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重輪的數量對坦克的性能有影響嗎?

lienlien

先說一下第三個,交錯式負重輪可受損程度高,不會因為損傷了一兩個輪子喪失趴窩。而且交錯式輪子能讓坦克行駛平穩性更好,射擊時的晃動也更小。但是太特麼複雜了,導致很容易壞,讓第一條成為……,(後勤噩夢

再說一下,坦克負重輪運用多少除了思路之外,還在於坦克的自重,一般來講,自重越大,或者體積越大坦克負重輪越多。跟坦克性能沒有必然關係

但是,在一定程度與特定坦克上能知道採用的什麼樣子的懸掛裝置,這個不絕對,但是有一定的關係。感興趣自己去發掘一下(併發覺不出來,無用功

結論:坦克有多少負重輪跟坦克的性能沒有關係,而看一個坦克牛不牛逼更多的是看防護,火力和機動。

PS:一般來講,五對輪才是正義

PSS:這也許裝備製造水平有關

PSSS:負重輪多了也不行少了也不行

PSSSS:阿瓊和K2和10式是世界上最好的坦克,不接受反駁


蕭水

負重輪的數量取決於坦克的傳動機構如何設計,使用何種尺寸的負重輪,這裡門道很多,單看坦克負重輪的數量只能說是分辨何種坦克最快的方法,而性能方面來看取決於很多方面,光看負重輪沒有任何意義。

佈置方式

圖中的第一種負重輪的佈置方式是典型的負重輪佈置方式,也是現代大多數主戰坦克採用的負重輪佈置方式。使用上下兩套齒輪撐起履帶,上下齒輪之間佈置有懸掛裝置,這種坦克的上下行程可以做的比較大,當然車身也較高,負重輪的數目一般根據車長和車重有適當的調整,對長時間行進的坦克履帶變鬆的情況也有較好的適應力。

T34 85

第二種是二戰中後期發展出來的一種負重輪佈置方式,多見於中型坦克,這種佈置方式最大的好處就是減小了車高,車身佈置可以相對低矮,負重輪的數量也是可以調整的。不過懸掛機構佈置比較難,車身顛簸較大。

虎王

第三種是二戰納粹德國坦克中後期最為常見的負重輪佈置方式,雙層交錯佈置負重輪,這種負重輪最大的好處是每個負重輪承擔的重量較小,而且減震效果明顯,前期的負重輪還有橡膠覆蓋,後期成了純鋼。缺點很明顯修理麻煩,故障頻發,行動機構過重,進而造成整體車重過重,二戰後便消失了。

96

使用同種佈置方式的坦克負重輪由於車的懸掛方式和車重負重輪的數量和大小也有不同,現在大多數坦克採用扭杆懸掛,有些坦克使用液氣懸掛,還有些老坦克採用克里斯蒂懸掛,這些懸掛的不一也會影響負重輪的大小和數量,當然影響最大的還是車高和車重。


軍情解析

當然有關係。負重輪越大坦克越慢,負重輪越複雜坦克越快,負重輪越多坦克越重。由於坦克使用履帶前進,摩擦力遠大於輪式車輛。在功率一定的情況下,負重輪越大越重需要用於驅動負重輪轉動並克服摩擦力的發動機做工越多,用於驅動車輛前幾年的功率越少,坦克越慢。所以在蘇聯T--55以後所有坦克強國的新坦克全部都是小負重輪。要保證坦克正常前進就需要履帶和負重輪有足夠的摩擦力,在摩擦係數一定的情況下受力面積越大摩擦力越大,雙緣負重輪比單緣負重輪受力面積大一倍,可以把負重輪做的更小,所以小負重輪一般都是雙緣負重輪。同樣為了減少摩擦和震動,減少功率損耗和行走部分損耗,人們想辦法減少負重輪和履帶的震動。震動同樣對裝甲車輛的命中精度有極大的影響,裝有精密火控的裝甲車輛必須想辦法減輕車體震動。現代履帶裝甲車輛一般使用負重輪掛膠的方法減少車體震動,有的甚至負重輪和履帶全部掛膠。掛膠的坦克不一定是先進坦克,不掛膠的坦克一定不是先進坦克。坦克的行走裝置是依靠車軸連接到車體上的。坦克車的重量是由坦克車軸承擔的。坦克車軸承重梁是有極限的。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坦克車軸的承重量由二戰時的七噸發展到現在的十噸左右。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所以所有五九坦克及其改型自重量都在三十五噸到四十噸左右。現代歐美坦克七對輪所以戰鬥全重在六十噸到七十噸左右。現代中國坦克六對輪所以戰鬥全重在五十噸到六十噸左右。因為懸掛裝置尺寸一定,所以坦克車軸間距一定,坦克車體長度一定。坦克越短受彈面積越小,操作越靈活。車重一定的情況下,為了減少車體長度,就要儘可能減少車軸間距。把負重輪交錯放置,就可以減少車軸間距,交錯多少,就減少多少。但這是坦克設計的泥石流,車體雖然短了,但是結構複雜,檢修困難,極易損壞,容易粘連。所以交錯負重輪只是在二戰時曇花一現,二戰後再也沒有履帶車輛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