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來自茶卡的美味

外地的朋友總是誇讚我紅光滿面,說話中氣十足,我驕傲地說:“我是吃茶卡羊長大的,你們能比得了不?”

茶卡羊,來自茶卡。這名字好聽,產地也真是美翻了。電影《七十七天》中,水天一色如鏡一般的畫面,就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鎮的茶卡鹽湖。

美食|来自茶卡的美味

茶卡鹽湖,別稱“茶卡”或“達布遜淖爾”,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之一。“茶卡”是藏語,意即“鹽池”,“達布遜淖爾”是蒙古語,也是“鹽湖”之意。

這裡氣候溫涼,乾旱少雨,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4℃,年平均降水量為210.4毫米,海拔3100米。茶卡鹽湖呈橢圓形,總面積為105平方千米,四周雪山環繞,天光一色、倒影交織,恍若一面天然明鏡,被譽為中國的“天空之鏡”。

茶卡羊平時喝的是鹽湖水,吃的是鹽湖水滋養的天然牧草,而茶卡鹽湖的鹽通常被稱為“青鹽”,並非因為它產自青海,而是因為它的顏色。明代劉文泰編撰的《本草品彙精要》中這樣寫道:“今青鹽從西羌來者,形塊方稜,明瑩而青黑色,最奇。”

青鹽不僅可以食用,還能瀉熱、涼血、明目、潤燥等。古人還喜歡用青鹽漱口,《紅樓夢》中榮、寧兩府的貴族們就有用青鹽漱口的習慣。可見,對於喝著青鹽水長大的茶卡羊,最簡單的吃法就是直接煮食,就算不放鹽,吃起來有鹹味,那是羊肉自帶的鹹鮮味。

美食|来自茶卡的美味

外地的朋友來我這裡,說吃不得羊肉,怕羶味,當茶卡羊上桌,又忍不住上手,說:“咋沒有羊肉的羶味呢!”這不,“一方水土養一方羊”,說來說去,一是環境,二是品種。出於“天空之鏡”,吃著豐盈美好的牧草,與枸杞、黃芪為伴,品種是自古就被冠以“貢羊”之美譽的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細毛羊,吃起來當然肉質鮮嫩,無羶味,也不油膩。2013年8月,“烏蘭茶卡羊”成為烏蘭縣第一個榮獲國家農業部地理標誌認證的農產品。

手抓茶卡羊排

原料:茶卡羊排、鹽、蔥段、薑片、花椒粒各適量。

做法:

1. 羊排洗淨,放入冷水鍋中,大火煮制;

2. 待水開後撇去浮沫,加鹽、蔥段、薑片、花椒粒,慢火煮30分鐘左右;

3. 將煮好羊排撈出,切分成條即成。

美食|来自茶卡的美味

小貼士

羊排骨肉相連,配醬料、椒鹽、蒜片手抓食用,配原湯同食最佳,肉質鮮嫩,味道醇香,無羶味,不油膩。

烤茶卡羊排

原料: 茶卡羊排(8~10千克左右的羊最佳)、自制醃料、椒鹽、孜然、香辣醬各適量。

做法:

1. 將羊排放入盆內,用自制醃料醃製3小時左右;

2. 醃製好的羊排用上好木炭小火烤至五成熟時,邊烤邊撒孜然等燒烤料,烤至全熟;

3. 將烤好的羊排分割成條,裝盤,配孜然、椒鹽、香辣醬、蒜片即成。

美食|来自茶卡的美味

小貼士

外酥裡嫩,香氣四溢。烤制時切忌用大火,否則外熟內不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