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对0-6岁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看完这个明白了!

提起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以前受中国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我们往往会以为,对父亲没有严格的育儿期待。父亲只是“家庭的供养者”,主要职责就是保证孩子成长的物质条件,如学费、衣食、医疗等。直到近年来,随着80后父母的成长及“婚内单亲妈妈”、“丧偶式育儿”等带有夸张色彩论调的宣传,人们才逐渐对孩子成长中父亲的缺位有了警觉。

父亲对0-6岁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看完这个明白了!

怀孕:子宫里的战争

90年代,哈佛大学生物学家大卫·海格(DavidHaig)发现了一些印记基因——那些可以识别为来自母亲或者父亲的基因——在子宫中彼此竞争资源。一些父方基因会促使胎儿从母亲身上汲取尽可能多的营养和能源,甚至危害到母亲的健康,而母方的基因则试图抑制这一行为。如果不能成功抑制或者过分抑制,就会得孕期高血糖,即孕期糖尿病。对于这一现象,大卫·海格的解释是,母方基因更关心母亲的健康与生存机会,而父方基因致力于让他的某个特定后代获得尽可能多的资源和生存机会。

孕期:陪伴的力量

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的研究显示,母亲孕期,如果父亲不在身边,胎儿更有可能早产或者出生体重过低,他们在出生后第一年夭折的几率也比普通婴儿要高出4倍。此外,父亲孕期缺席,会导致母亲患孕期并发症(如孕期贫血、高血压)的可能性更高。

生产:减轻疼痛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孕妇生产时,准爸爸的陪产有助于缩减待产时间,减轻疼痛,减少产后出血。此外,陪产的爸爸在婴儿出生后对婴儿的感情更深,初为人父的责任感更强。

产后:被忽略的风险

根据Raeburn的报告,大概1/10的男人会患上产后抑郁症,这会限制他们与宝宝之间的情感纽带。如果父亲患有产后抑郁症,宝宝长大后患上行为问题的几率会是普通孩子的8倍,与同伴交往困难的可能性则是普通孩子的36倍。

幼儿期:猜猜谁让你开口说话

在幼儿最初的语言发育过程中,父亲的作用比母亲更大,这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专家调查了92个家庭后得出的结论。这些家庭的幼儿父母均有稳定的工作,孩子的年龄在2到3岁之间。这很可能因为母亲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的交流更多,更倾向于使用孩子熟悉的词汇,而父亲则更愿意使用陌生的词汇和更长的句子。

父亲对0-6岁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看完这个明白了!

幼儿期:预防行为问题

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父亲与婴儿(一岁以内)关系疏远的家庭,婴儿在长大后攻击性行为的概率更高,无论母亲与他们的交互方式如何。瑞典的研究者也发现,有父亲参与照顾、玩耍、出游的家庭,孩子在幼年时期的行为问题更少,青春期犯罪行为的概率也更低。

童年期:玩的力量

心理学家罗斯帕克跟踪调查了美国加州390个家庭,详细记录了父亲和母亲与孩子玩耍时的细节差异。他发现,母亲跟孩子玩的方式更模式化,较少兴奋度,父亲则更容易带孩子玩激烈的运动,比如摔跤、捉迷藏等,并由此教他们如何处理自己的身体与调控情绪。还有研究显示,一个孩子与父亲相处的时间,是预测他将来长大之后情商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以上发现虽然来自不同的研究方法,但无疑的,它们都很好的揭示了父亲在0-6岁孩子成长不同阶段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形象地说,妈妈是一棵树,爸爸是另外一棵树,孩子最开始,在妈妈这棵树下面转圈,半径逐渐扩大,婴儿会发现,在妈妈之外不远处,还有另外一棵树,然后就到爸爸这棵树底下转圈,直到他发现更远处还有一些树,那些树就是幼儿园的小伙伴们,后来就是他们在社会上生活中打交道的同事和朋友。父亲在孩子社会化的过程中,起到“中继站”的作用。那么,这个“中继站”起到的作用具体有哪些呢?与母亲相比,有什么突出特点呢?我们就借作者林孝明的观点来总结一下:

1、心理:父爱作为男人具有的天性,是比较理性的。因此他不会溺爱孩子。会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意识。而母爱是女人具有的天性,是比较感性的。因此容易带着感情色彩教养孩子,遇到事情主动替孩子做出判断,这样孩子会失去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也就失去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

2、生理:缺乏父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发育要差。父亲长期不在家,孩子在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方面都会与同龄孩子有较大差别。相对来说,与父亲接触少的孩子,在体重、身高、动作等方面的发育速度要落后一些,并且普遍存在焦虑、自尊心不强、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碍,表现为忧虑、多动、有依赖性。

3、行为:在父爱缺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有可能产生反社会倾向。一些犯罪的人往往从小缺少父爱,或在父亲的严苛态度中长大。孩子与父亲为伴,对扩大孩子的社会活动范围和社交内容有很大帮助,同时还会影响孩子的社交兴趣和需要,有助于孩子积累社会经验和社交技能。而母亲更倾向于物质,话语多些,爱冲动。

4、情感:父亲经常通过操作,诸如修理车辆、机械、使用工具、修整园林等活动,培养孩子对动手操作的兴趣,激起孩子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创造性及求知欲望。通过带领孩子玩、做游戏,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唤起孩子的兴趣和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在动中学。而母亲则相对比较安静,目的性比较强。

5、性格: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带孩子游戏,母亲更担心孩子的安全,总会情不自禁地将孩子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孩子个性发展方面有所欠缺。在社会生活中,孩子往往表现出适应性较差,人际交往能力薄弱,不容易与别人友好相处,自尊心不强,情绪不稳定等;而父亲性格比较粗犷,养育孩子方面也是粗放型的,更多地看到孩子的本质,不会为眼前孩子的小问题感到失望,会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未来。孩子是敏感的,如果父亲更多地关心他,那么孩子就会用长远眼光看待问题,这对他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6、性别: 对于男孩来说,父亲是自信、勇气与自制力的源泉。研究发现,男孩婴幼儿时期如果没有父亲的陪伴,会出现更偏向女性化的表现,喜欢非身体性的、非竞技性的活动,影响性别认同。男孩常常会仔细观察父亲的行为和价值观,如果父亲经常在家发火,不尊重妻子,儿子就会对自己的母亲和其他女性采取同样不尊重的态度;如果父亲经常喝得醉醺醺地回家,儿子就有可能染上酗酒的坏习惯。

对于女孩来说,父亲是生命中第一个异性,对于塑造健康的异性观非常重要。如果幼年时期缺少父亲的陪伴,女孩会更加胆小,与异性相处时更容易焦虑。如果父亲经常夸奖自己的女儿漂亮、优秀,女儿就会不知不觉地自信起来;相反,如果父亲总认为自己的女儿很不起眼,或经常在女儿面前夸奖别的女孩,那么女儿成年后,很有可能会比较自卑。

父亲对0-6岁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看完这个明白了!

道理说了这么多,但是实际上,大部分中国家庭的父亲都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即使在男女工作状态越来越平等的今天,他们能够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而这个问题,也是世界性问题。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5年的研究表明,美国父亲每周平均花7小时在育儿上。这个数字尽管比1965年的2.5小时有大幅上升,但如果考虑到周末所花的时间,中国父亲这方面的数字应该不会比美国父亲逊色。而美国妈妈每周平均所花的育儿时间,在2015年是18小时,仍然两倍于父亲不止。为何在育儿上,父亲的投入一直都未能赶上妈妈呢?这和父亲的角色长期不被赋予责任或者期望有关。

中国和美国的家庭结构很大的不同在于,有相当比例的家庭是三代同堂,老人倾向于和孩子住在一起,帮忙照顾幼儿,减轻年轻父母的负担。但这样也更容易把家庭中的年轻父亲从育儿事务中排除出去,“反正你也不擅长,就不用管了,安心工作赚钱吧”,这是通常的论调。事实上,男女在带娃这件事上,在哺乳期之后,并没有多大差别,育儿所需的技能都可以习得并逐渐熟练。而且,男性在体力、耐力上其实比女性更胜一筹。陪孩子折腾,出行时抱孩子等等工作,男性更有持久力,甚至在研究婴儿车、安全座椅等工具上,男性也有天然的优势。

所以,不仅是父亲自己需要转变观念,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其他人也要帮助他们逐渐建立陪伴孩子成长的意识。当然,如果碍于客观现实,父亲实在腾不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相比“重量”,重“质”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讲讲父亲如何更好的陪伴孩子成长?

父亲对0-6岁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看完这个明白了!

1、不错过每个第一次

在宝宝断奶、学说话、学走路等关键时刻,父亲要多陪宝宝。这是因为,母亲一般都情感细腻,习惯了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与宝宝交流。而父亲则更加理性,习惯用陌生的词汇或者更长的句子来刺激宝宝的表达,肢体动作幅度也更大更多样,父亲宽厚的胸膛、厚重的气息也能给宝宝不同于母亲的安全感,有父亲陪伴的孩子更容易度过成长关键期哦。

2、做好每一件小事

工作繁忙的父亲,闲暇时间就丢开手机,把碎片化的时间集中起来陪伴孩子。抽时间给孩子读绘本、哄孩子睡觉、陪伴孩子吃顿早餐、带孩子出去散个步……专心的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件小事,都是很好的陪伴。

3、增加单独相处的机会

除了不能缺席全家团聚的时光外,父亲还要增加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机会。不管男孩女孩,单独跟父亲在一起,都有利于健康的亲子关系,增强孩子的动手、探索能力,促进勇气、力量、自信的养成。每天抽点时间,陪宝宝一起搭一次积木,或者陪他一起做一个好玩游戏吧!

4、敢于对孩子说爱,给孩子自信

如果你真的很忙,也不要忘记向孩子表达心中的爱。你可以直接的告诉孩子,父亲很爱你!生日节日别忘了给孩子一个意外的惊喜、没事给孩子一个深情的吻、一个大大的拥抱,孩子和你分享自己喜悦的时候,请耐心的聆听并加以称赞。直截了当表达自己全然的爱,孩子们从小就接受到一个明确的信号:爸爸爱我。这份爱会带给孩子自尊、自信。做出这些并不需要多少时间也并不难,不要等到时间悄然流逝,回过头才想去弥补。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曾经大火的一部公益片《取款机父亲》:在年幼的孩子心里,父亲就是取款机,她曾无数次幻想着父亲陪伴她一起玩游戏、做作业……但最终都是梦,除了钱,父亲什么都没给她。作为父亲,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第一次微笑,第一次走路,你是否见证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是否分享了他的喜怒哀乐?当孩子问“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你是否足够耐心地和他讨论了?孩子需要你的时候,你是否都及时出现了……

孩子的成长宛如一趟单行列车,完全不可逆。错过了陪伴孩子成长的最佳时段,就是错过彼此最美好的时光。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愿诸位父亲能用心陪伴、细心呵护、全心引领他们,直至他们长大成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