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原因,孫中山為什麼會讓位給袁世凱

1912年元旦,在南京,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誕生了——中華民國。但此時,清政府依然存在,擁有著數萬兵力。得到帝國主義賞識的袁世凱掌捤著淸政府的內政外交大權。

怎樣使國家統一呢?

經過南北和談,孫屮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袁世凱在北京就職,一時間,舉國慶賀南北統一。孫中山也沒有意識到喪失政權意味著革命失敗,直到多年後,回顧這段經歷時,他才終於認識到:“我的辭職是一個 巨大的錯誤”。的確,這是一個錯誤的選擇,但卻是必然的。

第一個原因:錯誤的認識。

六個原因,孫中山為什麼會讓位給袁世凱

武昌起義勝利後,迫切需要孫中山的領導。他本想立即回國,但又認為首先應該周旋於列強之間,爭取斷絕清政府的外援。回國前,鑑於對國內形勢的瞭解,他還致電國內革命黨人,透露:如果袁世凱倒戈反清,可推他為大總統的設想。回國後的第五天(12月29日)孫中山被公推為臨時大總統,當天他又致電袁世凱:文雖暫時承之,而虛位以待之心,終將大白天下。這時的孫中山和黃興也知道袁世凱是個不可輕信的人,但又都認為可以利用他推翻清政府,免除戰爭帶來的苦難。

由此可見,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根本未認識到政權的重要性,以為只要推翻了清廷,袁世凱同意共和政治,一切就萬事大吉了。至於袁世凱是否真正贊成共和民主政治,能否代表資產階級的利益,他們幾乎未多作考慮,或堅信憲法可以管住他。這種幼稚天真的認識埋下了悲劇的禍根,便利了袁世凱在革命與反革命之間操縱自如,直到實現自己的目的。

第二個原因:財政的困難。

六個原因,孫中山為什麼會讓位給袁世凱

俗話說“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南京臨時政府從成立時起,便面嚴重的財政危機。淸政府所課徵的苛捐雜稅已被廢除;國家最主要的財政收人關稅被帝國主義把持,拒不交給臨時政府,各地的田賦和其他稅收,又被各地軍政府截留使用。軍需緊急而款項沒有著落,以至南京附近的民軍“有譁變之虞”。各處要錢的電報不斷,每日前往索餉者不下數十起,致使陸軍總長黃興“寢食俱廢,至於吐血”。臨時政府準備命令各地商會認捐款項,以救燃眉之急,但各地商會大都操縱在立憲派手中,他們大叫“勿擾商”,阻止募捐計劃的實現。因此當時革命派維持現狀很困難,更沒有力量去鞏固革命成果,推動革命向前發展了。

第三個原因:同盟會組織渙散。

六個原因,孫中山為什麼會讓位給袁世凱

黃花崗起義推動了革命形勢的成熟,但也使同盟會元氣大傷,更為重要的是使同盟會欠去了主宰。孫中山雖然繼續在美國華僑中進行籌款,準備下一次起義,但並沒有實際領導同盟會的工作。起義失敗後,趙聲不久病死香港,黃興一度心灰寄居香港。1911年7月由於同盟會內部意見分歧,宋教仁在上海成立同盟會中部總會,制定了自己的會章,給同盟會帶來了消極的影響。1912年2月,宋教仁在南京召開改組會議,決議由秘密轉為公開,制定了新綱領。這個新綱領同秘密時期的綱領比較,有明顯倒退。當時它雖然使同盟會人數大增,但許多立憲派、舊官僚的人混入,使孫中山等少數堅持革命主張的人,在同盟會中處於孤立地位,同盟會也就日益喪失了革命性和組織性。沒有團結、堅強、正確的領導核心,嚴重影響了革命的進程,這也是失去革命成果的原因之一。

第四個原因:列強的破壞

六個原因,孫中山為什麼會讓位給袁世凱

第五個原因立憲派的壓力。

六個原因,孫中山為什麼會讓位給袁世凱

立憲派在革命形勢高漲之時,轉到革命方面來,掌握了大多數地方政權。他們利用自己的地位策動清朝官員倒戈,對清王朝的崩潰起了積極的作用。但他們同時又力圖維持舊秩序,防止革命深人發展。為確保自己的利益,他們一方面表現自己是維護贊成共和制度的,另一方面又始終不忘記排斥革命派。在臨時政府組建時,革命派為了藉助立憲派的社會影響和經濟力暈,特意讓出實業、交通、內務等總長的職位,盡力拉攏立憲派。但由於他們對革命派居於領導地位十分不滿,張謇、湯化龍等人根木就不去南京就職。在經濟上立憲派也處處為難革命派。湖南軍政府為解決軍需設立了籌餉局,規定按房地多寡攤派捐款,立憲派和湖南紳商立即反對,聯合抵制。臨時政府不得已準備舉借外債時,立憲派又大加指責並以辭職抗議。借款未成,臨時政府更難維持了。因此,可以說立憲派是袁世凱奪取辛亥革命果實的得力助手。

第六個原因:袁世凱的狡猾。

六個原因,孫中山為什麼會讓位給袁世凱

袁世凱是當時實力最大的軍閥頭子。他虛造擁護共和的聲勢,獲取了許多革命派的信任,但在行動上又打擊革命黨人。對這種又拉又打、軟硬兼施、討價還價的手段,孫中山無可奈何。在這個地地道道的政治投機分子和野心家的誘逼下,革命黨人一步一步的作出讓步,最終交出了政權。

以上種種原因使孫中山和臨時政府面臨巨大的壓力,從而讓位於袁世凱。後來孫中山回憶說:“曾幾何時,已為情勢所迫。不得已而與反革命專制階級謀妥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