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与桓范:人与人心底中不信任的症结往往在最要命时爆发

上一篇文章说了桓范的早期事迹,因为他和曹真是老乡,在经历了坎坷的青年时光后,被曹爽任用。曹爽表面上对待桓范非常尊重,但他俩人并不太亲,也许这就是曹爽最后一步迈错的原因。

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紧闭城门以求便于完成军事行动。司马懿显然没有忘记桓范,桓范还在办公室接到皇太后了对自己的加封,桓范准备放弃了,那就支持司马懿吧,他准备接诏领命。但此时他的儿子却表示天子在城外,应该南出跟随圣驾。桓范犹豫了,但招架不住他儿子的再三催促最终决定主动寻找天子。

曹爽与桓范:人与人心底中不信任的症结往往在最要命时爆发

曹爽

当时桓范的同事们力劝不要莽撞,但桓范铁了心,也许他的衡量就是天子至上,其实是没错的。甩开同事,冲到了平昌城门,但是城门已经关了。当时守门将领叫司蕃,曾是桓范推荐的小吏。桓范情急之下拿出自己的官职牌矫诏表示有召命我赶紧出城。但是司蕃坚持要看下诏书,此时桓范只得大声喝叱:“你是我的故吏,怎敢如此?”司蕃无奈只能开门,桓范看到城门已开,接着大呵:“太傅谋反,你们随我一起走吧!”司蕃发现后立刻想要拦下桓范,但是桓范早已跑出去,只得无奈退到一边。

桓范拼死劝谏

桓范逃出来了见到曹爽,劝曹爽兄弟赶紧带着天子去许昌,召集四方诸侯勤王。在最关键的时刻,曹爽犹豫了,最重要的是曹羲也不说话。桓范又对曹羲表示:已经到这个地步了,你书都读狗肚子里了吗?今天你们的势力早已完蛋!

曹爽与桓范:人与人心底中不信任的症结往往在最要命时爆发

桓范

结果曹羲还是不说话,桓范继续劝诫:“你的别营和治所正好在城南,召唤起来去许昌,而且我就是大司农,粮草问题也绝对不用担忧!”

曹爽曹羲还不说话,死一般的宁静。夜里五鼓,曹爽做完了决定,将刀扔到了地上,表示:“司马懿只想废了我的官职,只不过让我们兄弟听他的罢了,不就是传言我和太傅不和吗?”

曹爽找到皇帝表示:“陛下可以下诏免去我的官职”,同时,也把藏匿已久的司马懿的上书交给了曹芳看。

桓范看到了曹爽选择了最次的路,愤怒的表示(这句话我就不翻译了):"老子今兹坐卿兄弟族矣!"

看来,曹爽和桓范并不是那么亲,影响到了自己最后的结局。宁可信邓飏,也要疑桓范,也许,这是正常的。

自称义士的桓范

显然,我是很不喜欢打媳妇儿导致堕胎的桓范,也不喜欢宁可跪三公也不从吕昭的桓范。但是,他也有很多优点,我承认他所有的优点,只是很多事情还需要斟酌和推敲。

曹爽与桓范:人与人心底中不信任的症结往往在最要命时爆发

桓范

怎么说呢,这个人是纠结体。

曹爽被免官,皇帝回宫还亲自要求桓范跟随圣驾左右。皇帝来到了洛水浮桥北侧,桓范看到了司马懿,立刻下车对着司马懿磕头但是一言不发。此时也许司马懿还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表示:“桓范为何如此?”(部分史料与司马懿不知情冲突,本文就按照《魏略》的记载走)

皇帝入宫,皇帝下诏让桓范官复原职,桓范拜谢天子,并且将这个委任状报给司马懿。司马懿本来不知道桓范的具体事宜,但是正好司蕃主动自首表示放走了桓范。

司马懿一听就火了:“教唆造反,这是什么罪过?”主管科律的人表示应该和造反同罪。最终下令将桓范入狱。

当时派去抓捕桓范的士兵非常着急,桓范一下挣脱开表示:“别着急,我也是义士。”

但是这下真的很起范儿吗?我没觉得,最后,他去了廷尉,然后被判谋反夷灭三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