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欢迎点击右上方红字关注“燃烧的岛群”,我们不做他人文章的搬运工,只提供准确的历史依据和独到的见解分析,用地缘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来讲述历史和旅行的精彩!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乔治巴顿和FT-17轻型坦克的合影

自一战时坦克崭露头角之后,各军事强国都开始重视坦克部队的建设,日本也不例外。但由于日本属于岛国,陆海两军对资源的争夺非常激烈,以至于两军几乎是平分每年的军费,陆军的近代化建设,尤其是机械化建设受到经费的极大困扰,不得不在许多设计方面剑走偏门,搞出了诸如6.5mm小口径通用弹药之类的,欧美国家不屑于采纳的“奇淫巧技”。类似的设计在陆战重兵器坦克上也非常明显。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军装备的FT-17轻型坦克

一战过后,法式风格的单炮塔轻型快速坦克得到了日本陆军的青睐,并进口了几辆FT-17型坦克用于拆解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同一时间的东北王张作霖也进口了一批FT-17雷诺轻型坦克,并组建了中国的第一个坦克连,可惜他们家小六子是个不折不扣的败家子。而日本已经建立起武器国产化的基础,因此提出了轻型、中型和重型三条坦克发展科技树。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89式中战车甲型三视图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89式乙型中战车,产量更大,注意后置机枪角度偏移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在中国作战的89式中战车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在中国作战的日军坦克联队,日章旗用于防止空军误击

抗战爆发前,日军主要装备1929年定型的89式中战车。该型坦克战斗全重13吨、乘员4人,主要武器为一门57mm火炮,弹药基数100发。辅助武器为2挺6.5毫米91式机枪,携弹量2745发,前机枪在车体左侧,炮塔机枪与火炮轴线呈150度夹角(逆时针方向)。车长塔在炮塔右侧,有高射机枪座。89式中战车采用铆接结构,装甲厚度最大为前装甲的17mm,侧装甲和顶装甲为10-17mm,最大速度25km/h,最大行程170km。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97式中战车,炮塔上一圈兼作无线电天线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97式中战车,偏移的主炮塔是主要特征

中战车这条科技树上最主要的衍生产品是1937年定型的97式中战车,相比于他的前任显得更为精炼。97式基本型装备57mm战车炮(炮管粗短,炮塔带一圈无线电天线),1939年定型的97改装备47mm长管战车炮(后来的一式中战车也装备这型坦克炮)。当它首次在诺门罕战役中亮相时,还是当时战场上双方最大的坦克。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97改中战车

二战初期时,97式在面对德军的一号坦克、二号坦克、苏军的BT-7、T-70时都并不落后。但由于47毫米炮弹的重量太轻,动能流失太快,距离一远炮弹的穿透力就大幅降低。客观地说,日军在战前定型的坦克并不比当时的同类武器落后许多,只是在中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战场上并不急需更加重型的坦克,所以研制后续坦克的进度被拖慢了,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急急忙忙加速,然而为时已晚,临时抱佛脚是没有用的。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存放于军博的功臣号坦克

值得一提的是,解放军缴获和装备的第一辆坦克,就是一辆97改中型坦克,后来被命名为“功臣”号,至今仍然保存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负一层的陆战兵器馆,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前往膜拜。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95式轻型坦克的高清彩图

另外一条科技树上,定型于1935年的95式轻战车显得更加“经典”一些。战斗全重7.4吨,乘员3人(车长、驾驶员、机枪手),采用柴油机为动力,最大速度可达46公里每小时,并可有效避免火灾,以至于后期的89中战车也换用相同的柴油机,算是开了先河。95式装备一门37mm坦克炮,具有一定的穿甲能力,小巧、轻便、灵活,总产量达1250辆。95式和97式共同成为二战日军产量最大的两款坦克车型。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太平洋战场上的95式轻型坦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33年研制,1934年定型的94式超轻坦克,重量仅2.7吨,装备一挺7.7毫米机枪,又被戏称为94式豆战车。94式的炮塔(称为机枪塔更合适)位于车体后部,车长和驾驶员均有独立舱门可进出,同时在车体后部还有一个方形的大舱门,便于乘员进出并与外部联络。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在中国乡村地区作战的豆战车,注意每辆坦克都有牵引一辆弹药车

到1937年停产时共有823辆94式豆战车出厂,主要装备于日本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用作步兵火力支援、侦察和输送。正因为这个输送功能的定义,94式豆战车往往还牵引一部装载弹药等物资的拖车,只在作战时脱离拖车。虽然这么小的坦克仍然要承担牵引任务显得有些滑稽,但是在机械化水平低下的东方战场,一部豆战车已经是难得的“重型”机械和“重型”武器。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意大利人生产的单兵突击车,必须撅腚弯腰操作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94式超轻型坦克,也称豆战车

豆战车的出现也是一战与二战期间的产物,除了日本之外,西方国家也大量研制和装备用于步兵支援,这种超轻型战车的设立目标就不是用于坦克对战,之所以后来豆战车几乎成为了日本的专利,是因为欧洲国家的中型和重型战车风头盖过了其早年装备的豆坦克,而日本的后续重型和中型坦克一直难产和小产。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中国街头的94式豆战车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在东南亚作战的94式豆战车彩图,注意车身后方的方形尾门

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时,日军的主要装备仍然是89式中战车和94式豆战车。这两型在日军中也算老旧的坦克仍然能够在中国战场横行霸道,充分说明了国军反坦克能力的低下。实际上到1936年,日军在每个主力师团里都配置了一个独立重装甲车中队,每个中队装备6辆94式豆战车。至于更重型的89式中战车,只有在独立的坦克联队里才能找到。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1937年12月12日,日军94式豆战车攻破南京中华门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日本人描绘的豆战车作战,可见中国军队抗日之不易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华北平原某地,89式中战车和94式豆战车在掷弹筒配合下,带同步兵冲锋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金陵十三钗里的日军战车应该是一辆94式豆战车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陆川电影南京南京里出现了95式轻型坦克的布景,但是尚未找到历史依据

中国战场由于反坦克武器的匮乏,日军主要是以独立战车联队的形式来组织坦克配合步兵进攻。1939年南昌战役时,日军第11军临时组建了战车集团,由战车第7联队、战车第5大队和轻战车第9中队组成,共135辆坦克集中使用。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才参考欧洲战场组建了更大规模的战车师团,集中作战。典型的战车联队包括四个战车中队(坦克连),装备约40-50辆中型和轻型坦克。日军的战车师团通常由2-3个战车联队组成,装备约200辆各型轻重坦克。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诺门坎战役中的日军坦克部队,左侧为89式中战车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大宇宙国电影《登陆之日》有苏日坦克战的剧情

1939年爆发的诺门坎事件是日本坦克在西方人面前的一次集中亮相,参战的安岗支队中的第4战车联队有35辆95式轻战车,8辆89式中战车,另外还有5辆94式豆战车。通过夜间偷袭战取得了一场小胜,俘获苏军4门120毫米榴弹炮,击毁坦克和装甲车10辆,而日军仅损失了1辆95式轻型坦克。不过在后来与苏军坦克的遭遇战中,日军的坦克部队遭到了重创。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日军坦克联队的典型编制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各种肌肉强壮的欧美坦克进入东亚战场,小鬼子的豆战车再也无法横行霸道,无论在太平洋的岛屿上,还是东南亚丛林里,还是在东北中苏边境线上,美、英、苏等各盟国最终给鬼子们结结实实补上了坦克发展和使用的缺课。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美军将缴获的豆战车置放于谢尔曼上,成了豆战车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还在拼刺刀?真实的鬼子是这样打仗的——日军的豆战车们

敬请关注“燃烧的岛群”,往下拉一拉,高能评论区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