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锤解疑高平陵之变,大军师司马懿篡魏之路再议

司马懿究竟是何时起了篡魏之心的?这是一个好问题,其实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标准答案。排除掉可能出自附会的“狼顾之相”,史官毕竟不是司马懿肚子里的蛔虫,自然不可能看透他内心真实的想法,但从司马懿的言行中去推断他的篡逆之心却还是可行的。《晋书·列传第一·后妃上》中记载曰:

景怀夏侯皇后,讳徽,字媛容,沛国谯人也。父尚,魏征南大将军。母曹氏,魏德阳乡主。后雅有识度,帝每有所为,必豫筹画。魏明帝世,宣帝居上将之重,诸子并有雄才大略。后知帝非魏之纯臣,而后既魏氏之甥,帝深忌之。青龙二年,遂以鸩崩,时年二十四,葬峻平陵。

实锤解疑高平陵之变,大军师司马懿篡魏之路再议

司马师的原配妻子夏侯徽是夏侯世家的人,曹家的同族,母亲则是大将军曹真的妹妹,她至迟在青龙二年(公元234年)就发现司马师“非魏之纯臣”,有谋反之心,而被发现了秘密的司马师下狠手将其毒杀,年仅24岁。但《晋书》的这个说法没有得到司马光的认同,在《通鉴考异》中司马光这样说:

懿方信任于明帝,未有不臣之迹,况其诸子乎!徒以魏甥之故,猥鸩其妻,都非事实,盖甚之之辞。不然,师自以他故鸩之也。今不取。

实锤解疑高平陵之变,大军师司马懿篡魏之路再议

应该说司马光的反驳理由比较薄弱,只说司马懿“未有不臣之迹”,就否定了他有“不臣之心”,逻辑上过于跳跃了,司马家老狐狸的心思又岂是从皮相上能够看透的?其实公元234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份,因为在这一年司马懿的宿命对手,也是魏国的心腹大敌,蜀汉丞相诸葛亮“星落五丈原”,这也意味着司马懿对于曹魏皇室来说最大的利用价值没了。所谓“狡兔死走狗烹”,果然司马懿的军权马上被曹睿收走(这个在电视剧《大军师之军师联盟》中有所表现),次年司马懿升太尉并随后“发配”至关中,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一次明升暗降的操作。此外,也是在这一年,被曹丕所废的汉献帝刘协也病故,这个就堪称曹家的黑历史了,假设一代枭雄的司马师对此发出诸如“彼可取而代之”之类的妄言,被亲密爱人夏侯徽所知,也并非不可思议,所以夏侯徽之死很可注意,绝非司马光轻描淡写地略过不提就能遮掩过去的。

由此我们姑且可以认定,司马懿的篡魏之心是在曹睿治下时就已经萌芽了,事实上,鸩杀了夏侯徽之后,这条路不走也要走了。只是有篡魏之心,未必有篡魏之能,司马氏真正篡夺成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

实锤解疑高平陵之变,大军师司马懿篡魏之路再议

先说天时,司马懿被闲置长安几年后,发生了一件大事,公孙渊在辽东叛乱,自立为燕王,朝廷为之震动,司马懿趁势复起,打了一场漂亮的平叛仗。而当司马懿还在辽东战场扫尾时,35岁的曹睿又暴病而亡,7岁的养子曹芳即位,司马懿被紧急召回成为托孤大臣,这可以说是司马懿篡位的天时。

其次是地利,司马懿装作“旧风发动”(类似于中风偏瘫)在曹爽的亲信河南尹、荆州刺史李胜面前演了一场病入膏肓,指荆为并的好戏,成功地瞒过了曹爽上下,使其彻底放下了警惕。而当曹爽带着皇帝一行离开京师为曹睿扫墓兼游猎,城内禁军群龙无首之际,他投袂而起,率领司马师阴养的三千死士发动雷霆一击:先攻取禁军武库,获取了大量装备,将自己人武装到了牙齿(当时其他的禁军除有宿卫任务者皆是赤手空拳的);其次派司马师、司马孚攻取了宫城的大门司马门,控制了禁中;这样洛阳就完全落在了司马懿的手里,然后让司徒高柔行大将军事,督曹爽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督曹羲营,司马懿再和太尉蒋济(曾任中护军、领军将军)屯兵洛水浮桥,对曹爽形成了震慑。

实锤解疑高平陵之变,大军师司马懿篡魏之路再议

摘自《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然而无论是天时是地利,都只是创造了篡逆的条件,最后起到作用的还是人和。第一是托孤一事上,曹睿本来还记得祖父曹操的嘱托,对司马懿有所猜忌,定下的托孤人选是清一色的宗室与姻亲元勋: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曹操养子)等,然而曹睿的心腹中书令孙资与中书监刘放与曹宇、夏侯献、秦朗等人有仇,竭力游说曹睿以曹爽代曹宇,并加上了个司马懿,病得迷迷糊糊的曹睿居然也就这么草率地同意了。孙资与刘放到底是不是司马懿的“内应”?这个还没有铁证,但这两人搞政治投机,通过进谗言阴掉了曹宇等人,并借此拉拢外臣第一人的司马懿,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第二是元老重臣们的站队,这个不得不归因于曹爽这个人施政与做人的失败。后来司马懿弹劾他说:

今大将军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破坏诸营,尽据禁兵,群官要职,皆置所亲;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欲置新人以树私计;根据盘互,纵恣日甚。

也就是说曹爽只用新人、年轻人、亲近的人,导致世风日下(“时曹爽专柄,风化陵迟”),曹魏的老臣都被迫靠边站了,连郭太后也被迁移到永宁宫中幽禁,他们自然都对曹爽有一肚子的不满,不约而同地支持司马懿出面“拨乱反正”。所以才有了三朝元老的太尉蒋济和司马懿一同坐镇洛水浮桥,并亲笔写信劝曹爽投降;被曹爽连夜派出去摸底的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回来后也替司马懿说话,表示老太傅已承诺对曹爽免官保爵,不会穷追,并撺掇曹爽尽快上表请罪;天子的亲信殿中校尉尹大目被司马懿说服前往曹爽大营游说,拍胸脯保证司马懿已经指洛水为誓,绝不食言。更难堪的是,当大司农桓范逃出洛阳,力劝曹爽奉天子幸许昌,移檄征天下兵发动反击时,曹爽左右居然无一人响应,都不愿或不敢把身家性命托付到曹爽的手上。

实锤解疑高平陵之变,大军师司马懿篡魏之路再议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则是曹爽本人的蠢笨低能,名副其实的猪队友一名。连孔融家八、九岁的孩子都知道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偏偏这个做了十年大将军的人会这么天真,轻易相信了司马懿的空口白话。这个可以对比一下另一位雄主孙权的表现,当年曹操大军压境,孙权的左右也都纷纷劝他投降,而鲁肃则谏曰:

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当时也才26岁的孙权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你们投降曹操不过换个主公效忠,一样吃香喝辣,只有我是要掉脑袋的。所以他马上拔剑斫几,“再有言降曹者,有如此案!”曹爽身边的人其实打得也是如张昭一样的算盘,这个时候就要看主君的政治力与决断力了,拎不清的自然沦为刀俎下的鱼肉,所以桓范才会出帐后跌足大骂:“曹子丹以智谋自矜!今兄弟三人,真豚犊耳!”“坐卿,灭吾族矣!(因为你们这些猪队友,我要被灭族了)”。

最终曹爽选择了“情愿弃官,但为富家翁足矣”,次日他自解印绶,前往洛水请降,然而仅在三日后,曾信誓旦旦不穷追猛打的司马懿就突然翻脸,以谋反罪下令将曹爽夷三族,与之陪葬的还有李胜、桓范、丁谧、毕轨、邓飏、何晏等曹爽党人。此后还有夏侯玄、张缉、乐敦、刘贤、王凌、令狐愚、曹彪等人均被族诛。本来曹爽挟天子幸许昌还有一点搏出生机的机会,这一投降果然是将全家人的脑袋与曹魏江山都一起送掉了。

唐太宗李世民在《晋书·宣帝纪》上曾这样评价司马懿:

及明帝将终,栋梁是属,受遗二主,佐命三朝,既承忍死之托,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内起甲兵,陵土未乾,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以斯为惑。夫征讨之策,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业。古人有云:“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亦犹窃钟掩耳,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谓市中为莫睹。

应该说这个评价还是挺中允而到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