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孩子还有“诅咒敏感期”?淡定,先看看下面这5招

点击上方头像关注作者,每天为您分享新鲜、有趣、实用的教育方法,帮助您解决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困惑与烦恼,让您的孩子快乐成长!

某日,几个小男孩在一起斗狠。小男孩甲说:“我要打死你!”小男孩乙:“我要拿刀把你剁碎。”小男孩丙:“我要把你从窗户扔出去,把你摔成肉饼。”“我要把你切成两半。”“我要把你头砍下来当球踢。”

这些心惊肉跳的脏话从几个孩子的口中说出来,不免让人有些不寒而栗。为什么小小年纪就开始学说脏话了呢?

其实,这是孩子到了“诅咒敏感期”。顾名思义,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于脏话以及暴力的词汇有着莫名的“好感”,总是从嘴巴里冒出不知从哪里学到的词语。甚至面对自己亲近的人,诅咒反而更加“凶狠”。

什么,孩子还有“诅咒敏感期”?淡定,先看看下面这5招

那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诅咒敏感期”呢?

“诅咒敏感期”一般出现在孩子3 岁左右,与孩子 “语言敏感期”紧密相关,可以算是“语言敏感期”的一种特殊表现。进入“语言敏感期”后,孩子吸收并运用语言的热情高涨,对脏话、狠话更是情有独钟。原因就在 于这些语言能引发听者更强烈的反应,看起来更有威力,效果更加明显。

最初,孩子说脏话狠话仅仅出于好奇,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说狠话脏话的时候,往往是笑眯眯的,完全把它当成一个游戏在玩儿 ,没有任何的恶意。只有当我们处理这个问题的方式欠妥当时,孩子才意识到,原来这些语言具有杀伤力。在他意识到这点之后,他才会有意把它当武器使用。

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采取的措施往往就是搬出各种大道理,或者直截了当的批评:这不能说!这是脏话!这是骂人的!有时批评起不到效果,这时甚至连体罚也会用上。

但是,最终很可能达不到禁止孩子说脏话的目的,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什么,孩子还有“诅咒敏感期”?淡定,先看看下面这5招

孩子天生都是小小外交家,他们很清楚我们的界限。因此,倘若呵斥与体罚是象征性的,他会觉得爸爸妈妈的这种反应很有趣,于是,与爸爸妈妈通过这种方式互动成了一个他期待的游戏,结果他反而会更多地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我们的关注,导致他的这种行为被强化。

倘若我们是认真的,他也感知到我们的底线不可以触碰,但是他并不清楚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他会很困惑。或者虽然他暂时放弃了说某些词,但他的好奇心并没有获得满足,他就会在其他人面前,或者在其他场合继续试探,获得他期待的反应。

因此,这样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孩子的这种行为。这样的方式要么让孩子觉得这是一个刺激爸爸妈妈的有力武器,要么让他有 “我不好”的感觉,但又不清楚如何才是 “好”,对改善他的行为无法产生实质性的帮助。

什么,孩子还有“诅咒敏感期”?淡定,先看看下面这5招

面对孩子的“诅咒敏感期”,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一招:从容应对,不必惊慌

首先,家长要明白:孩子其实并不知道这些词汇真正的意思,只是单纯地觉得这样说话很有意思,能引起大人的注意。

当孩子说脏话时,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回应,孩子因为年龄的关系,很难对一件事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所有你不去理他,他自然也就不会继续下去了。

第二招:循循善诱,见招拆招

很多孩子对于脏话的理解只是单纯地停留在字面上,如果孩子说:“我要把你杀掉。”这时不必恐慌,你只要心平气和地陪他“瞎扯”:“我死了谁陪你玩?”估计孩子听了这样一句话,自然也就不会再想说出那句“杀死你”了。

第三招:旁敲侧击,声东击西

上文提到了,孩子的注意力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比如小班的孩子大概只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几分钟,大班的孩子长一些,不过也只有十多分钟而已。

所有当父母发现孩子在说脏话时,可以借话题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更有趣的事情上,让孩子“忘记”脏话的出现。

第四招:多教新词,忘记“脏话”

孩子都是“喜新厌旧”的,好玩的书,有趣的玩具,孩子都是有了新的忘旧的。此时作为父母,要做一个有心人,多教给孩子一些有趣的、好玩的新鲜词汇,或者给孩子买一些绘本故事书,让孩子逐渐忘记曾经出现在他脑海里的那些“脏话”。

什么,孩子还有“诅咒敏感期”?淡定,先看看下面这5招

第五招:文明环境,全家创造

大部分父母都会避免在孩子面前说脏话,但总有情绪不佳的时候,难免爆粗口或说丧气话。因此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

这时期的孩子就像小鹦鹉,我们说什么他就学什么,不想让他口出“成脏”,自己要先做到。不仅是父母,还有家中老人和其他亲戚、朋友,都要提醒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