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橋日記》風波

《康橋日記》風波

王開林

20世紀30年代初,中國文學界風波不斷,其中的一次“日記風波”值得留意。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林徽因曾將北京北總布衚衕三號的房子借給陳源和凌叔華夫婦居住,恰巧是在那時,徐志摩將一個八寶箱交託凌叔華保管。箱中有陸小曼的兩本日記,有徐志摩的英文書信,最要緊的物品是徐志摩用英文撰寫的《康橋日記》。

徐志摩在山東不幸遭遇空難後,林徽因聽說《康橋日記》尚存凌叔華手中,便與後者約定時間,去索觀“原始檔案”。屆期,凌叔華出門,留信告知:徐志摩的日記,她遍找不得,估計在字畫箱中,須認真檢理一番。幾天後,凌叔華將《康橋日記》的半本共一百二十八頁送至林宅。由於所獲並非完璧,林徽因頗為氣惱,請出胡適來居中調停。胡適便寫信給凌叔華,意思講得很清楚:“昨始知你送徽音處的志摩日記只有半冊,我想你一定是把那一冊半留下作傳記或小說材料了。但我細想,這個辦法不很好。其中流弊正多。第一,材料分散,不便研究。第二,一人所藏成為私有秘密。第三,朋友之中會因此發生意見,實為最大不幸,決非死友所樂意。第四,你藏有此兩冊日記,一般朋友都知道。我是知道的,公超與孟和夫婦皆知道,徽音是你親自告訴她的。所以我上星期編的遺著略目,就註明你處存兩冊日記。昨天有人問我,我就說,‘叔華送來了一大包,大概小曼和志摩的日記都在那裡,我還沒有打開看。’所以我今天寫這封信給你,請你把那兩冊日記交給我,我把這幾冊英文日記全付打字人打成三個副本,將來我可以把一份全的留給你做傳記材料。如此則一切遺留材料都有副本,不怕散失,不怕藏秘,做傳記的人就容易了。”應該說,胡適的考慮和善後辦法都很縝密。

嗣後,凌叔華迫於朋友圈的壓力,交出了徐志摩的八寶箱,其中就有被重點關注的一本半《康橋日記》。凌叔華在寫給陳從周的信中作出推測,她原本想把八寶箱交給陸小曼,胡適不同意,原因“大約是林和他的友人怕志摩戀愛日記公開了,對她不便”,這個推測不無道理。可想而知,《康橋日記》中的不少內容記載了徐志摩的婚外戀和林徽因的初戀,此乃一事之兩面。

抗戰軍興,世亂如麻,《康橋日記》就再未浮出過水麵。1955年春,林徽因病逝,《康橋日記》是存是毀更杳不可知。據卞之琳先生1982年撰文所述,《康橋日記》應該已消失於文革期間,具體原因並不明確。

《康橋日記》石沉海底,誰應該負主要責任?主要當事人有三個:凌叔華、胡適和林徽因。凌叔華想撰寫《徐志摩傳》,極欲佔據第一手資料,但她迫於胡適等人施加的壓力,最終交出了殘缺的日記,為何要裁去四頁?並無交代。胡適原本打算請打字員打出三份副本,這個主意不錯,可惜並未實行,就將《康橋日記》轉交給林徽因。林徽因視此日記為徐志摩與她共有的隱私,害怕曝光,找兩個“正當的理由”就將它剔出了《徐志摩全集》。三個人中,林徽因是最終掌握《康橋日記》命脈的人,她不敢讓世人看到這部堪比《愛眉小札》的《康橋日記》,說明她的勇氣不如陸小曼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