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两代都是县令掌管一个县,当时一个县多少官员?

用户4074876628954


俗话说,皇权不下县,也就是说,县已经是古代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了。明清时期,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日臻成熟,对于县级行政机构的管理也日益规范。那么,明清时期的县级地方政府到底有多少由朝廷任命并接受朝廷考核的正式在编官员呢?



一般来说,县级官员分三类:

第一,行政类

1.知县,一县之长,县级最高行政长官,品级为正七品。

2.县丞,知县的副官,相当于副县长,品级为正八品,主要是配合并协助知县完成县里的行政、赋税、档案文书等工作。

3.主簿,知县的秘书官,品级为正九品,主要是配合知县和县丞完成全县的人口、户籍编制和文书工作。



第二,治安司法类

1.典史,又称县尉,品级为从九品,主要负责全县的治安刑狱。

2.巡检,明清时期设巡检司,其最高长官为巡检,品级为从九品,主要负责抓捕、盘查和巡视。

第三,文教类

1.教谕,明清时期在各县设县学,最高长官为教谕,品级为正八品,负责全县教育工作。

2.训导,为教谕的佐官,品级为从八品,配合和协助教谕完成全县教育工作。



其他人员诸如书吏、衙役、师爷、仵作、轿夫等,都是县令花钱雇的,有工资,没编制,属于合同工,国家财政不负担其工资。


达摩说


明清两代的县衙门基本相同,工作人员分为官、吏两种。另外还有知县自己雇佣的工作人员占有很大比重。

县衙正式编制有品级的官员不过2至3人多则4至5人。

(一)知县:全国一律正七品,唯有两县例外,京师所在地顺天府宛平县,圣人孔府所在山东省曲阜县知县为正六品。

(二)县丞:正八品,协助知县工作,相当于今日副县长。

(三)教渝:正八品,相当于今日的县教育局局长。训导:从八品,相当于今日县教育局副局长

(四)主簿:正九品,相当于当今县政府秘书长。有的小县不设县丞、主簿,官员也就2至3人。

(五)还有一些没品级的未入流的官吏。





趣谈历史666


县级,作为我国古代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单位,其各项制度在明清时期日益规范和成熟。要说一个县有多少官员,就要对官员有个明确的定义。官员应该是由朝廷任命,经吏部考核的在编行政人员。

明清时期一个县的官员大致上有六人,即知县、县丞、主簿、教谕、典史和巡检。

  • 知县

知县是一个县的一级主官,官级为正七品,当然也有京城的县令为正六品的。知县作为县里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全面工作,包括税收、刑狱、救灾、农桑、治安、教育等各个方面。

  • 县丞

县丞是知县的副官,相当于二把手,官级为正八品。分管全县的档案文书、仓库粮马、赋税征收等工作。

  • 主簿

主簿是知县的佐官,又称为书记,其官级为正九品。主管全县的人口户籍和文书办理事务,相当于秘书类工作。

  • 教谕

教谕是负责教育的学官,官级为正八品。明清时期在各县都设有县学,是县里的最高教育机构。县学设有教谕一人,训导多人,负责县里生员学习和孔子祭祀等事。教谕实行双重管理,既直接受命于省里的学政,又要接受知县的领导。

  • 典史

典史又称为县尉,官级为从九品。负责全县的治安和监狱的管理。

  • 巡检

明清时期,在各交通要道和关隘都设有巡检司,归属县令管辖。巡检司长官为巡检,官级为从九品。负责抓捕盗贼和设卡盘查。

需要说明的是,县里的官员人数也不是固定的,其中知县、县丞、主簿和典史基本上是标配,其他官员在明清时期或不同地方会各有不同。

一个县里除了上述官员外,还有为数众多的胥吏和杂役。

  • 六房书吏。县衙里仿照朝廷六部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负责对应的相关事务。六房书吏没有俸禄,只能靠一些其他服务费用维持生计。

  • 三班衙役。三班衙役人员众多,是具体的执法人员。三班即皂班、快班和壮班。皂班负责知县升堂时站岗和行刑等;快班负责抓捕人贩、勘察取证和解押囚犯;壮班负责看守监狱、维护治安。

除了这些杂役,县里还有师爷、仵作、医官、轿夫等众多人员。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县里事务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人员众多。有的小县有几百人,大的县里可能会有上千人。但是真正的朝廷命官仅有知县、县丞、主簿、典史等数人而已。


时光山人


通常,每个县有县令。

县令之外,还有国家政权承认的正式官员比如正八品的县丞(副县长),正九品的县主薄(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各县有八品教喻也就是上级委派的学官驻县。类似还有税大使,巡检等官员。

以上都是具备正式官员身份者。

官员之外,还有其他差役等人如师爷、县学教授,三班衙役、税卒、监狱看守、官媒婆、杂役。大县可有上千,少也是数百。

这些差役虽不是官,但同属公务员,由百姓以国家税金之外的杂派供养。


四川達州


当时一个县就一个官员,也就是所谓的县令县,一下所有的部署都是县令所聘请的,而且县令的俸禄也是非常低的,另外县衙里面所有部署的工资也都是就地收取的。正所谓皇粮要收100钱县令就地要收200~300钱。


棱镜的精神生活


清承明制,因此在县一级的官员设置基本相同。根据各县情况不同,可能有多寡,但至少有十四名官员,其中包括

1、县政府官员四人

知县(正七品),1人,县长,掌一县之政

县丞(正八品),1人,副县长,主管全县文书档案、仓库、粮马、征税等

主簿(正九品),1人,主管户籍、缉捕、文书办理事务

典史(无品级,但由朝廷任命考核)1人,知县属官掌管缉捕、监狱的

2、教育机构三人

教谕(正八品)1人掌教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

训导(从八品)2人教谕佐官

3、医药卫生一人

训科(从九品)1人,专管医药卫生的官员

4、税收官员一人

税课司大使(从九品)1人,负责商税征收

5、治安机构(无定数)

巡检司。巡检、副巡检,主缉捕盗贼,盘诘奸伪。根据各县情况设置数量不同。

一个巡检司包括官员两人:

巡检大使(从九品)1人,副巡检(从九品)1人。

6、有官职无工资宗教官员三人

训术(无品级)1人,阴阳学官员

僧会(无品级)1人,佛教官员

道会(无品级)1人,道教官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