得推崇的地方!當時的價值觀是重生存輕貞節,價值觀使然,這是進步還是退步?我認為是進步!

【實際上中國婦女的節烈論,是從“靖康之難”開始被宋代道學家所注重,然後才被推崇的。】

不過只是可惜了岳飛!壯志未酬身先死,命隕逆臣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