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甚至不识字的人,虽然说不上原因但也能说出哪副国画或者书法的好?

厚德书画艺术


为什么很多没啥学问的人,也知道哪个女人丑哪个女人美?

为什么很多没啥学问的人,也知道哪个男人丑哪个男人帅?

很多时候,美与审美,大部分只是常识,并非高深的学问。比如匀称,对称,均衡,圆润,丰润,伟岸,高大,小巧,玲珑,光彩等等等等!


孤独D时代


说的就是我,初中没有毕业外出打工,在一家古旧书店工作也就是打杂包装,,学会了装裱欣赏鉴定三十年,靠写字画画可以养活自己,这是后天努力结果,当时不好好干就会失业没有饭吃,怕丢掉饭碗比人家都要多干很多,冬天手脚冻的裂的口子买不起厚的好的棉衣,现在好了,衣食无忧,感谢当年自己吃的苦,


長安美髯公


可能有这种情况,至于“很多”我表示不信。

汪曾祺短篇小说《鉴赏家》讲了一个类似知音美好的故事,说不识字的水果小贩叶三能看得懂大画家季匋民的画,这个故事是有人物原型的,情节并不虚构。其中,季匋民即民国名画家王陶民,我有幸收藏他一件蕙兰图,一直视为心爱之物。

正因为这种情况太个别、太难得了,汪曾祺才写成小说,并且让读者产生感动。

现实情况是,没有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审美能力,很难做出合理的鉴赏,很难看出所谓好坏。

欣赏和鉴赏是两个概念。欣赏是主观的、任性的,俗话说喜欢就好,各有所爱,无论对错;鉴赏则是系统的、客观的,甚至存在广泛传承的通行标准,公认的专业语言。

所以,题主说的情况,不识字却欣赏字画的好坏,当然可以,这是主观立场,每个人都有欣赏与否的权利。

但是,没有几个人真的能做到生而知之,欲专业,必学习。

比如,下图作品,出自齐白石之手,齐白石自题“真有天然之趣”,你怎么看?


芥藏山房


不请自答,但不好意思,我觉得题主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这种情况不存在的。

首先书法绘画,什么是较高水品,是笔墨功夫还是表达的意境,文化水平高低,是读书多少,学历高低,还是阅历见识多寡,这里面有很复杂的因素。

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或者新房上梁时,写个门对,画个吉祥,讨个彩头,是这样的书画吗。写得好不好乡亲们都会有评判,但你要拿个旧碑古帖的写法试试。画画也一样,画个时鲜蔬果,山水虫鱼,不识字的观众也能看懂甚至评说一二,一就是像不像,二就是很像或者很不像,假如你是在描写心中悲凉,或者眼内欣喜,这像与不像重要吗,题目中的评判人身份如何有加权倚重的因果吗。

传说,王羲之要给卖扇老妇扇面题字,告诉她扇子会更好买,老妇疑惑之。齐白石有次逢冬天大雪,拿一幅刚画好的白菜和门口卖菜的大哥商量实物交换,结果被唾一脸,黯然自觉斯文扫地。不是说,卖扇老妇和买菜大哥欣赏水平低,或者不懂文化艺术的价值,这实际上是严重的信息不对等,也仅此而已。

所以,假如有不识字的老乡说你的字好,或画好,因此满足,也不是不可以,皆大欢喜,也挺好的。


一个老豆


审美的确和文化程度无关。他是由人的视觉观感和心里认可程度紧密相连的。书画作品本身就是作者对于美的追求的具体展示,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所以好的作品往往能获得多数人的认可。中国的书画艺术,历经数千年发展演变,不断的传承与创新,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符号,历久弥新,深植民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刘春和306726672


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一样,是要靠天分的。

同时,艺术的表达也是首先诉诸感官而不是首先诉诸理性和知识的。

就像一个人的美丑,其评判无须知识文化。

从理论上说,艺术欣赏,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欣赏的本身便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接受美学首先确立了欣赏者的中心地位。

美的创造、美和美的欣赏理论的建立,是以人类的情感和直觉为基础的。

被外国诗歌权威、意象派诗歌领军人物埃兹拉.庞德先生认定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歌”的我国《诗经》,尤其是《诗经》里的《风》,大多数作者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

说到底,天分、直觉对于艺术创作和欣赏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苏东坡说过,“天真烂漫是吾师”。



大悔忆智冰


有知识不一定有水平,相反无知识并不代表无水准,许多申遗项目传承人就足以说明,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但都在某些领域却是巨匠!另外改革开放后书画对大众普及,以及我们传统的春节都有书写春联、贴年画和古代寺宇名刹都可接触到书画精品,只要出去走过一些地方的人均可对书画能说上一二就不足为奇。



8914291520356山虎


文化程度不高只能说好或不好,文化程度高会从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归纳出道理,差异点就是:发现美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质因素[玫瑰]





滕旭然字天行


我说人有直觉,对艺术的感受、感觉,不一定经过训练,您信不?

几个月的婴儿,听见乐曲,小手会跟节拍挥舞,乐得什么似的。几岁的孩子,会跟着节拍“手舞足蹈”了。

他们的直觉,是音乐“令人舒服”吧。

美术的感染力虽然没音乐那样明显,但是大家同样看出“舒服顺眼”和“别扭不顺眼”。

我忘了是哪位画家(齐白石?)他画了一副(虾?)

正挑水走过的女仆,驻足端详,竟忘了肩上的担子。

我几乎要把“天人感应”搬出来了。

除了为了表现“非同寻常”的主体,艺术都是顺应自然,高度表现某种“美”。美,是和谐。人对和谐(顺眼、顺心)与否,是敏感的。


莘县村民


人的审美观感不是以人的文化程度高低有关的,应该是人生下来俱有的审美意识和标准的,一个人判断事物的好坏,应该是凭直角主观来判断的,即使目不识丁的人也能判断出事物的美与丑来,这就是主观和直角,与文化程度,文化素养,文化高低无关。

例如,一个很美和一个很丑的人,站在100个没多少文化的人面前,让他们一个个去分辨,前提是这100个人脑细胞正常,他们就会100%同说那个丑的那个美的。这就是人的主观和直角!容不得你辨解和怀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