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計提業績報酬,你有必要知道的事兒

那些計提業績報酬,你有必要知道的事兒

你們以為說買私募就是前挑產品,後期就等著基金經理人幫自己賺收益,看到淨值蹭蹭上漲就開心了是嗎,其實在我真正購買私募之後我才發現其實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單單是提取業績報酬就有很多隱藏的秘密,今天就跟你們說說業績報酬的那些事

現在的私募基金行業提取業績報酬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淨值法;另外一種是份額法。

先說說淨值法:  

我們在購買基金時,閱讀基金“產品要素表”,看到的通常是:業績提成,盈利的20%。這很好理解,你幫我投資,賺到了錢,你拿20%,我拿80%。可是,在實際操作中………唉,舉一個例子你就知道了:

假設年初,你買了某個基金產品,買時,假設基金單位淨值是1.50,上半年,行情很好,幾個月後,淨值很快到了2.50。這個時候,基金開始分紅了。通常,分紅日,就是基金業績報酬提取日。這個時候,你的基金份額賺了1.00。(2.50-1.50=1.00)。於是,將這1.00拿出來分,你分得0.80元,基金管理人分得0.20元。大家都非常高興!

分完後,你的基金淨值還是1.50元。

但是下半年,行情風雲突變,結果,你的基金淨值,從1.50元,幾個月後到了年末12月底,掉到了0.80元。你浮動虧損了0.70元。

這樣算下來,你口袋裡分紅的0.80元,加上浮動虧損0.70,這一年,你實際賺到的是0.10元。

我們再來看看基金經理,你虧的錢,他不會負責賠償的。他的口袋裡面,還是0.20元。居然,賺得比你還多

此時,你還會以為基金經理是賺20%嗎?

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因為,行情總是在波動的,而基金經理,在賺的時候,有業績報酬,而虧的時候,不會補償損失這個機制造成的。這就有點類似於,你建了一家工廠,請了個總經理。經營好時,總經理有獎金,經營不好,工廠虧損,總經理面臨的只是職業風險,被你炒魷魚,但不會將您發給他的獎金吐出來。

這個例子揭示的是:理解“業績報酬為盈利的20%”時,不能按字面去理解。

那麼,如何解讀這個20%呢。應該從一下幾個角度去理解

來舉例說明吧:

情形一:連續上漲

1、分紅兩次的情況:

您買入時是1.50,上漲到2.50,此時分紅1.00元,你得到0.80元,基金經理得到0.20元。你將得到的0.80元,繼續追加投資該基金,購買的份數為0.53333。

分紅後,淨值又回到1.50元,繼續上漲,又漲到了2.50元。上漲了66.67%,此時,又分紅,和上次一樣,每份淨值分1.00元,你得到0.80元,基金經理得到0.20元,淨值又回到1.50。如下表所示:

那些計提業績報酬,你有必要知道的事兒

第一次分紅時,你將您得到的0.80元追加投資了基金,獲得的份數是0.80/1.50=0.53333份。加上你原有的1份,你有了1.53333份。

後來,淨值又漲到了2.50元,此時,分紅前,您的資產是:1.53333×2.50=3.83333元

考慮到第二次分紅,分紅後,你有1.53333份淨值為1.50元的基金,還有分紅所得現金。現金是1.53333×1.00×(1-20%)=1.2267。分紅後,您的資產是:1.533333×1.50+1.2267=3.5267元。實際盈利是:3.5267-1.50=2.0267

如下表所示:

那些計提業績報酬,你有必要知道的事兒

基金經理呢?他和你一樣,第一次分紅後,他將分紅的0.20,也追加投資了基金。得到0.1333份。第二次分紅後,他的資產是:0.53333333,如下表所示:

那些計提業績報酬,你有必要知道的事兒

2、分紅一次的情況:

淨值從1.50漲到2.50時,不分紅,然後,繼續上漲了66.67%(和上面的漲幅一樣),達到4.1667。此時開始分紅。分紅額為2.6667,分紅完,淨值又回到1.50

你的所得是:2.6667×80%=2.1333

基金經理所得是:2.6667×20%=0.53334

分紅兩次的情況下,比分紅一次的情況下,你的盈利少了

分紅兩次的情況下,比分紅一次的情況下,基金經理的收入多了0.0066。考慮到,你買1.50元,基金經理就多這麼多,如果你買150萬的基金,那麼,基金經理就多收入了六千多元。(我們知道,私募基金,至少要買100萬元的。)

基金經理多賺的奧秘在於:第一次分紅的0.20元,在後面的漲幅中,創造的利潤,全部歸基金經理了。如果沒有第一次分紅,那麼,這0.20元在後面漲幅中創造的利潤,只有二成歸基金經理。

結論是,在連續上漲的情況下,分紅次數越多,基金經理人提取的業績報酬就會越多,對於我們來說是比較不利的。換句話說,分紅的時間跨度越小,提取的業績報酬就會越多,分紅的時間跨度越小,提取的業績報酬就相對會比較少。

但通常,市面上很難遇到只在退出是(或者清盤時)才提取業績報酬的基金產品。比較有良心的基金經理,會將這個時間跨度限制在一年提取一次。

當然,也有很多產品,一年內,會提取多次。比如兩次、更有甚者,提取四次(每個季度提取一次)。遇到這樣的產品,就要深入思考一下了……

情形二:上漲又下跌

舉個例子:你1.00元買了基金,漲到了1.10元,開始分紅,你得0.08,基金經理得0.02。分紅後,下跌,跌到了0.98,結果,你沒有盈利,基金經理盈利了0.02。

這個情形,就是文章一開頭提到的情況。奧秘在於,基金經理,就是你聘來的總經理,贏了,有錢賺,虧了,不用賠。

如果將分紅的時間拉長,走完行情的上漲又下跌,那麼,基金經理也就沒有了分成。

傳說有種靠搞基金產品賺錢的套路,就是利用這基金業這個特點,拼命發產品,賺了有業績提成,提成完後,業績掉下去了,就將產品關閉,再繼續發新的產品。靠股市行情賺錢,靠營銷(忽悠)能力賺錢,而不必靠運營產品的長期業績(投資能力)來賺錢。

情形三:上漲了、有下跌、然後又上漲還創出新高。

有興趣,您就拿筆和紙出來,假設幾個案例,詳細算算,得出的結論依然是:

一、分紅的時間跨度越小,對你越不利,越大,對你越有利。一直大到只有你在退出時,才提取業績,那麼,就是真正的只收取盈利的20%。

這下你就學乖了吧,買基金產品是,認真閱讀其業績報酬的提取條款,分析一下,按合同條款實施,它的分紅週期有多長。一年超過兩次的,除非其他條款因素很吸引人,基金經理很吸引人,否則,都要慎重購買。

二、是否有業績基準,超過業績基準,才有業績報酬提成。

如果沒有業績基準,那麼,理論上,將您投資基金的錢,全部存銀行或者存入餘額寶,那麼,都將創造盈利,都有業績提成。

業績基準要定在多少,那看您對您資金成本的理解咯。年化收益率6%、8%,10%。

市面上的基金產品,沒有業績基準的很多,規定超過6%才有提成的也不少。超過8%、10%的才有提成,相對比較少見到。

三、以單筆計算您的盈利,還是合併計算您的盈利為基礎來核算業績提成

你買一隻基金產品,可能不是隻買一筆,可能是不同時間,買多筆。比如,您有300萬元,在淨值為1.00,1.30,1.80時,各買入100萬元。

這個時候,淨值漲到1.80,甚至1.90、2.00後,又回落到了1.20元。那麼,第一筆投資,您是1.00元投的,您是賺了,另外兩筆虧了。

此時,基金要分紅了,您賺了一筆,虧了兩筆,總的算下來,你是虧的。您不希望基金經理有提成。因為,您虧了嘛。

但如果業績條款,是“按單個投資者單筆投資”為計算基礎的。那麼,基金經理還是可以提到您的業績提成的。因為,您第一筆是賺了。

四、以基金整體還是以單個投資者為基礎來核算業績提成

基金高水位法,是以基金份額累計淨值為核算基礎的。什麼意思,舉個例子說明:

某基金產品,上次提成日提成後,基金累計淨值是1.00,基金運行了一段時間,它的累計淨值是到達了1.30,假設,您這時買入。又運行了一段時間,現在,它的累計淨值掉下來了,是1.20,但依據合同條款,它可以提成,因為,相對上次提成日的1.00,它創新高了。它可以提取每個份額的差價的20%。也就是0.20的20%。

顯然,此時,你對這個條款非常不滿意,你都虧了0.10元了,他怎麼還能從你身上提取業績報酬。

別急,這個條款不像本文一開始的那些條款的,總是對基金經理有利,這個條款也存在對你有利的時候。

假設,某基金產品,上次提成日提成後,基金累計淨值是1.00,基金運行了一段時間,它掉下來了,累計淨值掉到達了0.50,此時你買入。然後,基金開始上漲,漲到了1.00,此時,你賺了0.50,但按合同條款,他無法提成,因為,沒有創新高(高水位)。這不,這條款,現在就對你有利了。

如果你以單個投資者來核算,那麼,在您虧0.10元的那個情況下,你是不會被提成到的。但你賺0.50的情況下,你就會被提成到。該偷笑了吧

之所以基金整體為基礎,來核算業績提成,因為這樣計算方便。不同的投資人在不同的價位買入基金,或者同一投資人在不同的價位買入基金,如果以投資者為基礎計算,不是不可以(現在計算系統那麼發達),但是,不太直觀。合同上的計算公示很拗口

再來吐槽吐槽份額法

所謂份額髮,就是在每個業績報酬計提日創造新高時,以扣減一定份額的方式來收取業績報酬,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時產品的淨值不變,而投資者持有的份額在縮小,份額縮小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會給投資者造成淨值虛高的假象。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昔日的明星基金猛獁的基金經理陳揚帆嗎,15年3月發行了第一隻產品光輝歲月,此後一發不可收拾,產品在牛市期間大賣。但多位投資人爆料稱,陳揚帆在15年7月至12月期間的業績高點(注意,是極為短暫的高點)提取了3次業績報酬。這3次提取,沒有用任何形式告知持有人。不僅違背了提取業績報酬同時開放投資者贖回、或進行分紅的常規做法,同時還使用了極為隱蔽的“縮份額法”計提業績報酬,以至於很難被發現。手法非常規,不符合合同約定,同時也完全沒有任何信息披露。投資者不仔細研究的話壓根不知道自己被坑了,看著基金淨值沒變就以為啥事沒有,哪能想到份額已經少了很多,但是份額減少對投資人來說是很不利的,即使你的基金淨值後期上漲,但是你的份額沒了,淨值上漲再多也是無用功。

所以建議大家,在買基金的時候,認真閱讀業績提成條款,沒準,你就會遇到按某個條款核算業績提成,你的份額會被縮減。

金斧子財富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