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易老和李廣難封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做人道理?

馮唐易老說的是馮唐年老時,皇帝要徵他做官卻由於年過九十而只能做罷的故事。

馮唐易老和李廣難封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做人道理?​馮唐在漢文帝時年紀已不小了,有一次漢文帝坐車路過馮唐任職的官署,看見他年紀很大卻做著朗官,大為不解,就專門下車和馮唐交談起來。一般人碰到這個天賜良機,一定會講些讓皇帝高興的事,可馮唐卻不顧皇帝臉面,惹得皇帝大怒。要不是漢文帝是個仁厚的明君,馮唐就連朗官這樣的小官也保不住。漢景帝時,由於馮唐性格耿直,經常得罪上官,不久就被免官罷職。漢武帝登位伊始,由於匈奴來犯,漢武帝在全國廣覓良才。有人推薦馮唐出仕,可此時馮唐已是九十多歲的老人了,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李廣難封說的是李廣久經戰陣卻至死未能封侯的故事。

馮唐易老和李廣難封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做人道理?​李廣,西漢名將,他先祖是秦朝大將李信。漢文帝時,由於實行息兵罷戰,李廣沒有獲得立功的機會。漢景帝時期,發生了吳楚七國之亂,李廣任驍騎都尉,隨周亞夫平叛,立了大功。但他得意忘形,竟私下接受梁王給的封賞,犯了皇帝的忌諱,到手的封侯也沒了。漢武帝登基後,有一年,李廣任驍騎將軍,率一萬多騎兵出雁門北擊匈奴,一開始打得很順,立了不少戰功,眼看得勝還朝後就能封侯。不料一個不慎陷入匈奴包圍,力竭被俘。後雖尋機逃走,但封侯是不要想了,還要靠捐贖罪銀才能躲過牢獄之災。漠北決戰時,李廣和衛青、霍去病等兵分多路攻擊匈奴。其他幾路都進展順利,戰果累累。可李廣由於對地形不熟,結果迷路了,不僅沒有一點功勞可言,而且還要失期問罪。李廣此時已經六十多歲,他擔心入獄受辱,於是撥劍自刎了。

綜觀李廣一生,他歷經文帝、景帝和武帝三朝,屢立戰功,但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不僅終生未能封侯,而且還常常捐銀贖罪,最後又因迷路而含恨自刎,是一個令無數後人搖頭嘆息的悲劇人物。

馮唐易老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為人處世一定要善於變通,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關健就看機會來臨時能不能抓住。馮唐能有機會和漢文帝親自面對面交談,這在封建社會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可偏偏馮唐沒有抓住。否則後世也就沒有馮唐易老的感嘆了。

李廣難封這個故事告誡我們,雖然一個人獲得成功有運氣成份,但如果自己平時不注重修養,遇事冷靜思考,就會如李廣一樣,面對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之首功,封侯晉爵是水到渠成。可李廣卻犯了一個萬萬不該犯的錯誤,居然與梁王私下相授,惹得皇帝大怒,沒有把李廣鎖拿進京就算輕的了,至於封侯那是絕無可能。後來又因迷路誤期,含羞自刎,使自已永遠失去了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也為後世留下了李廣難封的深深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