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臺銘領30歲富士康 邁入“工業互聯網”而立之年

郭臺銘領30歲富士康 邁入“工業互聯網”而立之年

6月6日富士康在中國投資正式滿30週年,董事長郭臺銘在這個“666”日子,為富士康30週年“慶生”。

郭臺銘於富士康30週年論壇上以《走進歷史轉折中的富士康》主題演講,揭示了未來護業互聯網的願景。

論壇上他稱,富士康已經進入歷史轉折,下一階段將從傳統制造業轉型工業互聯網,這也是富士康的重大歷史機遇。而明(8日),“獨角巨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FII)將於6月8日在上交所上市掛牌,正式誕生。

郭臺銘領30歲富士康 邁入“工業互聯網”而立之年

FII發行A股激勵員工 考慮合夥人制

富士康的工業互聯網公司FII(601138)將在8日A股上市,融資規模達到 271 億,將是上交所 2015 年以來 IPO 最大的融資額,也將是 A 股上 IPO 規模最大的非國有企業。

郭臺銘在30週年論壇上指出,富士康選擇在A股上市其中一個原因是,激勵國內的員工,上市後會馬上發行員工持股激勵計劃,激勵人才。此外,未來還會考慮合夥人制度。

郭臺銘說,他個人早已不是為錢財工作,但每天還工作16個小時,並已捐贈出個人90%的財富。

回望過去集團30年來的成績,出口方面,2010-2017年,出口佔全中國出口的3.9%,進口占3.6%,富士康集團30年來已累計外匯2400億美元。同時在知識產權方面,第一件中國專利於1992年申請,從1998-2000年,富士康連續三年居於中國企業專利申請第一,2002-2010年連續九年中國企業專利申請排名前三,1984年至今華人企業全球專利累積申請第一、核准第一。

郭臺銘領30歲富士康 邁入“工業互聯網”而立之年

工業互聯網消費價值 是消費互聯網平臺100倍

郭臺銘稱,走過三十年,如今富士康從傳統制造工廠轉型工業互聯網。富士康正躬逢實體經濟+數字經濟=互聯網深度融合歷史機遇轉折期,實體經濟+數字經濟,工業互聯網賦能時代的來臨。

郭臺銘強調“+互聯網,不是互聯網+,虛擬經濟是互聯網+,實體經濟則是+互聯網。”工業互聯網賦能的時代逐漸來臨。而工業互聯網平臺具有三大特徵:網絡效應、馬太效應和替代效應。

網絡效應方面,工業互聯網連接的人、機、物的數量遠遠大於消費互聯網平臺連接人的數量,據預測,到2020年IoT設備接入數量將達到500億+。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價值將是消費互聯網平臺100倍,甚至“富可敵國”。

馬太效應方面,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的APP和用戶達到一定規模時,會形成一個雙向迭代、互促共進的雙邊市場,平臺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爆發增長,形成“贏者通吃”的競爭局面。誰在工業互聯網平臺上先行一步,誰將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導權。

替代效應方面,工業互聯網平臺能夠極大地降低企業信息化部署的時間、成本和難度,同時正在重構工業知識的沉澱、複用和傳播,這將改變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的實現路徑,讓企業以“快進鍵”一鍵進入綜合集成階段。

從經濟視角來看,他認為,2025年工業互聯網將創造全球82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值,佔全球總經濟量的二分之一。

郭臺銘領30歲富士康 邁入“工業互聯網”而立之年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的“九字真經”

郭臺銘用九個字來形容富士康的工業互聯網生態,即“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他解釋稱,“雲”是雲計算,“移”是移動訊息,“物”是物聯網,“大”是大數據,“智”是人工智能,“網”是工業互聯網,加上機器人,這些硬件設備從核心層到IaaS層,到PaaS層、SaaS層,富士康已經累積了很多製造經驗,這些設備都是富士康自制,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能力。

舉例來說,將8K用在工業領域,可以讀出萬分級公差,用8K焊接,過去是看不到的,現在可以顯而易見,並且保證所有設備連微觀納米數據都可以抓取出來。

富士康會憑藉過去30年來製造經驗的大數據,推進未來30年的工業人工智能。以AI Landing要用人工智能賦能,全力推動智能製造,盡力在中國先進實體經濟中擔任推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領頭羊。

基於30年創新研發與精密製造的經驗積累,以工業互聯網為載體,工業大數據轉換為人工智能,為工業互聯網邁向第三次工業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