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1400年的灿烂与包容

来自:八百里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定国号为“唐”,都城长安。公元2018年,唐长安城建城1400年。在今年这个属于唐长安城特殊的日子里,追忆历史,感悟唐朝。从今天起,华商报将从繁华长安、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多元文化、建筑美学、医药健康等方面权威剖析大唐盛世下的长安城,探寻长安的灿烂与包容,厚重与自信。

周伟洲,1940年2月生于云南曲靖,广东开平县人。1962年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67年分配至陕西省博物馆工作。1973年,调入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室,1985年任该室主任,1986年由讲师破格提升为教授。1992年至1998年曾任西北大学文博学院院长。现任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顾问、名誉会长、中国民族史学会顾问、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长安,1400年的灿烂与包容

唐长安城为当时全球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唐朝长安为中国四大古都之首,也是与雅典、罗马和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盛唐时期,长安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长安集中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向上的民族精神。

谈起长安的缘起,周伟洲教授表示,长安的兴起可以追溯到西周、秦、汉时期,当时国家强盛、经济繁荣。直到隋唐时期,长安所在的关中一直是北方的发达地区,水利设施完善,农业发展水平高,加上交通便利,聚集了各方面优势,故地处关中的长安成为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古都的所在地。

周伟洲教授表示,经过历代发展,隋朝开始在汉长安城傍兴建大兴城。唐朝建立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修建和完善,即唐都长安。有唐一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长安人口达百余万,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

唐朝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国家富强、道路通畅、经济繁荣、商旅往来不绝。当时的京师长安及丝路沿途城镇呈现一片繁华的景象,长安表现出其作为国际大都会的风貌与业态。

长安,1400年的灿烂与包容

许多熟悉丝绸之路的人士都知道,张骞出使西域以及唐朝的贞观之治。周伟洲教授表示,学术界一般认为,丝路的正式开辟始于汉朝官方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张骞经过千辛万苦获得大量前所未闻的资料,意义重大。从此,中国内地与西域的交通正式开辟,揭开了延续一千多年的丝绸之路发展和兴盛的序幕。

唐朝重视各方人才和民族融合,加上国力繁盛,吸引了周边民族和亚欧各国纷纷与唐建立友好关系。唐朝实行了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开明的民族政策。在之前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各民族进一步交流融合,国力更加昌盛,经济更加繁荣,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达到了新的阶段。

“长安作为古丝路起点有三个显著标志。”周伟洲教授说:第一是政治起点标志,即唐代长安的大明宫,大批的外国使节与朝贡者的到来,皇帝即在大明宮内接见和宴请;第二是经济和贸易起点的标志,即长安的西市,各民族商人多在此进行交易和居住;第三是丝路行程起点的标志,即长安城西的开远门,唐于此门外立有“万里堠”的标积。

谈到这里,周伟洲教授概括说:“丝路不仅是一条欧亚的贸易通道,更是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方言习俗、民族宗教等多方面内容的东西交流的大动脉,其在人类文明史所起的巨大作用必将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唐代,各民族荟萃京师长安,呈现出一片绚丽多姿、风格独特的风貌,也是灿烂辉煌的唐代文化的集中体现。

长安,1400年的灿烂与包容

周伟洲教授表示,丝路所涵盖的内容中,东西方文化交流是仅次于经济贸易的重要内涵。这里所指的“文化”是狭义的文化,主要包括文学艺术、科技、医药、宗教、习俗等。自汉代以来,西方的文学艺术传入中国。如西方的乐舞,从汉至隋唐影响极大,主要有两大乐系:印度乐系和伊兰乐系。最为流行的是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等。这些乐舞形象,大多在出土的唐代金银器皿、壁画、佛座、陶俑等文物上得以再现,光彩夺目,令人叫绝。

周伟洲教授谈到,随着佛教传入内地,致使内地寺院、石窟寺壁画、塑像带有印度健陀罗风格。如今丝路沿途存留的众多石窟寺内,保存了魏晋以来的许多壁画雕塑,再现了东西方艺术交融的光彩。

猜灯谜、踢蹴鞠、打马球杂技……唐朝的长安流传着很多习俗。由于国家强盛、社会安定,各群体广泛交流,长安城经济繁荣,民间交流也更加频繁,老百姓生活富足,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各族群体聚集长安、各显其能,还出现了很多流行的娱乐活动。

“葡萄美酒夜光杯,”多个民族融合之后,民间生活绚丽多姿,书法、诗歌、艺术从文人墨客流传到民间。周伟洲教授表示,新的唐代文化呈现出独特风貌,突出反映在长安各阶层的衣食住行上。

“胡食”流行内地,在融合了西北各民族风俗之后,经过吸收改造,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更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服饰多样,饮食文化带有各地特色。当时,西域的制酒方法传入内地,并大为流行。城市风貌方面,长安的房屋建筑也深受胡族的影响。由于当时长安夏天炎热,皇帝为乘凉避暑,出现了“凉殿”,随后出现了“雨亭子”等各类避暑设施,这些都是仿西方建筑修造。

长安,1400年的灿烂与包容

马匹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唐朝为了国防和交通需要,养马业空前发展,马的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了以往。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大量引入胡马,积极进行马种改良。

唐代的京师长安,呈现出的文化风貌,是一种兼容各方之长,形成和发展为一种新的、生气勃勃、别具一格的唐代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