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业源流史(连载二)——秦汉时期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

221年-220年)

中国的袜子形制

到了秦汉时期,袜子的质料多由布帛代替,皮革逐步减少,富贵人家可穿丝质的袜子。袜高一般一尺有余,上端有带,穿时用带束紧上口,其色多白,但祭祀时着用红色。据《汉旧仪》记载:“凡斋,皆衣玄绀缯也。衣绛领、褎缘、绔、䌩、涑革带,鸿绀帻,长冠,絣青衣,帻领、褎、绔、䌩、白带。”就是说凡是祭祀前斋时,袀玄服里面,须穿上在领袖部加有绛色缘饰的中衣,并加穿绛色裤子和袜子,意为“赤心奉神”。并在腰间束革带和白带等二带。

当时的袜子,最精者用绢纱,并绣有花纹。袜子形制多为袜头齐,靿后开口,开口处并附袜带,用绢、纱制成。袜为双层,袜面用较细的绢,袜里用稍粗的绢。整个袜子可用一块布制成。

袜子成为一种较普遍的足衣,一般认为是在汉代,当时的袜子还是比较质朴。1972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的一号汉墓中,就出土了两双绢面夹袜,均是用整幅绢缝制而成。这两双袜缝制得很科学,制作技术较高。以双层素绢缝成,袜面用的绢较细,袜里用的绢较粗,接缝都位于脚面和后跟(图2)。

袜业源流史(连载二)——秦汉时期

图2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一号出土的绢面夹袜


制为齐头、短靿,袜底无缝平整,不硌脚,穿着很舒适。袜筒均向后开口,袜口处缝有袜带,可将袜子固定在脚脖处,防止滑落。袜带一双用绢(图3),另一双(329-4号)用素纱制成。袜的尺寸为23cm和23.4cm,袜筒高21cm和22.5cm,头宽10cm和8cm,口宽12.7cm和12cm。出土时置于棺木边箱的竹笥之内。这是世界上目前为止出土年代最早的袜子实物。

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西汉墓出土的另一双女袜,则以麻布制成,高帮,素而无绣,底长约22厘米,出土时尚穿在死者足部,袜身略有残损。这一时期见于史载的还有锦袜、绩袜、经袜、绒袜、毡袜等。

东汉时织袜技术较为高超,制作也比较考究,无论从材料、制作或装饰上看,都有明显进步。最为典型的如新疆民丰大沙漠1号汉墓出土的一双红罽绣花锦袜,以红地制成,锦中除织有繁复细致的花纹外,还间有用绛色、白色、浅驼、浅橙和宝蓝等颜色织出的汉文“延年益寿长葆子孙”等字样。袜口部分有一道金边,是利用织锦本身的缘边制成的,其所用之锦需要75片提花综才能织成,整双袜子给人以富贵、华丽之感(见图)。

从实物来看,当时的袜统都制作得比较宽松,由于布帛本身不具弹性,这种袜统着在胫部,很容易滑落,因此,人们在穿着时,往往在袜统的上端另系袜带。如《史记·张释之传》中:“王生者,善为黄老言,处士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

汉代以后,一些富贵人家还穿着丝质袜。用的蚕丝轻薄,类似于现代的丝袜。袜子当时多被上层人士穿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当时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贫苦百姓则很难享受穿袜,能有一双履就已经很满足了。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家境贫寒的东郭先生,其脚上穿的履破烂不堪。“足下之履无底。行十雪中,足尽践地,为路人讥笑。”东郭先生乃自嘲道:“履行雪中,其上为履,其下为足迹,谁能为之?”可见,东郭先生脚上只有一双无底的破履,里面并没有穿袜子。

秦汉时有进门脱鞋袜的习俗。在屋中,多跣足行于席上。不仅平日宴居如此,上殿朝会也是如此。能剑履上殿,则为殊荣。如《后汉书•董卓传》:“寻进卓为相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同时期西方的形制

在同时期的西方,大约公元前50年的时候,当罗马人向北进发,他们发现,野蛮的高卢人和凯尔特人用包布或皮革条围绕捆绑其裸露的双腿或宽松的马裤(braacae Latin or broc Anglo Saxon)。这不仅是为了抵御寒冷,而且保护了双腿在进入森林的灌木丛中免受伤害。罗马人把它定位在实际鞋类(足衣)的概念,并把它带回家作为最新的时尚。袜子以某种形式被记载在资料上是在公元1世纪。在罗马人与希腊人进行交易的项目记录中,用布或皮革包裹脚和脚踝的服饰已经很常见了,被普遍用来作为老年男子和妇女穿着用来御寒。但从记录上看,当时这种袜子在军事上没有任何的价值,壮年男子认为穿袜子的示弱的表现。这种态度在世纪末发生了变化,绑腿(fascia Latin)在当地被认作是男人富裕的象征(Horatius 8 BC- 65AD)。绑腿成了男性常见装束是在瓦列利乌斯·马克西姆斯时期(ValeriusMaximus)[1],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整整一个世纪的历史中,男子穿的绑腿和礼服非常精致,这也是当时男子服饰中的重要装饰。

在公元1世纪,这种绑腿发展成为更加可以让男人接受的穿腿覆盖,并逐步演变开发成一种毛毡拖鞋、毛毡或皮毛的袜子,叫做乌多(udo)。该乌多(udo)和以前的绑腿(fascia)不同,因为它是从脚至膝向上提拉套穿,而不是用带状的织物或者皮毛来包裹腿部,这是一个技术性的进步。文德兰达(Vindolanda)[2]要塞博物馆的资料显示,在英国诺森伯兰郡,英格兰考古学家1973年的考古发现中揭示了这种新型袜子的一些情况。在哈德良长城(Hadrians Wall)考古遗址附近,发现了几个用墨水写着文字的木片。那是在意大利的家人写给驻扎在那里的罗马士兵一些文字的片段“我送你一双来自萨特瓦(sattua)的袜子,两双凉鞋,两套内衣。”这是第一个证明袜子实物的证据。证据表明,袜子是来自寒冷的北方地区。相关衣物袜套样式的文章在文德兰达要塞博物馆被披露,是田野考古博士,英国曼彻斯特考古学教授的著作。它被认为是属于一个小孩子的,文中被描述为“小短靴(bootee),长度刚好达到踝骨,是用两块菱形斜纹布缝制而成,靴面加以羊毛,其它部分为单层”。


[1]盖乌斯·伽列里乌斯·瓦列里乌斯·马克西米安努斯(GaiusGalerius Valerius Maximianus ,约260年-311年),一般称之为伽列里乌斯,罗马帝国皇帝,公元305年-311年在位。

[2]文德兰达是一个古罗马的城堡,南面哈德良长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