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風波致威馬EX5質量存疑 三成意向用戶退訂

  憑藉低價優勢,未經上市便已收穫上萬輛訂單的威馬EX5,受穀神電池的負面拖累近期大量掉粉。雖然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戰略規劃副總裁陸斌在微博上公開回應,其採用穀神電池的相關產品並非是交付給C端用戶的,但依舊難以力挽狂瀾。

  行業觀察人士表示,穀神電池發生意外只是導致威馬汽車潛在客戶大量流失的導火索,實際上,威馬遲遲不願透露產品所用電池明細以及車型詳盡配置,才是令消費者對其產生質疑的關鍵所在,再加上EX5上市時間一直沒有明確、威馬線下售後體系也未落成,使得很多受其價格吸引的意向客戶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斟酌之後最終選擇了退訂。據其所知,目前有近三分之一的威馬意向客戶選擇放棄或進一步觀望。

穀神電池起風波 威馬跑單

  日前,有媒體報道,一輛使用不過3個月的野馬新能源汽車在充電時發生自燃,由於火勢過猛,該車被燒得只剩下空架子。對於這一事故的起因,雖然截至目前還未得到企業方面的官方說明,但因為這款車所用電池是由穀神能源提供的,由此導致威馬EX5也飽受質疑。

  雖然列表中的五款產品與威馬汽車在北京車展前夕發佈的旗下首款純電SUV——威馬EX5的五款車型是否相對應還不得而知,但由野馬新能源汽車自燃引發的恐慌還是令威馬EX5的很多意向車主選擇了放棄。

前後兩次宣佈“訂單破萬” 如何計算?

  面對由穀神電池引發的信任危機,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戰略規劃副總裁陸斌於5月16日20:39通過微博公開表示:“看到網友的討論了,公告中出現的相關產品信息不是威馬將在下半年交付給C端用戶的產品。”

電池風波致威馬EX5質量存疑 三成意向用戶退訂

電池風波致威馬EX5質量存疑 三成意向用戶退訂

  然而陸斌的表態並沒有讓消費者重拾信心,在這條微博下面,依舊有不少網友表示,已經果斷退訂。

  隨後的20:41,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在該條微博評論區助力,稱:“供應鏈資源一直是威馬的優勢所在,在核心配件供應商的選擇上,威馬將堅持以嚴苛的標準選擇優質的供應商夥伴。我們保證不僅要讓消費者用得起,也一定讓消費者用得爽。”

電池風波致威馬EX5質量存疑 三成意向用戶退訂

電池風波致威馬EX5質量存疑 三成意向用戶退訂

電池風波致威馬EX5質量存疑 三成意向用戶退訂

  上述表態雖然留住了一部分意向客戶,但由於其並未公開更多具體的電池信息,依舊讓網友心懷疑問。如網友“高榮濤朋友”在評論中表示的:對於核心部件的信息,你自己不公開,工信部公佈的你又不承認,難道是在藏貓貓嗎?大家既然支持你,你也要和大家坦誠相見。

  對此,陸斌的回覆是:“沒到時候,我們有自己的節奏。”

  而對於網友提出的:目前其開啟預售的五款車型何時上目錄,其所有電池都不是穀神能源嗎?

  陸斌僅回應稱:“很快”。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針對網友指出的,已經有大批潛在客戶退訂,陸斌澄清道,的確不多。據悉,今年初,威馬汽車曾公佈數據稱,2017年12月11日以來,威馬在官網開放預訂入口,到第63天的時候訂單已突破一萬臺。然而就在一週前,來自威馬汽車官微的最新消息,自4月20日開啟預售至今,35天,有效訂單突破10000輛。

  前後兩個“一萬輛”的關係應該如何理解?其是否印證了威馬EX5意向客戶存在大量流失?或許只有威馬自己心中有數。

電池風波致威馬EX5質量存疑 三成意向用戶退訂

多重問題引發不滿 一蹴而退

  “野馬新能源汽車自燃只是誘發威馬汽車意向客戶跑單的導火索,事實上,在此之前,消費者已經積壓了多重顧慮和不滿。比如,對互聯網造車實現量產欠缺信心、因威馬遲遲不公佈EX5的上市時間和具體配置心生質疑,以及因威馬迄今為止未建成線下售後體系而心生顧慮等。”專門從事新能源汽車市場調查的李峰(化名)通過與關注威馬汽車的眾多潛在客戶溝通了解到。

  而通過微博也可以看出,關注威馬汽車的網友擔憂和疑惑的點也都集中在這幾個方面。

  如李峰所言,絕大部分訂購威馬EX5的消費者都是奔著其低價來的,基本不存在品牌認可度和忠誠度,而且在購買行為上具有普遍的衝動性、煽動性和放大性等網絡消費特徵,一旦發現所訂產品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很容易放棄,況且這是一輛車,既關乎駕乘者的生命安全,另外,其價格再低也要11萬元起,對於威馬EX5的定位人群來說,這並不是一筆無關痛癢的小額支出。

  據李峰所知,目前威馬EX5的意向客戶中不乏觀望者,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在EX5定位的價格區間裡,幾乎找不到同級競爭者,這也是威馬的聰明之處,可以為其爭奪更長的窗口期。

威馬被疑打擦邊球 泡沫預警

  為什麼野馬自燃對威馬產生的連鎖反應如此之大?李峰認為,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與威馬明裡暗裡形成的“人設”也有關係。

  他表示,EX5未正式亮相前,圍繞威馬的前期宣傳是從其與華為的合作開始的,後續則按著這一套路,通過網絡,不斷補報行業高端合作供應商,其中包括它與寧德時代合作關係的確立等。而這些消息則漸漸為威馬築造起了一個值得信賴的品牌形象。

  “絕大多數消費者沒注意到的是,這些信息的指向,在業內看來,百分之百是威馬釋放出來的,可是如果有有心人試圖尋找消息源就會發現,無直接痕跡可查。”李峰表示,互聯網造車更善於利用網絡本無可厚非,但關鍵要看其出發點是什麼。如果其僅是為了通過這種做法來製造泡沫甚至神話則是行業所不齒的。

  此外,業內人士還指出,包括威馬在內的部分互聯網造車新勢力存在的一個通病是,在產品沒有備案的情況下就大肆宣傳、草草發佈,這對消費者來說是極其不負責任的做法。

  當然,業內之所以對威馬存有質疑,還不僅僅是因為上述原因,更重要的是其過低的售價難以負擔車輛的製造成本。新能源汽車的成本高是眾所周知的,其中一輛車的電池成本至少為7萬—8萬元,即便加上國補和地補,也hold不住其補貼後9.9萬元售價,除非未來威馬在選配上做文章,可一旦“低開高走”,其品牌力肯定受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