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资阳市博物馆——“未来之眼”承载资阳梦想

2015年11月11日,资阳市博物馆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两年半以来,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市级部门强力推进项目征地拆迁、规划设计等各项工作。资阳市博物馆的开工建设,不仅填补了我市无博物馆的空白,还为蜀人先祖“资阳人”建了的一个“新家”,把人们期盼有一个资阳人自己的博物馆的心愿变成了现实。建成的博物馆会是什么样子?里面将陈列展示些什么内容?今天我们一一为大家揭秘。

探秘资阳市博物馆——“未来之眼”承载资阳梦想

资阳市博物馆效果图

建设现场:建成资阳的标志性文化建筑

资阳市博物馆位于资阳市九曲河西侧吴家院子(天宇市场对面),车城大道旁。总用地面积28335.90平方米,约42.50亩,其中包含净用地面积26730.21平方米,约40.09亩,公共通道用地面积1605.69平方米,约2.41亩。总建筑面积13277.25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4059.51平方米,库藏区969.47平方米,办公及科研区1013.00平方米,公共服务部分3874.62平方米。博物馆为椭圆形钢管框架结构,建设步骤分为独立车库和博物馆主楼两个阶段,建成的博物馆将成为资阳的标志性文化建筑,满足收藏研究、交流会议等基本需求,并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展示和教育的空间和平台,成为一个展陈新颖、空间丰富、造型新颖,功能合理的综合性文化设施。

探秘资阳市博物馆——“未来之眼”承载资阳梦想

资阳市博物馆效果图

规划设计:“未来之眼”承载资阳美好未来

资阳市博物馆设计以眼睛为原型进行整体建筑规划,从空中俯瞰,博物馆布局犹如一只博古览今,眺望远方的“未来之眼”。带给人们未来建筑感受的同时,也承载了对资阳未来美好的祝愿。根据规划设计,博物馆建筑主体造型抽象出“历史容器”的构思主题,盛放历史,装载记忆,既彰显资阳城市文化的独特性,又重新塑造城市的标志性。外墙点状圆形肌理犹如历经时光打磨的安岳石刻洞窟,屋顶的折面设计取意汉代铜车马伞盖,寓意资阳文化传播天下。

此外,博物馆的基座设计与绿地景观结合,营造出浓郁开放的文化氛围,提取汉代建筑夯土台的要素,利用传统纹样曲线对基座进行切割,在近人尺度上弱化建筑感,形成开放包容的大地景观。场地北侧为“蜀人始祖”水景广场,南侧设置“车马汉韵”雕塑庭院,建筑内院则以“石塑佛心”为主题,三个主题广场串联结合室外展场,营造积极开放的空间场所,延续着资阳人民对生活文化的记忆传承,形成绿色多样的资阳文化公园。

博物馆一层为报告厅、青少年活动中心、藏品库房、内部办公和设备用房。VIP及报告厅出入口处设置报告厅和青少年活动中心,东北侧设置内部办公,内部办公与藏品库房之前形成石塑佛心庭院。一~三层为展厅部分,顶部是360度的环形景观窗可眺望城市和九曲河景观。

探秘资阳市博物馆——“未来之眼”承载资阳梦想

资阳市博物馆效果图

展示内容:“资阳人”头盖骨化石(仿真件)将成镇馆之宝

根据资阳历史沿革、文物资源和观众需求,将“天下资阳人”作为市博物馆基本陈列展览主题,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文富忠说,展馆布局将以时间为序,重点展示以中国最早的真人化石“资阳人”为代表的史前文化,“资阳人”头盖骨(仿真件)也将成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以“中国第一汉车”雁江镇铜车马为代表的汉代文化,以誉冠天下的“安岳石刻”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三张区域文化名片,展示资阳本地特色民俗文化、名人文化。

展区主要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为“寻梦原乡”板块,该板块将展示资阳人作为晚期智人的代表在世界人类进化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以资阳人的发现、研究为主线,为观众讲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世界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第二板块为“车马汉风”板块,该板块主要通过展示两汉时期资阳人的生产劳动、文化娱乐等方面相关文物,让观众了解到汉代资阳人的生活图景。重点从车马和战争两个方面向观众展示。第三板块为“佛心石韵”,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展示手段,展示安岳石刻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宗教等,系统梳理资阳地区的造像艺术在唐宋时期的审美流变,突出安岳石刻独特的艺术价值。第四板块为“风华流芳”板块,通过讲述文庙、字库塔、资阳八景等人文望郡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表达资阳人的人文情怀和精神内涵。

据了解,市文管所从去年开始就启动了博物馆馆藏文物征集工作,目前处于展呈文物征集线索的阶段,征集文物工作得到社会各界、文物收藏爱好者和民间博物馆的积极响应,市文管所将扎实做好文物征集工作,为布馆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