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40年風雨路,風雲氣象衛星為民生“保駕護航”

头条|40年风雨路,风云气象卫星为民生“保驾护航”

一條天氣預報,凝聚著數十人默默無聞的付出;

一顆氣象衛星,承載著幾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

作為我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的最後一顆衛星,風雲二號09星也是我國成功發射的第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

头条|40年风雨路,风云气象卫星为民生“保驾护航”
头条|40年风雨路,风云气象卫星为民生“保驾护航”

據悉,風雲二號09星完成在軌測試後將定點至79°提供觀測,即在與我國新疆喀什相同經度的赤道上方,專注服務“一帶一路”戰略,重點為中國西部地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提供服務,實時獲取中國及其周邊地區可見光、紅外雲圖和水汽分佈圖,收集並轉發氣象、海洋和水文等環境監測資料,播發數字展寬雲圖,嚴密監視不同時間和空間尺度天氣系統的變化。

头条|40年风雨路,风云气象卫星为民生“保驾护航”

風雲二號H星的定點位置由原定的東經86.5度更改為東經79度後的覆蓋範圍

自然災害是“一帶一路”沿線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威脅。這些地方多山地、高原、沙漠、海洋等無人區,氣象觀測盲點多,成為天氣預報的短板。運行於“天外”的氣象衛星可對大氣進行全天候、立體化觀測,清晰捕捉風雲變化,有效彌補地面觀測短板。

不忘初心,堅守自主創新之路

從氣象衛星提上研製任務的初期,新中國領導人的殷殷囑託的畫面依然清晰。1958年5月,毛澤東主席豪邁地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1969年1月29日,周恩來總理高瞻遠矚地提出:“要趕快改變落後面貌,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至此,中國衛星氣象事業開始啟動。但是,是自己造衛星還是花錢買衛星,國內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時任中國氣象局局長的鄒競蒙力排眾議,極力倡導自主研製。也正基於此,上海航天爭取到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研製項目。然而,風雲衛星研製之路卻艱難曲折,歷盡磨難。

1988年9月7日,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第一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

風雲一號A星在長征四號甲火箭的託舉下一飛沖天。39天之後,意外發生了。在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的雲圖接收、處理工作室裡,人們發現,衛星姿態發生變化,雲圖慢慢偏斜,最後只留下地球的一條弧線,衛星失控了。一旁的國家氣象局局長鄒競蒙急切地問:還有辦法嗎?風雲一號衛星總師孟執中無言以對,隊員們心中也是一陣陣的疼痛。由於沒有安裝備份設備,眾目睽睽下,我國第一顆氣象衛星慢慢消失在太空。風雲一號A星在升空僅僅39天之後,結束了短暫的“生命”。

緊隨其後的風雲一號B星在元器件選用和軟件設計上留下了未進行抗輻射加固的漏洞,隨時會引發計算機工作失常,姿控系統故障,唯一的補救方法只能是加強地面對衛星的監視,及時糾錯減少損失,即便如此,它的壽命卻還是大打了折扣。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感於這次曠日持久的營救任務,研製人員將風雲一號衛星研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解決之策彙編成冊。在後來漫長的航天攻關年月裡,這四冊凝結著心酸的圖書,成為衛星可靠性設計和排故方案的典型教材。

牢記使命,不懼坎坷與挫折

自1994年風雲二號01星發射失敗以後,20世紀90年代,接二連三的衛星事故使風雲衛星的研製遇到了一些疑問,風雲衛星一度陷入了低迷期。儘管如此,風雲團隊繼續堅持下去,再度重新啟動風雲二號A星研製,3年後,風雲二號A星發射成功,但在運行10個月左右,天線消旋系統發生了失鎖故障,造成數傳和轉發無線通道中斷。後經努力,仍只能每天斷續工作,獲取有限的幾幅圖像。研製人員反覆研究後確認是消旋組件存在過大的溫度梯度差導致的。針對這個問題,研製人員採取了綜合性的措施應用於待發射的03星。

直到1999年5月10日,風雲一號C星成功發射,在軌穩定運行達7年之久,超期服役5年。該星完成了我國氣象衛星研製歷史上由屢遭挫折到圓滿成功的完美轉身,被譽為“太陽同步軌道長壽第一星”,揭開了我國長壽命高可靠性衛星運行歷史。作為我國第一顆三軸穩定太陽同步極低軌道業務氣象衛星,該星突破了三軸穩定姿態控制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翻開了我國氣象衛星事業上新的一頁。

砥礪前行,“風雲”實現跨越式發展

風雲一號C星成功發射讓國人在沮喪中覓得光明,太陽同步軌道衛星風雲一號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雖然緊隨其後的風雲二號B星也未實現業務化,但這顆星卻為風雲二號系列的後續衛星積累了寶貴經驗。

头条|40年风雨路,风云气象卫星为民生“保驾护航”

自2002年起,風雲一號D星發射升空,該衛星第一次實現了遙感衛星的長壽命業務運行,成為國內壽命最長的在軌遙感衛星之一。

2006年到2014年,我國先後發射4顆風雲二號系列衛星,顆顆成功。2008年,一顆研製了將近八年的“新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升空,這是風雲三號的首發星,此後,風雲三號B星、C星、D星相繼發射成功,使全球數值天氣預報的更新時效縮短為4小時。2016年,“風雲”家族再度傳來喜訊,風雲四號A星發射成功,較上代風雲二號衛星,該星的觀測效率提升20倍、探測通道提升3倍、空間分辨率提升4倍、時間分辨率提升2倍、觀測數據量增加160倍,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地球靜止軌道成像觀測和紅外高光譜大氣垂直探測綜合觀測,“成為我國氣象衛星技術從跟跑並跑轉向並跑領跑的實踐者”。

作為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首顆試驗星,風雲四號A星開創了首顆試驗星直接投入業務運行的先河,於2018年5月1日正式投入業務運行,伴隨著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衛星業務切換,風雲四號衛星正為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500多家用戶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

头条|40年风雨路,风云气象卫星为民生“保驾护航”

中國氣象衛星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開創了中國特色遙感衛星的研製體系,推動了我國定量遙感相關基礎工業的跨越發展,如今,上海航天已成功發射17顆氣象衛星,目前有8顆衛星在軌運行,達到了美國50多年78顆衛星的研製水平。風雲衛星已成為世界氣象組織觀測網的重要成員,是我國遙感衛星中應用範圍最廣、效益發揮最好的衛星系列,被譽為遙感衛星運營服務的榜樣、民用衛星業務服務的典範。

風雲氣象衛星40餘年走過的道路,是自力更生、奮發圖強之路,是艱苦跋涉、勇於攀登之路,是自主創新、崛起騰飛之路,是集智拼搏、跨越式發展之路,是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成功之路。它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提供了極為豐富和寶貴的經驗。

头条|40年风雨路,风云气象卫星为民生“保驾护航”

識別以下二維碼,關注中國科普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