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故事|徽商妇岩溪五嫂嫂的故事

一位徽州女人刚嫁到岩溪时,人们都叫她五嫂嫂,那是因为她的男人排行老五的缘故。刚到岩溪的五嫂嫂,端庄美丽,见过她的人无不交口称誉,夸赞不已。

徽州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田产不足以自给。史料记载:“歙、休两邑,民皆无田,而业贾遍天下。”为了生存,一代一代的徽州人只有出外行商,求食四方。徽州谚语说;“以贾为生意,不贾则无望。”--这是徽州男人的宿命,也是徽州女人苦难的开始。

婚后第七天,五嫂嫂就开始为丈夫准备起行装。像大部分徽州人一样,她的丈夫在新婚不久便踏上了行商之路。

五嫂嫂送走了她的丈夫,新娘送别了新郎。这只是无数徽州女人故事中的一个。小船缓缓地驶离了江边,新婚夫妻依依难舍。春天的雨是绿色的,丝丝缕缕。山影倒映在江水中,玲珑剔透。微微的风从山谷中吹过来了。正是茶山飘香的季节,葱茏的茶树将盈盈的绿色涂满了的山野。

五嫂嫂的眼眶里弥漫着潮湿的雾气。丈夫的身影渐渐远去了,看着小船像黑点似的越来越小,融化在春天飘渺的雾气中,她的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

这一年,五嫂嫂只有十五岁。十五岁的年轻女人挑起了全部的生活重担,也挑起了沉重的思念和漫长的等待。丈夫走后第一年,五嫂嫂在供桌上的瓷瓶里郑重地放上了第一枚山核桃。只要丈夫不回来,她每年都要在瓷瓶里放上一枚。“鸟儿要归林,核桃树有根。”就像歌里唱的,五嫂嫂相信,鸟儿不会忘了家,就像核桃树的根深深地扎于泥土之中。这是一种祝福,也是一种祈盼。

新安江水日夜奔流,永不止息。春去冬来,四季更迭。日子也像这新安江的流水,年复一年。瓷瓶里的山核桃一枚枚地在增多,五嫂嫂的丈夫一直没有回来--他去了遥远的四川,据说在那里贩运木材。每次来信,他都说会很快回来,可五嫂嫂一次次地失望了。她心里明白,丈夫的生意一定遇到了困难,甚至连回程的盘缠都无法凑起。许多徽州商人就是这样,一去不返,永无归期。但五嫂嫂坚信,丈夫会回来的。她站在村口的大榕树下,遥望远方。新安江边,她长久地伫立,望穿秋水。长长的雨投入水中,激起层层涟漪。过往的商船来来往往,五嫂嫂幻想着有一天,丈夫也会从某一条船上下来,与她一起沿着熟悉的乡路回家……

这就是希望!这希望支撑着五嫂嫂的生活勇气。她里里外外地忙碌着。养猪喂鸡,背柴拾草,茶山上闪动着她的身影,长长的村巷里响着她的脚步……

苦和累都不可怕,最怕的是寂寞。丈夫走后,空旷的大宅子就显得更冷清了。漫漫长夜寂寞无处不在,像幽灵似地随风飘荡。凄冷的月光撒在高高的白墙上,映照着静寂中的黑门、黑窗、黑瓦。四周万籁俱静,只有风的声音和老鼠的响动。五嫂嫂躺在床上,睁着双眼,望着斑驳的月光,长夜难眠,辗转反侧。

秋雨拍打着窗牖,江水呜咽,如泣如诉。农闲时枯坐天井,望着屋檐下的滴水,五嫂嫂的思念也点点滴滴,滴不断,声声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