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駕核潛艇出航

撰文/張懷華 配圖/王進學

從1974年我國擁有第一艘核潛艇的那一天起,我就對核潛艇有所瞭解了。那時,我們潛艇學院航海長班的幾位同學就來自於核潛艇部隊,如馬慶榮、王書華等同志。從1978年開始,由於跨入了這個專業,我逐漸加深了對核潛艇的熟知,有時還要登上核潛艇實習。但真正親自駕艇出海,還是1981年的事。

1980年12月31日上午,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支隊副政委崔桂江同志找我談話。他說:“第二艘核潛艇正在實驗基地試航,艇長丁桂閣(後任艦隊副司令)將選送海軍指揮學院深造,副長楊金奎代理艇長,另兩名副長周根生、孫應雁因身體原因已批准轉業地方工作,現在急需副長。支隊黨委綜合考慮,你是合格的常規潛艇副長,又是潛艇學院第一期核潛艇艇長班優秀學員,在你們同學中,認為你較合適,兩名副長的工作暫由你一人承擔,你回去交接一下,於下月10前同韓文運副支隊長一起去該艇報道。你看有什麼問題,什麼要求,都可以提。”對於支隊的決定,既在預料之中,又在預料之外,因為我學的就是核潛艇專業,在常規潛艇上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去核潛艇工作是預料之中的事,但沒想到來的那麼快。對於支隊的這一決定,我從心底裡感到高興,當即表示:“服從組織決定,感謝組織信任,決不辜負組織期望。至於在個人方面沒有什麼要求,請首長放心,我一定會努力工作。”對於我的表態,崔副政委微笑著點了點頭。臨別時,他握著我的手說:“我們都是從陸軍第二十六軍選調到海軍的,雖然年代不同,也算是戰友了,我祝你成功。”

1981年1月11日,我來到了遠在千里之外的實驗基地402艇報道。

我對402艇的領導,有的熟悉,有的不太熟悉,如代理艇長楊金奎同志曾是潛院高年級的同學。對於我的到來,他們是很感興趣的,無異於雪中送炭。特別是將要轉業的兩名副長,有點如釋重負的感覺。他們對我充滿著期望,但對我的期望值越高,我的壓力就越大。

那時,訓練基地駐防條件比較差,我們幾位艇領導擠在一個大房間裡,辦公,睡覺全在一起,誰睡覺打呼嚕,誰睡覺咬牙,大家一清二楚。但住集體宿舍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有什麼重要事情,睡覺前就研究決定了。

就在到達402艇的第二天,我對老副長孫應雁同志說:“我是來學習的,也是來幹活的,請你儘快帶我進入角色。”老孫聽後笑了,他語重心長地說:“你心不要太急,我這一攤子將來就撂給你了,今後有你乾的,也有你說熊話的時候!那好吧,咱們現在就上艇,先熟悉一下情況,然後再帶你上艇值班。”

我們駐地離碼頭不遠,不過十幾分鐘的路程。

離開營房不久,我就看到一艘嶄新的核潛艇像一個龐然大物一樣靜臥在碼頭,它那古怪的造型和張開的雙翅,更增加了幾分神秘,與它為鄰的常規潛艇則顯得那麼單薄瘦弱。

我小心翼翼的通過舷梯,踏上甲板。我踏上甲板的那一瞬間,就將意味著我的事業將與這架艘潛艇緊緊拴在一起。那一刻,我的心情格外激動,一種責任感和自豪感從心中迸發,我多年的夙願今日終於實現了。也就是從那一刻開起,我開始了長達12年的核潛艇部隊生涯。

副長老孫帶我從一倉到七倉上、中、下各層走了個遍,他邊走邊介紹,這是指揮倉,這是潛浮系統,這是慣導室……他的講解雖然十分細緻,但給我留下的印象卻是混亂的。因為過去雖然我對核潛艇知識學了不少,但都支離破碎,理論與現實差別很大。當看到那大大小小的上千臺設備,連接起來總長度可圍地球一圈的線路,那一排排,一片片錯綜複雜的儀表、閥門、開關,我早已眼花繚亂。腦子裡哪裝的了這麼多東西?當我跨入那大門緊閉的堆艙,不由增加了幾分神秘感,那科研含量極高的反應堆控制檯,更令我歎為觀止。

首次登艇,給我留下核潛艇真不愧為核老大、軍中驕子的震撼感。

也就是從那一天開始,我幾乎每天都吃住在艇上,別人輪班我不輪班,每天爬艙底,摸管路,一身油,一身水,全然不顧,新發的棉工作服幾天就髒得不成樣子。根據原艇長丁桂閣留下的筆記,並結合設備實際安裝情況,我繪製了各大系統圖,直到七年後基地邢副司令見到我繪製的全艇電路系統圖後仍讚不絕口,他高興地說:“多少年我就想找這麼一張圖,一直沒找到,今天在你這裡找到了,不容易啊!”當然,這都是後話。有時,我因為對某一配電板電路走向記不清楚,半夜裡從睡鋪上爬起來,到實地搞明白了再睡覺。就這樣,不到十天時間,我完成了通常需要三個月才能完成的見習任務。經支隊韓文運副支隊長考核,我達到了碼頭帶班的合格水平。當時,在我艇蹲點的支隊郝德順副政委對韓文運副支隊長說:“老韓,你要注意張懷華的身體,別把他累垮了,累垮了可沒有更合適的副長給你了。”看來,我的工作受到了首長的肯定。

為了檢驗這艘核潛艇的性能,部隊和廠方決定組織最後一次海上試航。

1981年1月20日這一天,天氣特別寒冷,當地氣溫驟降至零下23度,呼呼的北風不時送來零星雪花。這種惡劣天氣,客觀上給海上試航增加了難度,但實驗工作還是如期進行。

天還沒放亮,部隊所有參試驗人員已經開始登艇做出航準備了。其實副機專業、動力專業的艇員早已於頭天就上艇開始了串水,啟堆等工作。

參加試航的廠方領導有王道桐副廠長,李佔一隊長等50餘人。

上午8時整,我艇在兩艘拖船的協助下,緩緩離開碼頭,並在兩艘獵潛艇的護航下,駛向試驗海區。

這次綜合試驗,主要是通過水上、水下高速航行檢驗所有系統、設備的工作狀況。

高速,即核反應堆發出最大功率時的速度,在這一工況下對艇體、對所有設備都是嚴峻考驗,帶有一定的危險性。

“前進三”、“前進五”,代理艇長楊金奎的口令通過我下達到相關戰位。由於核潛艇選用水滴形結構,在巨大動力的推動下,原本溫順的駕騎瞬間像發怒的雄獅,奔騰咆哮,艇首高高托起的巨浪又瞬間瀑布般地洩向甲板,整個前甲板全被埋在水中,艇體下沉到水平面一下。面對迎面而來的海浪,真有點伸手可得的感覺,兩翼激起的長達百米的浪花,就像白鶴展翅。尾部拖著那翻卷著且久久不息的千米長鏈,真乃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這氣勢磅礴的海上奇觀,若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我站在指揮台,不由為之震撼,為之動情,真為我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核潛艇感到自豪。那時,我身上雖然穿著厚厚的防寒服,但在呼嘯的寒風中也無濟於事,手腳凍的像冰棍兒一樣,行動十分困難。但凍僵的臉上難以掩飾心中的喜悅。那一刻,我真的動了情感。

經過兩個小時的水上高速航行試驗,在一切正常的情況下,我艇轉入水下高速試驗階段。

水下高速試驗,複雜性、危險性更大。由於當地海域水深受限,隨時都會發生觸碰海底的危險,高速航行所產生的振動,隨時會導致設備停擺,這些都是難以預料的,所以實驗時十分小心。

實驗中我們循序漸進,待某一工況情況穩定後再改變新的工況,以確保萬無一失。當螺旋槳轉速達到最高轉速時,艇體有著強烈震感,所有的儀表盤全部抖動,給人一種站不穩的感覺。這時,艇內各種設備所發出的聲響也達到了極限,危險隨時都可能出現,把所有參試人員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沒人走動,也沒人說話,只有技術人員在記錄著什麼。

事情說來也怪,平日裡故障頻發,而這次長達近一個小時的水下高速航行中竟沒有發生一點異常,出奇的順利。

也許是幸運之神光臨,使得我們水上、水下高速航行試驗那麼圓滿順利,那麼令人振奮。

就這樣, 經過28天的海上試航證明,中國第二艘核潛艇達到了設計要求。經軍代表簽字後,將交付海軍使用。

1981年1月23日,在實驗基地碼頭舉行了隆重的授旗儀式,海軍委託旅順基地副司令員任傳貴、參謀長戚貴峰同志向402艇授旗。自此,我國第二艘核潛艇正式加入海軍戰鬥序列,鮮紅的“八一”軍旗高高在艦橋飄揚。我全艇指戰員在甲板列隊,向新軍旗敬下了第一個軍禮,我也有幸成為中國第二艘核潛艇加入海軍序列的見證人。

首駕核潛艇出航,成為我終生的驕傲,在我的記憶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首駕核潛艇出航

首駕核潛艇出航

首駕核潛艇出航

首駕核潛艇出航

首駕核潛艇出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