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算準了人性的弱點,將秦國徹底改造成軍國主義的典範!

軍國主義(Militarism),即指崇尚武力和軍事擴張,將軍事擴張作為立國之本,將國家完全置於軍事控制之下,使政治、經濟、文教等各個方面均服務於擴軍備戰及對外戰爭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軍國主義雖然是近代詞彙,但是按照這個標準,商鞅變法之後的秦國顯然屬於軍國主義。秦國的律法和國家制度都緊緊圍繞著圍繞強軍和擴張。

商鞅變法算準了人性的弱點,將秦國徹底改造成軍國主義的典範!

1.解放奴隸,獎勵軍功,將百姓變成彪悍的狼群。同時,排擠掉紈絝子弟,徹底激發秦國貴族的血性。

在春秋以前列國普遍存在"世卿世祿"制度。國家在選拔人才,包括軍事將領時,實行"親親尊尊"路線,主要在奴隸主貴族中選取。平日村社各級首領,戰時也就是各級軍官。戰場上軍功一錄於村社首領名下,普通士兵無論在戰爭中立下多大功勞都被看作是因村社土地關係而產生的義務,軍功不會改變他們的社會地位。

商鞅變法規定,只要立了戰功,不管何種身份,都可以授予爵位。這在當時是革命性的措施,是從夏商周到戰國都不曾有過國家制度改革。這讓秦國百姓徹底看到了“翻身做主人”的希望。戰鬥力自然飆升!

貴族的地位雖高,商人的財富雖多,如果沒有戰功,不能擔任政府官職。這徹底打破了世襲貴族的鐵飯碗,不好表現,不僅得不到爵位封賞,原來的官職也不能世襲給子孫。因此,秦國舊貴族和新國人,都湧現出來一批悍將和統帥。

2.秦國不重視文教,只強調能幫助打仗的律法和軍事訓練。

秦國是不重視文教的,普通老百姓都是以吏為師,好好耕種和聽官府的律令,其他不需要你知道。農閒時,要組織軍事訓練,隨時為打仗做準備。

再有時間,那就去研究怎麼生更多的孩子。秦國鼓勵生育,要求男孩滿16,女孩滿15必須結婚,否則輕則罰款重則充軍。而且兄弟成年必須分家,絕對不允許你啃老,更重要的是趕緊娶親造人。

商鞅變法算準了人性的弱點,將秦國徹底改造成軍國主義的典範!

因此,雖然秦國武力強大,山東六國還是嘲笑秦國是野蠻落後地區出來的“武夫”。不過,那個時代,武夫就是最重要的戰鬥力。秦國先收拾了西戎,又吞併了六國,最後狠狠教訓敢南下的匈奴,又翻山越嶺平定了南越,軍事戰鬥力之強悍,令世人側目。

商鞅變法是充分算準了人性的,以利益誘惑引導人們去拼死生產和戰場立功,以嚴厲的處罰要求人們遵守官方的律法和命令。但是,有一點是商鞅沒辦法妥善處理的,那就是無限制擴張的王權和政府權力,也就是帝王和官僚驕奢淫逸和貪婪的無止境,統治階層貪婪無限制侵害民眾的財產和人身權利,最終超出民眾的承載極限。這時候,這種封建時代的軍國主義制度必定崩潰,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正在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