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雍正剛當上皇上就要殺鄔先生?

雨寒風

雍正想殺鄔思道的劇情設計,很明顯是作者二月河借用了范蠡、張良功成身退的梗。不過這個梗用在《雍正王朝》裡面,我個人認為貌似也挺合理的。

從電視劇的邏輯來講,拋開鄔思道掌握的很多見不得人的秘密不談。他的公開身份是弘時和弘曆的老師,軍師身份是保密的。雍正要殺他很容易,只要秘密處決即可。就像殺高福和坎兒一樣。死了都沒有人知道。

注:小說中高福和坎兒是兩個人。


所以雍正殺鄔思道,阻力並不大。只需要克服心理障礙即可。畢竟這人幫自己奪嫡,沒功勞也有苦勞,沒有苦勞也有疲勞。對於普通人來說,有功之人就這麼殺了,於心何忍吶?

但是《雍正王朝》小說中又有一句鄔思道評價雍正的話:

四爺豺聲狼顧,鷹視猿聽,乃是一世陰鷙梟雄之主。

意思是,雍正為人陰險惡毒,旁人只可與他共患難,不能與他同享福。凡是知道雍正秘密的人,大半都會遭到毒手。知道秘密的屬下是可以除掉的,妨礙自己的父兄也可以除掉的。那麼鄔思道一個沒見過光的軍師,又有何不可殺的呢?


這種人如果見了陽光,即便他對雍正的忠誠無可挑剔,在政治上也是一枚危險的炸彈。因為鄔思道手上有一個對雍正非常不利的把柄

這個把柄就是年羹堯血洗江夏鎮時,從任伯安身上搜出來的一封信。這封信是太子寫給任伯安的,讓他把百官行述交給自己,以便於控制百官為自己效力。

信後來被被雍正得到,一直留在手裡,沒有交還給太子。

鄔思道授意高福,讓他把信偷出來送給八阿哥的門人。這個騷操作,直接導致了太子第二次被廢。

可能有人會感到奇怪,四爺都當皇帝了,而且是鄔思道讓高福乾的,他又不知情。雍正有什麼好怕的?

有這種疑惑的人,就是沒有注意看電視劇了。

八阿哥說過一句話:四哥這個人做事,處處都要佔一個理字。


八阿哥的潛臺詞是:雍正這個人雖然心理扭曲,但是他對自己的形象很看重。

比如說,推舉十四阿哥當大將軍王那次。雍正心裡明明就是想推薦胤祥當大將軍王,但是經鄔思道的點撥,覺得推舉胤祥對自己不利,推舉胤禵對自己的政治前景更好。

然後立馬轉身就對胤禵各種示好,儼然一副好大哥的模樣。就連推舉胤禵做大將軍王的理由也是鄔思道教他說的。

同樣的一番話,鄔思道對雍正說一遍。雍正再對胤禵說一遍。雍正在鄔思道面前顯得很捉急,轉過身對胤禵時,就是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

若不懂何為虛偽?請看《雍正王朝》第17和18集,唐國強飾演的雍正即可。




所以,正是因為電視劇中的雍正對自己的個人形象非常看重。他就絕對不能容忍任何抹黑自己形象的事情發生。何況,現在他又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了。

他自己奪嫡時私自保留太子亂政的證據,間接導致了太子被廢。這在封建儒家社會,是小人之為。小人又憑什麼當皇帝?

如果這件事傳出去,對他的個人形象是一種抹黑,對他的皇位也是一種威脅。

而且雍正說這事他不知道,誰信?高福是他的奴才,鄔思道是他的軍師。他要敢說自己不知道,別人會看看不起他。

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殺掉高福,再殺掉鄔思道,讓這件醜事永久保密。誰都不知道最好的選擇。

後來雍正派人殺了坎兒和性音(小說中的角色),就是為了保密而滅口。準備殺鄔思道時,被他的一番嘴炮震懾住了。

雍正想了想,只要他半隱,不把自己的隱私說出去,隨時在自己手中掌控,留他一條命也未嘗不可。

值得一提的是,電視劇中的鄔思道從田文鏡處離開後就再也沒有他的戲份了。但是在小說中還是被李衛逮了個正著,不僅媳婦被李衛扣在了總督府中,本人也被帶回來京城。

用鄔思道的心裡潛臺詞說,自己怎還是沒有逃脫四爺的魔爪啊……


Mer86

而且又知道你很多不為人知的陰暗角落,作為一把手的你會不會因為這個人的存在而寢食難安呢?先不回答,來看當時的來龍去脈,開始講故事咯。

鄔思道:智近於妖,工於心計

二月河同志中的鄔思道是一個落魄書生,在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因為沒有給考官上供而落榜,不如他但給了錢的卻榜上有名,一怒之下,鄔思道砸了貢院。這在當時是大罪。

無奈之下,跑到深山裡躲了起來,一天天的沒有可消遣的項目,只能是讀書,就這樣,讀了十年書,覺得時間差不多了,就出山了,沒想到在半路被土匪打斷了腿,所幸撿回一條命。

之後的事兒大家都瞭解了,鄔思道跟雍正(當時是四阿哥胤禛)在揚州相遇,結下了不解之緣。

雍正有了鄔思道就好比劉備有了諸葛亮。在劇中鄔思道的智謀近於妖。是當時的大清皇帝心理的第一研究員。鄔思道的出現讓雍正在眾多皇子中的智謀立馬拉開幾個檔次。

胤禛有了鄔思道,開始對大統之位有了想法。鄔思道在暗中給雍正出點子。

比如建議雍正出來追繳國庫的欠款。鄔思道心理明白,康熙把這個看得很重很重。畢竟國庫空虛是他心裡的痛。誰能解決這個問題,無疑是在康熙心中加分的。

又比如康熙廢太子允礽,絕大多數人對允扔不能說落井下石吧,反正沒人前去幫允扔。大阿哥甚至還要幫康熙除掉允礽。

康熙大怒,將其圈進一生。大阿哥屬實是個棒槌,沒有腦子。劇中也只有鄔思道和張廷玉看出來康熙有保胤扔的心思。

又是鄔思道,讓高福把把太子寫給任伯安的信交給八阿哥允禩,允禩趁機藉此扳倒太子,但同時同時也使名譽受損,在康熙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失去了繼承大統的可能,這一次又讓四阿哥胤禛坐山觀虎鬥,然後收漁翁之利。

那一夜,康熙自之大限已到,成敗在此一舉。另幾位皇子趕至病榻之側。顫巍巍的說出傳位於皇四子胤禛。氣息微弱,但足夠聽到。

八爺黨並不信服。因為他早已打點好一切,豐臺大營的提督成文運是他的人。自然是想要乾點事情。但隨著十三爺的到來,八爺癱坐在桌子上,他明白,豐臺大營已經被允祥控制了。自己還是敗了。就在此時隆科多拿著遺照也進了屋子。宣讀了康熙的遺詔。隆科多這老小子真是精明得很。


看到大局已定了,才把詔書拿出來,十三爺去豐臺都一個來回了。而胤禛知道今晚的大局已定。想到還有鄔先生這個心腹在,匆匆忙忙趕至自己的府邸來解決問題。

大幕就此來開:雍正大步流星走進鄔思道的屋中,鄔思道這個老小子何等聰明,見面就行禮下跪。


直呼皇上。雍正略帶沉重的說:“今晚一見,十分難得,宮中情形不明,還是回來得好。頓了一下,轉身看了鄔思道一眼,又接著說道順便來看看你。”又說了關於調兵的事。

隨後雍正想試探鄔思道,說給他安排職位。但鄔思道馬上打斷了他。

說自己志不在官。也不適合為官。原因有三:

其一,自己是個瘸子,自古以來,居廟堂之上的都是四肢健全之人,瘸子當官,有損朝廷的臉面。

其二,自己當年是被康熙通緝的罪犯,如今卻得以為官,是康熙抓錯了,還是雍正用錯了呢?這個是個矛盾點。

其三,自己的一些計謀,多是一些陰暗的,見不得光的。如今雍正做了皇帝,生殺予奪盡在他手,自然用不著這些陰謀詭計了。加上自己在府中多年,縱然有些聰明才智,也已用盡。故而不堪大用。

雍正一聽,眉頭一皺,這老小子確實說得有點道理。但你要是跑了,輸出散步我的謠言,那可怎麼整?“你想怎麼隱”,雍正踱了幾步問鄔思道

鄔思道又不緊不慢的說:“我想半隱,其一,全隱不成,手不能挑,肩不能扛,肯定得餓死。其二,跟了皇上這麼多年,也是很有感情,皇上一朝想找我的時候可以隨時找得到我。”

鄔思道頓了一下,眼裡含淚繼續說:“我就是想找一個餓不死,而且能讓皇上隨時找到我的地方半隱起來。這樣也不枉君臣相遇一場啊。”

注意此時雍正的眼神,先是佈滿殺氣,但慢慢的變得柔軟了。眼裡也是有淚。轉過頭,緩緩地說到:“那就依你。”


至此。鄔思道這個妖怪算是完成了急流勇退,心想:我這條老命終於被我的智商和三寸不爛之舌給拯救了。

我們現在來看,鄔思道說得也有道理,但是他說全隱之後,他會餓死,我是斷然不信的。完全是忽悠雍正。最後不還是從田文鏡那兒跑了不是?

雍正順利登基,鄔思道的價值得以實現。雍正要殺他不外乎這幾點原因:

第一,鄔思道在雍正身邊十多年,知道雍正的許多陰暗面和見不得人的事。所以為了保存這些秘密,需要殺了這個老頭。以絕後患。

第二,雍正已然當了皇帝,大權在我,想做什麼都可以正大光明的去做,不需要再用那些陰謀詭計了。

第三,鄔思道有大才,智慧近於妖,若此人為八爺或者他的敵對勢力所用,比如年羹堯,那麼後果是相對嚴重的。

經過一番對話,雍正又決定不殺的原因也有四點:

其一,鄔思道還是十分忠誠於雍正,不敢造次

其二,他並沒有什麼政治野心。

其三,半隱,自己可以隨時監視和掌握其一舉一動

其四,可能也是最站不住腳的,就是君臣在一起十幾年。雍正被鄔思道的話說得感動了。也是下不了手了。

劇中有個小細節:十三爺送別鄔思道的時候,鄔思道跟他說:“府裡專一替四爺辦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被清洗了”。比如雍親王府的太監總管高毋庸就已經消失了。心想:幸虧溜得快啊!



小王看歷史

雍正的心思鄔先生自然知曉,作為雍正親王府時候的第一智囊,算無遺漏,說他是幫雍正登上皇位的第一功臣也不為過。鄔先生神機妙算,如神人一般充滿了人格魅力,贏得了大量的劇迷和粉絲。

鄔先生當然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勾踐之於文種,劉邦之於韓信英布,朱元璋之於他的建國功臣們都是這個理。鄔先生深知這個理。雖然雍正對他做下許多承諾,沒有表示明確的表現出要殺鄔先生的意思和舉動。但是我們從雍正一向寡恩刻薄的性格和雍正不放鄔先生走的表現,可以看出雍正確實可能動了殺心,因為他知道的太多太多了。



鄔先生作為雍正親王府的一員,幫助雍正一步一步在九子奪嫡最後勝出。他陪雍正從阿哥到皇帝一路以來,當初的那個求賢若渴,低頭求教的雍親王胤禛已經是一個擁有帝王之術的皇帝了。九子奪嫡的每一個細節幾乎都刻在鄔思道的腦海裡,登基前雍正賜死了親王府高福,高無庸。大概鄔思道想到了自己就是下一位罷,於是他聲淚俱下陳說,想要離開。


雍正不放人,這就是帝王家啊。 鄔思道很聰明,他向雍正說我是個瘸子,當官影響形象。我現在走出去宣揚您的光輝形象。我也走不遠,就去李衛那裡,不去別的地方。李衛是雍正自小在潛邸培養出來,很信任,去了李衛那裡就相當於在眼皮子底下。後來鄔思道又去了田文鏡身邊,田文鏡也是雍正的心腹。雍正這才放心的留下鄔先生。


文/紅雨說歷史


紅雨說歷史

雍正殺鄔思道,完全在情理之中,不值得意外。

一,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是帝王的一貫動作。

雍正也不例外。在雍正奪權過程中,鄔思道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果雍正是勾踐,鄔思道就是范蠡。

范蠡隱居了,鄔思道夜隱居了,所以兩人都可以善終。

可是,沒有隱居的文種是誰?

就是隆科多。隆科多在雍正奪權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十分大,隆科多步軍統領,九門提督,掌握北京城的治安和防務。在隆科多的輔助下,雍正安安穩穩當皇帝,其他皇子一點機會都沒有。

這個雍正奪位的第一功臣,知進不知退,不死就沒天理了。其實,雍正叫隆科多舅舅的時候,早就想殺他了!

二,敬畏智慧,誇大權謀,這是我國的文化糟粕。



在我國曆史上,有個很奇葩的現象。在戰爭中,我們喜歡歌頌那些以少勝多的戰爭。在權力鬥爭中,我們喜歡那些以弱勝強的故事。即使是傳說故事,也是一定要有屌絲逆襲白富美。

其實這種推崇,正是因為稀少。如果想要取得勝利,最好的辦法應該是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堂堂正正打敗敵人。《孫子兵法》裡面所謂“正奇相合,運用得度,以正兵決戰,以奇兵決勝”就是這個道理。

可是長期民間流傳的故事都是教人奇謀詭計戰勝敵人的。以至於在屈辱的近代,我們就有馬桶陣,五虎滅洋這樣的“奇謀”。事實上,在絕對的勢力面前,一切陰謀詭計都只是小丑的表演。

鄔思道在《雍正王朝》裡面被推崇,就是基於這一點。

所以,雍正的態度就是,鄔思道這個人,太聰明,所以太危險,必須殺掉。

這樣異常的腦回路,符合講故事的思維,但並不是現實的歷史。

三,多疑猜忌,乾綱獨斷,這是明君的基本素養。

在我國古代,明君一定要符合多疑猜忌和乾綱獨斷兩個品格,才是真正的明君。

秦始皇千古一帝,卻擔心王翦擁數十萬軍隊自立楚國。所以王翦不得不幹點傷天害理的壞事顯得自己很沒品。

漢武帝大破匈奴,卻擔心衛青霍去病有異心,解除衛青權力,毒殺霍去病,逼反太子劉據。可怕的猜忌心理,讓漢武帝沒有被別人打倒,也讓自己失去了更好的繼承人。

不需要我舉出太多的例子,封建帝王如果不展示出以上兩種形象,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甚至,死後還要成為司馬衷那樣的白痴。

《雍正王朝》的編劇二月紅,導演胡玫,太瞭解觀眾的需要了!需要一個神一般的謀士,也需要一個狐狸般狡猾多疑,獅子般獨斷獨行的皇帝,所以,《雍正王朝》的成功,就很順理成章了!


歷史知事


雍正帝剛剛繼位並沒有要殺鄔先生,只是試探或者猶豫殺不殺,總之就是動了殺機。

雍正帝之所以動了殺機主要有兩點。

一是鄔先生太聰明瞭,在整部電視劇中如同bug存在,很多時候都可以猜透康熙帝所想,有點脫離了雍正帝掌控,產生了威脅。

二是登上帝位就需要使用上帝視角了,天子行的是正大光明之道,最起碼是表面上的正大光明,鄔先生多是使用的陰謀詭計。而且在輔助雍正帝奪嫡的過程中出了太多計謀,知道了很多見不得光的事情。知道的太多了總是容易被人滅口的。

鄔先生身為雍正帝奪嫡的智囊,是功不可沒的,像雍正帝之子弘曆能受皇爺爺喜愛就是鄔先生一手教導的。康熙帝駕崩前夕免了雍正帝胤禛一切差事,胤禛心灰意冷之下都要打發鄔先生走了,還是鄔先生一番頭頭是道的分析讓胤禛燃起信心重整旗鼓的,可見這個人的聰明恐怖之處。(來自今日頭條宋安之首發)

雍正帝登基後對於這種人肯定是忌憚多於喜愛的。必然會想之前可以猜透康熙帝心思,現在猜透我的心思還不是很簡單事情。是個正常人都害怕被人猜透,更何況九五之尊呢。而且萬一鄔先生為政帝老八所用呢,豈不是心腹大患。


鄔先生的計謀屬於陰謀詭計,可以出其不意的起到奇招逆襲作用,但對於登基為帝的雍正帝並沒有太大用處了,因為皇帝大權在握,要行正大光明之事,生殺予奪,陰影之下的事情自然有人做。簡單來說,皇帝位置的胤禛不需要智囊了。

九子奪嫡何其慘烈,鄔先生知道雍正帝很多見不得光的事情,沒有成功時是患難與共,成功以後就是很大的威脅了。

雍正帝繼位後自然是動了殺機,所以當晚回去以後並沒有欣喜若狂,而是神色有些詭異的見了鄔先生,想要試探鄔先生,如果鄔先生不急流勇退肯定是殺人滅口了。

鄔先生最後還是聰明的,雍正帝說會安排起用他的,實則為試探,他以自己是殘廢之身和為先朝欽犯而拒絕了,又通過半隱的方式方便雍正帝監督,才使其放心。巧妙的躲過了這一劫。


宋安之

也沒有確定必須要殺,雍正只是在考慮怎麼處理這件事。



鄔思道這樣的人物,在兩種情況下,必須要殺:

一、想掌權

帝王處理朝政,自然要用帝王之術。而鄔思道深黯帝王心術,不但能勘破康熙的種種心思,還能根據各種情況遊刃有餘地採取相應的最佳對策。

這種人如果入朝為官,那帝王之術就難以施行,他就能揣度聖心,先機應對,從容化解,長此以往,必禍亂朝綱。

即使是尋常人,被別人時時處處看破心思,難道不感覺毛骨悚然嗎?何況帝王!



二、想走

鄔先生這樣的人,如果不能為已所用,落到誰的手裡,都是後患無窮。

做帝王要有條件:腦瓜子(謀略),錢袋子(資本),刀把子(軍隊),印把子(權力)。

想想後來,年羹堯怎麼死的?索額圖怎麼死的?一個個對照上面他們所掌握的東西。

他們死,就因為缺個腦瓜子。

現在該明白為什麼鄔思道喜歡年秋月,也不敢要的原因了吧?



一旦這些條湊成一體,馬上就是君主巨大的威脅,那就能夠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來。

當年劉備感嘆自己苦無基業,否則天下英雄皆鼠輩耳,就是因為他那時雖有腦瓜子和刀把子,卻沒有錢袋子和印把子。

鄔思道長在雍親王府多年,掌握著胤禛所有的機密和上位的過程,如果想跑路,就證明心思不對了,要立即處理掉。



那麼,什麼情況下,就不殺呢?

一、你還能為我所用。

當時朝局並不穩定,誰又能預料即將會發生什麼事情?如果有這麼一個智囊,能聽取策略,採納些智謀,當然還是好的。

二、隨時都能伸手夠住。

只要還在自己的掌控中,沒有脫離自己的範圍內,想看就能看到,想抓也能抓住,就不怕你玩陰的。又是個殘疾人,跑也跑不快,特徵這麼明顯,就沒有殺的必要。



與帝王相處不同於普通人。

和普通人相處,能同甘不能共苦,大家吃吃喝喝,玩玩樂樂可以,大難臨頭各自飛。

和帝王相處,能共苦不能同甘,大家風雨同舟,同仇敵愾打天下,到了收穫的時候,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所以要把握好與人相處的定位和尺度,古今皆同。


饞嘴肥貓1

說雍正剛當上皇上就要殺鄔先生,這是造謠汙衊雍正。雍正在府邸時期的重要策士是戴鐸,戴鐸年羹堯舉報後,雍正才殺他。即使雍正認識鄔先生,也是雍正當皇帝幾年後的事情。有權勢的人,確實不喜歡別人知道自己黑歷史,要麼讓知情人遠離,要麼讓他們早死。

歷史傳來的故事,傳播者出於各自利益,要麼斷章取義,要麼添油加醋,早不是歷史本來面目,故事流傳方式與自媒體作者編造信息沒有多大區別。


429方寸世界

帝王的心思誰能猜的到,可鄔思道猜到了,四阿哥胤禛登上了大位,危險向鄔思道逼近!“白帝城託孤之時”的典故沒有不知道的,心裡想好了的脫身之計必須冒險一用。

按照《雍正王朝》的劇本表述,是雍親王府的長隨一個叫戴鐸的推薦給雍親王胤禛的,有記載實際當中也有這位紹興師爺鄔思道,可是他是在河南田文靜處當師爺,沒有記錄雍親王府有他的痕跡。


冷麵王與鄔思道珠聯璧合

雍親王胤禛與鄔思道揚州的邂逅加強並堅定了雍親王對“世事難料”的儲君一定要試一試,所以在康熙四十七年追繳庫銀欠款的時候,大眼瞪小眼,都不動,雍親王接差了!

這就是鄔思道的主意,鄔思道說:庫銀欠款康熙老爺子是必須要追討的,只是怎麼個討法,所以雍親王胤禛就要幹一件別人不能幹的事。

太子胤礽被廢,大多數人沒猜得出來康熙帝的心思,鄔思道看出了,所以都不保太子胤礽,雍親王又幹了一件別人看不懂的做法,繼續保廢太子胤礽,得康熙帝繼續褒獎。

雍親王府神秘人的脫身

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節,自打鄔思道進入雍親王府的那一刻起,他就是把自己陷入了危險境界,雍親王這個帝位爭奪成與不成他鄔思道都難逃干係,為什麼,知道細底太多了,一旦傳揚出去那就是笑談。

當雍親王登上了皇帝位置的那一刻起,鄔思道已經預料到雍親王府要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核心辦差的人估計危險了,既然是奪嫡,一個“奪”字就包含了許多陰謀詭計。

必定打掃乾淨,不留後患

雍親王府首先被開刀的是“高福”,只是這一件事鄔思道明白了,該死的是所有“核心人物”都面臨著危險,自己是否逃脫也在兩可之間。

對於鄔思道的生與死,留與不留,我想新皇帝雍正一定想過了,因為鄔思道對於雍親王的上位那是再清楚不過了,留下;任何安排,如不留畢竟雍正帝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但是帝王的心思就在那“一閃念”當中決定鄔思道的生死,雍正猶豫了。

最後;鄔思道用他那三寸不爛之舌打動了雍正帝,是雍正的一個猶豫

特別是那句“中隱”和如果皇上想念臣子了,可以隨時隨地找到,這就表明了鄔思道不會離開雍正帝的視線,雍正帝的一個猶豫鄔思道撿了一條命,柱著柺杖一個高跑了!

(圖片來自影視資料及網絡)



日堯居k古史

大家可以根據劇情去揣測帝王的心術,但千萬不要被電視劇誤導。雍正王朝是一部佳作,但裡邊有太多與歷史不符之處。比如鄔思道這個人物,鄔思道確有其人,但是他在雍正即位之前根本沒有和雍正有過任何交集,根本不認識。也就不要說幫雍正奪取帝位了!他是田文鏡的師爺,幫助田文鏡彈劾隆科多,雍正不信是田文鏡的做派,於是問田文鏡是誰的主意,田文鏡和盤托出,因此讚賞鄔思道才智和遠見,好像還有賞賜。鄔思道在剷除隆科多上有一些功勞,雍正好像還召見過鄔思道,除此沒什麼交集!電視劇中的鄔思道其實是雍正手下謀臣的一個集中代表罷了!通過鄔思道的韜光養晦,激流勇退來表現狡兔死走狗烹的無奈現實吧!


萌萌噠阿瑞斯

四爺順利登基,新君繼位,而幕後的主要謀劃者鄔思道卻悄無聲息地離開了,前來送他的只有俠肝義膽的十三爺。

十三爺見到鄔先生,很是悲慼惋惜地說:鄔先生,我們對不住你啊。

鄔先生笑道,我是帶著為天下蒼生造福的心願來輔佐四爺的,如今心願得償,夫復何求?

十三爺可能並不完全知道,鄔思道此前是經歷了多麼嚴峻的生死時刻,才得以保全性命。



鄔思道何許人也?明著是弘時和弘曆的家庭教師,背地裡卻在為四爺謀劃著奪嫡之事,是名副其實的幕僚,四爺在其奪嫡過程中的所有陰謀、陽謀,乃至於內心所想、心路歷程,鄔思道全都瞭然於胸,這些都是雍正一生難以啟齒的“黑材料”啊。中國歷史上,任何一位帝王都難沒法完全不使權謀,但也都要追求一個光明正大的形象,所以掌握了大量內情的鄔思道就成了四爺心頭的一塊心病。再加上像他這樣一個能人,如果能讓他活著離開,萬一為他人所用,尤其是為八爺黨所用,那對雍正將會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於是,在成功登頂的那個晚上,四爺說什麼也要趕回府裡一趟,藉口宮裡情形不明,回來略住一宿,目的就是要解決鄔思道

只見鄔思道先是提了個“三不可用”,打消了四爺的顧慮,那意思就是說:我不會找你邀功要官的,但你也別把我殺了。



四爺聽懂了,問了一句:先生想怎麼隱?

鄔思道提出一個“半隱”的方案,其基本意思就是:我保證離你遠遠的,但你要不放心我的話我也不會離開你太遠,這樣可以方便你時刻對我進行監督,你就更放心我了。

最後鄔思道再動之以情,感激知遇之恩,四爺就算是鐵石心腸,也不好再下手殺他了。

臨別之際,鄔思道勸誡十三爺一定要拼命辭掉鐵帽子,才可保一世平安。

十三爺不以為然,表示四哥不會鳥盡弓藏,鄔思道這才道出真相:府裡專門為四爺辦秘密差事的人就要……

後面的話雖然沒說,想必熟諳宮廷政治的十三爺就算再心無城府,也能明白了。

到此,十三爺對雍正的態度才真的有了實質性的轉變,他心裡的那個鐵桿四哥“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需要小心對待的喜怒無常的、高高在上的皇帝。



我已經在多個問答中提到,電視劇中的雍正總是大義凜然,但卻無法擺脫他敏感多疑的性格缺陷。但話又說回來,中國歷史上又有哪個帝王不敏感多疑呢?這就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帶來的必然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