襪業源流史(連載二)——秦漢時期

二、秦漢時期(公元前

221年-220年)

中國的襪子形制

到了秦漢時期,襪子的質料多由布帛代替,皮革逐步減少,富貴人家可穿絲質的襪子。襪高一般一尺有餘,上端有帶,穿時用帶束緊上口,其色多白,但祭祀時著用紅色。據《漢舊儀》記載:“凡齋,皆衣玄紺繒也。衣絳領、褎緣、絝、䌩、涑革帶,鴻紺幘,長冠,絣青衣,幘領、褎、絝、䌩、白帶。”就是說凡是祭祀前齋時,袀玄服裡面,須穿上在領袖部加有絳色緣飾的中衣,並加穿絳色褲子和襪子,意為“赤心奉神”。並在腰間束革帶和白帶等二帶。

當時的襪子,最精者用絹紗,並繡有花紋。襪子形制多為襪頭齊,靿後開口,開口處並附襪帶,用絹、紗製成。襪為雙層,襪面用較細的絹,襪裡用稍粗的絹。整個襪子可用一塊布製成。

襪子成為一種較普遍的足衣,一般認為是在漢代,當時的襪子還是比較質樸。1972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的一號漢墓中,就出土了兩雙絹面夾襪,均是用整幅絹縫製而成。這兩雙襪縫製得很科學,製作技術較高。以雙層素絹縫成,襪面用的絹較細,襪裡用的絹較粗,接縫都位於腳面和後跟(圖2)。

襪業源流史(連載二)——秦漢時期

圖2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一號出土的絹面夾襪


製為齊頭、短靿,襪底無縫平整,不硌腳,穿著很舒適。襪筒均向後開口,襪口處縫有襪帶,可將襪子固定在腳脖處,防止滑落。襪帶一雙用絹(圖3),另一雙(329-4號)用素紗製成。襪的尺寸為23cm和23.4cm,襪筒高21cm和22.5cm,頭寬10cm和8cm,口寬12.7cm和12cm。出土時置於棺木邊箱的竹笥之內。這是世界上目前為止出土年代最早的襪子實物。

1975年,湖北江陵鳳凰山西漢墓出土的另一雙女襪,則以麻布製成,高幫,素而無繡,底長約22釐米,出土時尚穿在死者足部,襪身略有殘損。這一時期見於史載的還有錦襪、績襪、經襪、絨襪、氈襪等。

東漢時織襪技術較為高超,製作也比較考究,無論從材料、製作或裝飾上看,都有明顯進步。最為典型的如新疆民豐大沙漠1號漢墓出土的一雙紅罽繡花錦襪,以紅地製成,錦中除織有繁複細緻的花紋外,還間有用絳色、白色、淺駝、淺橙和寶藍等顏色織出的漢文“延年益壽長葆子孫”等字樣。襪口部分有一道金邊,是利用織錦本身的緣邊製成的,其所用之錦需要75片提花綜才能織成,整雙襪子給人以富貴、華麗之感(見圖)。

從實物來看,當時的襪統都製作得比較寬鬆,由於布帛本身不具彈性,這種襪統著在脛部,很容易滑落,因此,人們在穿著時,往往在襪統的上端另系襪帶。如《史記·張釋之傳》中:“王生者,善為黃老言,處士也。嘗召居廷中,三公九卿盡會立,王生老人,曰:‘吾襪解’,顧謂張廷尉:‘為我結襪!’釋之跪而結之。”

漢代以後,一些富貴人家還穿著絲質襪。用的蠶絲輕薄,類似於現代的絲襪。襪子當時多被上層人士穿著,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是當時人的身份和社會地位的象徵。貧苦百姓則很難享受穿襪,能有一雙履就已經很滿足了。據《史記·滑稽列傳》記載,家境貧寒的東郭先生,其腳上穿的履破爛不堪。“足下之履無底。行十雪中,足盡踐地,為路人譏笑。”東郭先生乃自嘲道:“履行雪中,其上為履,其下為足跡,誰能為之?”可見,東郭先生腳上只有一雙無底的破履,裡面並沒有穿襪子。

秦漢時有進門脫鞋襪的習俗。在屋中,多跣足行於席上。不僅平日宴居如此,上殿朝會也是如此。能劍履上殿,則為殊榮。如《後漢書•董卓傳》:“尋進卓為相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同時期西方的形制

在同時期的西方,大約公元前50年的時候,當羅馬人向北進發,他們發現,野蠻的高盧人和凱爾特人用包布或皮革條圍繞捆綁其裸露的雙腿或寬鬆的馬褲(braacae Latin or broc Anglo Saxon)。這不僅是為了抵禦寒冷,而且保護了雙腿在進入森林的灌木叢中免受傷害。羅馬人把它定位在實際鞋類(足衣)的概念,並把它帶回家作為最新的時尚。襪子以某種形式被記載在資料上是在公元1世紀。在羅馬人與希臘人進行交易的項目記錄中,用布或皮革包裹腳和腳踝的服飾已經很常見了,被普遍用來作為老年男子和婦女穿著用來禦寒。但從記錄上看,當時這種襪子在軍事上沒有任何的價值,壯年男子認為穿襪子的示弱的表現。這種態度在世紀末發生了變化,綁腿(fascia Latin)在當地被認作是男人富裕的象徵(Horatius 8 BC- 65AD)。綁腿成了男性常見裝束是在瓦列利烏斯·馬克西姆斯時期(ValeriusMaximus)[1],據相關資料顯示,在整整一個世紀的歷史中,男子穿的綁腿和禮服非常精緻,這也是當時男子服飾中的重要裝飾。

在公元1世紀,這種綁腿發展成為更加可以讓男人接受的穿腿覆蓋,並逐步演變開發成一種毛氈拖鞋、毛氈或皮毛的襪子,叫做烏多(udo)。該烏多(udo)和以前的綁腿(fascia)不同,因為它是從腳至膝向上提拉套穿,而不是用帶狀的織物或者皮毛來包裹腿部,這是一個技術性的進步。文德蘭達(Vindolanda)[2]要塞博物館的資料顯示,在英國諾森伯蘭郡,英格蘭考古學家1973年的考古發現中揭示了這種新型襪子的一些情況。在哈德良長城(Hadrians Wall)考古遺址附近,發現了幾個用墨水寫著文字的木片。那是在意大利的家人寫給駐紮在那裡的羅馬士兵一些文字的片段“我送你一雙來自薩特瓦(sattua)的襪子,兩雙涼鞋,兩套內衣。”這是第一個證明襪子實物的證據。證據表明,襪子是來自寒冷的北方地區。相關衣物襪套樣式的文章在文德蘭達要塞博物館被披露,是田野考古博士,英國曼徹斯特考古學教授的著作。它被認為是屬於一個小孩子的,文中被描述為“小短靴(bootee),長度剛好達到踝骨,是用兩塊菱形斜紋布縫製而成,靴面加以羊毛,其它部分為單層”。


[1]蓋烏斯·伽列裡烏斯·瓦列裡烏斯·馬克西米安努斯(GaiusGalerius Valerius Maximianus ,約260年-311年),一般稱之為伽列裡烏斯,羅馬帝國皇帝,公元305年-311年在位。

[2]文德蘭達是一個古羅馬的城堡,南面哈德良長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