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小区!从臭破胡同到通州最美街巷,羡慕啊

“原来这条胡同路面破损严重,雨季下水道经常堵。”从出生就在北京通州区熊家胡同居住的李大爷谈及胡同的变化感慨良多,“现在恢复了传统风貌,干干净净,让我找回了许多关于胡同的童年记忆,过往的行人和游客也能看到真正的百年老胡同了。”日前, 北京市通州区中仓街道背街小巷经过整体规划,原本简陋暗淡的小巷不但在面貌上焕然一新,更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韵味。

别人家的小区!从臭破胡同到通州最美街巷,羡慕啊

北京通州区白将军胡同经过整体规划后已经焕然一新。 赵晶 摄

其中一位居民连声称赞,以前这里是堆放生活垃圾的站点,不仅影响大家出行,还影响胡同景观。经过改造后,这片空地变得干净整洁,以后都可以在这里下棋,聊天,是大家交流感情的温馨园地。

别人家的小区!从臭破胡同到通州最美街巷,羡慕啊

北京通州区熊家胡同的“墙上博物馆”,有着独特的文化韵味。 赵晶 摄

“社区通过留白增绿、改善环境、提升功能,打造一批精品街区、胡同等和谐宜居示范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当地居委会主任李丽介绍,接下来,我们还将分区到人,保障社区环境的整洁有序,还居民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别人家的小区!从臭破胡同到通州最美街巷,羡慕啊

社区工作人员从居民家中征集来的50多件老物件,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结婚必备收音机,到七八十年代最吸引孩子们的连环画,形成了胡同内独具特色的墙上博物馆,吸引了众多居民观看。他们一边听着物件主人的讲解,一边回忆着脑海里的旧时光。

别人家的小区!从臭破胡同到通州最美街巷,羡慕啊

改造前

“这些老物件刻下了时代的烙印,见证了居民们以前的生活,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的风貌,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通州区莲花寺社区居委会主任高艳辉表示,社区将继续挖掘和传承胡同历史文化,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通过这种方式讲好老故事,增强居民归属感。

别人家的小区!从臭破胡同到通州最美街巷,羡慕啊

改造后

这只是通州胡同改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针对胡同治理,当地转变观念,从“修旧如新”转变到“修旧如故”,经过精雕细琢,街巷绿了,胡同静了,环境美了。同时,建胡同博物馆、打造胡同“文化驿站”、“胡同花园”等颇具创意的举措也让老街巷焕发出新容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家园建设中。

2017年,《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设计管理导则》,从气质、风格、色彩等方面着手,对背街小巷建筑立面、交通设施、绿化景观等十大类36项元素进行设计规范。

别人家的小区!从臭破胡同到通州最美街巷,羡慕啊

2018年,通州将改造完成35条背街小巷整治。9月底前,全市所有街道完成“小巷管家”招募注册工作,实现背街小巷“小巷管家”全覆盖,有条件的乡镇试点开展建立“小巷管家”队伍。

此外,本市还将在验收达标的背街小巷中推选评比“五好”文明街巷,优秀街巷长、小巷管家,在全市树立先锋典型,形成精细化管理典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