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忧虑的“中国式养老”,你准备好了吗?

在《最好的告别》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如何使用时间,可能取决于我们觉得自己还有多少时间。”

是啊,凡人有死。在衰老与高龄面前,我们低如尘埃,卑贱如泥。正如那句在朋友圈中被反复提及的话:“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面对生死,束手无策的我们,竟然最不堪一击。

令人忧虑的“中国式养老”,你准备好了吗?

于是,我们的目光落在了日渐壮大的“老龄化”大军上。这是目前中国式家庭普遍存在的现象:夫妻二人和他们的独生子女,分隔两地。退休后的老人,围绕着孤独生活,子女已经成才,在大城市奔波,买车、买房、生儿育女,看似物质条件逐年增强,却未能抑制生命的进程甚至衰退,父母在未等来颐养天年的高质量生活时,生活已全面失衡。

有人认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分离和远走,就意味成功。这种新的价值观的诞生,让“空巢”老人日渐增多。

所以,养老,一直是热议的主题,也是一个永远“待解决中”的主题。甚至在当下,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更为窘迫的问题:“只生一个好,没人来养老。”——独生子女养老问题。

令人忧虑的“中国式养老”,你准备好了吗?

窘境

先说个故事。几天前,我去超市买菜,结账排队的都是老年人,于是排队长龙开始重复出现数钱、找钱的过程,这消磨了收银员的耐心,她开始指责这帮老人为什么不使用手机支付——因为这样能大大缩减排队时间。

后面的老人们,各个委屈。谁不想用呢?但谁来交他们用呢?

子女不在身旁,自己能提个小推车买菜已实属不易了。“有张银行卡都懒得用,手机支付更不会了。时代早把我们淘汰了。”

是啊,没有陪伴的老年生活,早失去了新鲜感。但显然,当下并不是“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养老型社会,父母、子女、社会,已经出来了裂变断层,如何将三者做到融合,成为目前最值得探讨的问题。

有人建议,国家应制定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政策

,“解决好占老龄人口绝大多数的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也就基本上解决了一般层面上的老有所养问题。”

“从国家层面制定专门的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政策,以国家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等为依据,把与计划生育相关的养老规定和政策系统化、具体化。”

令人忧虑的“中国式养老”,你准备好了吗?

田园抱团养老

旅游报团,养老抱团。

从“中国式养老”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能找到很多建议文件。近期一个“乡村抱团养老”的观点出现,令人眼前一亮。

观察者认为,在政府不能完全依靠、儿女又指望不上的背景下,互帮互助型的抱团养老,将成为养老群体可依赖和选择的养老模式。

也就是说,城市居住的老人,可以回归田园,返璞归真,在乡下集体养老:晨练养生,养花弄草,种菜饲禽,三五好友,交流趣好……

但笔者认为,城市老人能完全归属乡下的或许不多。首先,他们已经适应城市生活,便捷的交通,方便的购物,快速的就医,实在令人难以割舍。其次,乡下生活虽有诱惑,但条件还未成熟,突然离开家人,过上归园田居的生活,这考验的还是老人是否拥有“归隐”的决心。

最重要的是,对于许多生活不能自理,生活条件不好的老人来说,“乡村抱团”养老明显不太现实。所以,我认为,独生子女养老问题,还要从根源出发——从子女角度,着手解决。

换个问法,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如果你有出门在外的子女,他们上一次给你电话问候,是什么时候?

如果你是在外拼搏的游子,你又有多久,没有给在家的父母送去问候?

养老问题,不要总想着别人去帮助解决。陪伴,永远是最长情的告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