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和歐陽修高手過招,同樣題材寫出完全不同味道

辛棄疾雖然是豪放詞一代宗師,但是他的婉約詞也是拿手好戲;歐陽修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當然寫得極好,不過偶爾作一下詞,確是筆力非凡。

兩人如果同寫離別這個題材,給人的感覺將會如何?

下面兩首經典詞作,兩大文豪各創新招,將離情別緒寫得極具個性,帶給讀者完全不同的體驗。

辛棄疾和歐陽修高手過招,同樣題材寫出完全不同味道

辛棄疾

《鷓鴣天·代人賦》

宋代:辛棄疾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離別當然令人憂愁,不過意中人相會時候的款款深情,卻讓人覺得溫柔。但人始終已走,她忍不住一次次登上他們曾相會的紅樓,情不由己地一次次倚欄眺望。

柳塘新綠卻溫柔,以樂景寫哀情,是一巧招。不過,真正的招數卻在情感變化中,本詞情感經歷了憂愁,溫暖,再到最後情緒決堤一發不可收拾。跌宕起伏,用情尤深。

辛棄疾和歐陽修高手過招,同樣題材寫出完全不同味道

古離別

本詞自創妙招精華在上闕末二句: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用一個假設句寫出主人公強烈卻不可能實現的願望——如果讓眼前沒有離別,我就不會相信人間會有人因為離愁別恨而白了頭髮。然而實際上離別已經發生,假設的情況與現實恰好相反,否定的內容正是會發生的內容!

這分明就是用反語來突出主人公內心的痛苦不安。可以說,這是一句神來之筆。

辛棄疾和歐陽修高手過招,同樣題材寫出完全不同味道

歐陽修

《玉樓春》

宋代:歐陽修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到了歐陽修這裡,首先,情緒發生的過程有了變化,先是奔潰,然後是勸慰乃至最後竟然有了開朗的意味。

本詞的第一招,通過獨特理趣昇華情感。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人們的痴情是本身就會有的,和自然風景無關,情到深處而已。將本次離別之情上升到普遍經驗,情理交融,饒有趣味。

辛棄疾和歐陽修高手過招,同樣題材寫出完全不同味道

古別離·詩歌配圖

本詞的第二招,通過豪宕之語化解離愁。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春風容易別。離別在即,主人公似乎從離愁中抽身出來,寬慰意中人說,我們應該要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時光,把洛陽城的花兒看遍,然後,同春花告別春風一樣分別。詞作到了最後突然變得豁達起來,不過始終是寬慰,只不過離愁更深沉而已。

辛棄疾和歐陽修高手過招,同樣題材寫出完全不同味道

大音希聲

高手過招,往往以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收穫水到渠成的效果。兩位詞家獨具匠心,留下的同題材作品雖然風味各異,卻同樣讓人回味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