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青海生态新画卷中的那一抹橄榄绿

绘就青海生态新画卷中的那一抹橄榄绿

碧蓝纯净、候鸟翩飞的青海湖,千姿百态、耸入晴空的冰塔林,牧草肥美、广袤无垠的大草原……这段时间,山清水秀、环境怡人的青海在抖音短视频里着实“火”了一把,“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我们也是功不可没呢!”三期士官赵飞洋溢着自豪。

赵飞是武警青海总队玉树支队宣保股的“摄影达人”,用镜头记录着官兵参与生态建设的点点滴滴,也见证着驻地生态环境日新月异的喜人变化。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官兵年年开展大规模的植树种草活动,深入草原与藏族群众一起开展草原灭鼠行动,组成三江水环保行动小组,在江河沿岸和重要交通路段树立三江源水质保护警示牌,打捞、捡拾江河及沿岸的各种污染物……

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2014年5月,官兵积极响应玉树州委、州政府重建灾后玉树“秀美生态家园”的号召,主动承建荒山绿化任务。他们顶烈日、抗缺氧,挖坑搬树、刨土浇水,连续奋战37天,高标准完成了14公顷荒山绿化任务,创造了在高原一次性植树面积最多、成活率最高的记录。这几年,官兵植树的脚步从未停止,种下的树林已经形成一道绵延数十公里的绿色屏障。

绘就青海生态新画卷中的那一抹橄榄绿

我为青海添绿色,育得山川满眼春。每逢植树时节,总队开展“万人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参加青海省“全民义务植树绿化”活动,处处荒山、戈壁都活跃着官兵植树的身影。近年来,他们累计植树12万余株,栽种近200亩“武警林”“双拥林”,为恢复和改良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保护好三江源,保护好‘中华水塔’,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2016年8月习主席来青视察时的殷殷嘱托,总队官兵始终牢记在心、身体力行。

可可西里,高寒缺氧、荒无人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生命禁区”。然而,驻守在青藏铁路沿线的一茬又一茬官兵,入伍时都与中队签定了“绿化合同”:两年服役期内栽活一棵树、种上一片草、养好三盆花,他们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将绿色一点点镶嵌在莽莽荒原。

环境的恶劣泯灭不了绿色的希望。昆仑山中队的官兵在海拔将近5000米的昆仑山巅,建起了一座智能生态温室。室外白雪皑皑,室内温暖如春,“绿色”的梦想在此落户,创造了“生命禁区”一年四季种养植物的“生命奇迹”。“我们要把营区建成‘昆仑小江南’!”四级警士长马全林骄傲地告诉笔者,他亲历了十余年时间里中队从“光秃秃”到“绿葱葱”的变化。

绘就青海生态新画卷中的那一抹橄榄绿

此外,他们还积极参与“共建青藏铁路生态文明线”“丝绸之路”经济带绿化等活动,让绿色在天路沿线不断延伸拓展。“绿影婆娑映戈壁,座座营院入画来”,成为过往旅客在荒漠戈壁见到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可可西里同时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藏羚羊、藏野驴、棕熊等230多种野生动物在此肆意奔跑。官兵在巡逻过程中总是会救助那些被困或受伤的野生动物,每年五到七月份藏羚羊迁徙期,还在青藏铁路沿线33个迁徙通道,设立保护点,展开防盗猎和救助行动。

去年12月20日,沱沱河中队战士发现一只腿部卡在铁路护栏内骨折的藏羚羊,他们小心翼翼将其带回中队疗养,每天为其换药、喂食。一个多月后痊愈放归时,它跑出几十米,突然停住身,扭过脖子冲着官兵们“咩咩”叫唤,让在场官兵眼眶湿润、为之动容。细细数来,官兵已经累计救助了近百只野生动物,与驻地群众一道,守护着这片充满生机和灵性的土地。

“生态就在我们心中,保护生态环境要从点滴做起。”总队适时开展生态环保专题教育,引导官兵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增强环保节能意识,带头保护环境。无特殊情况,外出都乘坐公交车;推行节水型器具,全面更换节水龙头;生活用灯均为节能灯……采访过程中,笔者耳闻目睹了总队官兵的环保实践。

绘就青海生态新画卷中的那一抹橄榄绿

生态建设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总队积极搞好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激发群众对自然生态的保护热情。他们每年都要开展以“保护生态环境、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在汽车站、火车站、机场、公园,在青海湖、茶卡盐湖等旅游景点,发传单、办图展、放动漫、搞宣讲,用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和载体,为群众灌输环保理念。

“通过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刚刚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绘制出美丽中国建设的路线图,总队广大官兵信心满怀,以更加扎实的行动投身生态建设,助力大美青海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