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特色小吃 濟南芙蓉街美食 濟南美食老字號 濟南小吃


濟南的山美、泉美、湖美、吃的更美。“冬至包子夏至面,端午粽子臘八粥,正月元宵二月豆。”這些歌謠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濟南人的傳統食俗和飲食習慣。咱泉城湖光山色賽江南,不但風景秀麗,而且物產豐富,更是八大菜系首位,魯菜的發源地之一。濟南的名吃也是讓人拍手叫絕,贊聲不斷。

芙蓉街是一條濟南特色的老街,一年四季,人來人往,熱鬧繁華。濟南特色小吃有:泉城大包、名士多烤全羊、黃家烤肉、天天炸雞、奶湯蒲菜、油旋、燒烤、糖醋黃河鯉魚、甜沫、油旋、煎餅、田螺、包子、鍋貼、羊湯、烤地瓜、燒烤、買賣茶等

清油盤絲餅之所以叫“清油”,是相對葷油而言,用花生油來煎烙的。“盤絲”才是此餅的造型特色。它是以抻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精細麵食品。製作時把面抻至極細,細如銀絲,達千餘根,再盤成圓餅形,放油中半煎半烙使之變熟。然後,提起中間把餅拉散,散放盤中,撒上青紅絲、白糖即成。盤絲餅外焦裡嫩,金絲均勻,味甜爽口,是宴席上的佳品點心。特點:外焦裡嫩、金絲均勻,味甜爽口,條細均勻,絲不併、不斷、不亂。


糖醋煎餅,是三十年代初由王姓開設的德順齋煎餅鋪所首創。他在民間刮煎餅的基礎上,用小米、白糖磨成米糊,在煎餅八九成熟時揭下,在鏊子上疊成長方形,放到爐臺烘乾。這樣製成的煎餅十分酥脆,香脆可口,並且久放不變質,因此,成為濟南著名的特產。

草包包子為山東省濟南市的漢族名吃,始創於20世紀30年代。因創始人張文漢先生憨厚淳樸的綽號“草包”而得名。精緻皮薄味美多汁,迄今已開發出以豬肉灌湯包為首的十餘種風味。生意出奇的好。一籠才六塊經濟又實惠。建議你去那裡的大堂牆上看看名字的由來,還有,那裡做正宗的魯菜。喜歡那裡的龍井包。肘子肉拌黃瓜好吃。蛋花湯特別好喝。這可是濟南的老字號,不僅是一種食品,而且是一種文化。

黃家烤肉系濟南名吃,以整豬烤制、皮黃、酥脆爽口、久放長存而聞名。傳說早在元朝,章丘市黃家灣有一個姓黃的人在朝中做武官,因打了敗仗被貶回原籍。其隨從中有一蒙古人經常點燃樹枝烤羊肉吃,鮮美的味道吸引了很多人。黃家因此受到啟發,也經常烤肉吃,不過,因為此地世代養豬,主要是烤豬肉吃,而且是將豬肉割成塊烤。到明朝末年,終於發展到用特製的爐子烤整豬和以烤肉謀生。因此,自明朝迄今,黃家烤肉已有300多年曆史了。


鍋塌是山東民間一種傳統的烹飪技法,膠東把酥脆食品再入鍋煨蒸回軟謂之塌,它是將食材煎炸與煨燉等法複合而成。所製做的菜餚除了具有香、鹹等口味,更使菜餚柔和綿軟,鮮味悠長。鍋塌黃魚流傳已達四五百年之久。

濟南最著名的豬肉灌湯包有兩家:一是大觀園的“狗不理包子”;二是普利街的“草包包子”。這兩家經營的都是“豬肉灌湯包”。由於嚴格保持投料標準,製作精細,新出籠的包子,不變形,不塌架,油脂雖多,香而不膩。

孟家扒蹄是山東濟南市的當地名吃,歷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前期。起源於濟南市五龍潭公園西南側的“文升園”,與匯泉樓齊名。文升園的招牌菜是就是孟家扒蹄也叫“罐兒蹄”。到了1981年,“罐兒蹄”經過挖掘創新,吸其精華,拂其糟粕,自成一家,逐漸發展成了孟家扒蹄。孟氏趴蹄有軟爛香醉、色澤細膩紅潤,肉爛脫骨而皮整,味鮮醇厚而鮮香的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