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瞧錢幣,你惹不起

別小瞧錢幣,你惹不起

(歷代)

1.

聽說我玩古錢幣,

一個遠到我都沒聽說過的親戚,

兜轉了半天,與我媽取得了聯繫,

原因是家裡有些古幣,想讓我鑑定。

親戚:“錢幣有值錢的嘛?”

我:“有的。”

親戚:“我家傳了幾個,不知道能值幾塊錢。”

這種親戚我遇到很多,不是普通的乾嘉道,就是尋常的銅板銀豪...

起先,我也並不在意。

後來這個親戚直接把他家的錢幣寄來,

還說值錢就留著,不值錢就送給你。

打開一看,三枚蘇百,一枚陝百,還有一枚精美的一本萬利(花錢)。

別小瞧錢幣,你惹不起

(清)

有的圈外人認為,錢幣很值錢,

東西到了清代,就是文物級,

東西到了漢唐,就是國寶品。

所以甭管乾隆嘉慶,還是五銖開元,你說只值三五塊,他們死活都不會信。

但也有的圈外人,並不看好錢幣,

畢竟跟家裡的老花瓶老銀器相比,

錢幣並不起眼,

用他們的審美來看,

簡直俗不可耐。

所以甭管是遺落民間的花錢大錢,還是稀有的名譽品,你就說值個千兒八百,他們會覺得你是在拿他們開涮。

別小瞧錢幣,你惹不起

(五銖)

千萬別覺得錢幣很便宜,

家裡那些不值一提的錢幣裡,

總會有你想不到的驚喜。

廉比白菜的背後,必有價甚黃金。

別小瞧錢幣,你惹不起

(西漢·金餅)

2.

聽說我玩古錢幣,

一個早就沒有聯繫的初中同學,

興奮的告訴我,他也在玩錢幣。

簡單的寒暄過後,他給我發了一堆的自藏品,

不是阜昌就是大齊,

不是祺祥就是天眷,

最不濟也是個唐國背雙巨星。

從地攤級到臆造品,一應俱全,

唯獨沒有真品。

別小瞧錢幣,你惹不起

(新莽·貨泉)

在外行人眼裡,錢幣並不難學,

那些你們所謂的耗盡心力難於尋覓,

在他們看來,帶上百元大鈔,逛個地攤早市,都能集齊。

之前在古玩市場上,

遇到一個專玩“大珍”的老大爺,

他還一本正經的跟我傳授心得:

玩錢幣,就得玩大珍名譽品,普通的錢幣,毫無意義。

看到他每次來逛市場都能滿載而歸,

真不知道該替他高興,還是替他惋惜。

別小瞧錢幣,你惹不起

(三國錢)

千萬別覺得玩錢幣很容易,

淬鍊一雙火眼金睛,

需要摔多少坑,

需要過多少量,

需要多少時間磨礪,

未曾入門,又如何體會。

別小瞧錢幣,你惹不起

(南宋)

3.

聽說我還在玩古錢幣,

曾經的攤友,現在轉行瓷器的一個朋友,

嗤之以鼻。

在他眼裡,錢幣最沒有藝術水平,

指尖的大小,寫不下三五個字,

沒有粉墨重彩,

沒有名家印記,

沒有趣味題材,

更沒有時代氣概。

而我沒有從錢幣“進階”到瓷器,

也大抵是品位不行,

不思進益。

別小瞧錢幣,你惹不起

(南明·永曆敕字等)

對於瓷器,作為外行,不敢置喙,

但說玩錢幣沒水平,想必但凡是玩錢幣的人,都不會服氣。

錢幣想要入門,先要學會辨偽求真,

錢幣想要精深,永遠都沒有可能。

很多收藏錢幣的前輩、老師,窮其一生,都不能做到歷代錢幣都能掌握,

何況我們這些錢幣愛好者,在浩如煙海的錢幣學識面前,永遠都是小學生。

玩錢幣不僅需要歷史,政治,經濟,軍事,書法瞭然於胸,

更重要的是需要耐住心性,刻苦學習。

別小瞧錢幣,你惹不起

(清·康熙通寶)

千萬別覺得玩錢幣沒水平,

在錢幣玩家的眼裡,

每一枚錢幣都有著濃墨重彩的鏽跡,

每一枚錢幣都有著名家書法的印記,

每一枚錢幣都有著時代的特色風氣,

而這些,是一個外行人,

無論如何都無法體會和挖掘的。

別小瞧錢幣,你惹不起

(隋·曲筆五銖)

別小瞧錢幣,你惹不起

千萬別小瞧錢幣,

方寸之間的千年歷史,

方圓之間的做人處事,

是值得我們用一生去學習,去收穫的。

也千萬別惹錢幣,

它背後所迸發的力量,

它身上所蘊含的哲理,

是值得我們用一生去發掘,去收藏的。

別小瞧錢幣,你惹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