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需“看穿”投資者賬戶 為什麼?

近兩週內,證監會副部級官員在公開場合三次提到了“看穿式監管”這五個字。全面強化上市公司、證券經營機構等各類市場主體監管,保持稽查執法高壓態勢,嚴厲查處內幕交易、虛假陳述、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他強調,證監會將繼續牢守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

金融監管需“看穿”投資者賬戶 為什麼?

什麼是看穿式監管

所謂看穿式監管,是指監管部門可以“看穿”投資者的證券賬戶,清楚掌握每一個賬戶的情況。

即是資本市場的穿透式監管,是根據中國國情創造的中國特有的資本市場監管方式,國際市場對此有部分借鑑。例如:我們的市場監管可以直接看穿投資者的賬戶編碼,但美國這些國家監管者只能通過中介機構去看。

說白了就是我國散戶過多,加上市場法規、制度還在健全當中。證券違法違規的方法多,甚至隱蔽複雜、手法新穎、行為交叉競合。為了讓個別的金融違法者不敢隨意操縱市場,所以掌握單個賬戶資金、交易運行,方便隨時形成威懾。

金融監管需“看穿”投資者賬戶 為什麼?

當下,我國資本市場具備了相當大的規模體量,擁有全球第二大股票交易市場,第三大債券市場,第二大私募市場和位居全球前列的商品期貨市場。截止2017年底,上市公司共計3485家,總市值月57萬億元。

雖說國際上有很多聲音表示不理解,但我國金融市場與國際慣例並不一樣,資本市場要發展起來,要保護投資者,首先就要把市場看穿,看穿每個交易者的行為。

“看穿式監管”有什麼用?

前不久,知名證券節目主持人廖英強利用其節目主持人的影響力,早其微博、博客上公開評價、推薦股票,發佈了含有薦股內容的博客60篇,8個月時間瘋狂操縱39股。後被證監會開除1.29億的天價鉅額罰單。

如此民憤之事,只是個例,或許還有漏網之魚。近年來上交所一直在強化一線交易監管職責,在實時監控中充分發揮看穿式賬戶體系的制度優勢,及時鎖定以拉抬打壓股價、虛假申報等手法炒作概念股的異常交易賬戶。為的就是有效維護市場的公平交易。

金融監管需“看穿”投資者賬戶 為什麼?

特別是滬港通開通3年多以來,跨境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一直是監管的重中之重。2016年即使發現了滬港通跨境操縱市場的第一案,即唐漢博等人操縱“小商品城”的線索,後由證監會查實,行政處罰之後有效形成了市場威懾。

據悉,接下來,上交所將會依託金融科技,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強交易所的一線監管。

大力推進“看穿式監管”刻不容緩。


金融監管需“看穿”投資者賬戶 為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