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追加諡號為皇帝的五位梟雄——並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曹操

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牢固的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建安二十一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王子皆為列侯。與皇帝的寶座可以說近在咫尺,但是他忍住了,做了一輩子漢臣,把皇位留給了兒子,曹丕稱帝之後,給曹操追加諡號為魏武帝。

被追加諡號為皇帝的五位梟雄——並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司馬昭

司馬昭在父兄的努力下,起步就是曹魏的實際當家人,在平定了蜀漢之後,魏帝封司馬昭為晉王,同年五月份跟曹操一樣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還能八侑舞於庭,司馬懿、司馬師都追諡為王爵,這個時候的魏帝已經很多餘的感覺,可是就在同年八月,司馬昭病死了,如果他再多活幾年,跟司馬懿那麼長壽,不篡位基本不可能,司馬炎稱帝后給他追加諡號為晉文帝。

被追加諡號為皇帝的五位梟雄——並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高澄

十五歲的高澄在父親高歡病亡後,入朝輔政,拜大將軍,封渤海王。高澄繼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坐鎮晉陽。擊潰叛將侯景,以反間計亂梁,拓兩淮之地,收復河南,在短期內團結東魏統治階層,順利掌控了東魏政權。高澄完成奪取東魏皇位的準備工作,受禪前夕為膳奴所刺殺,年僅29歲。看來不是高澄不想,是天意如此,他跟司馬昭一樣是天不假年,弟弟高洋稱帝后給他的諡號是文襄皇帝。

被追加諡號為皇帝的五位梟雄——並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宇文泰

北魏孝武帝因為與高歡關係失和而西奔長安,投靠宇文泰。宇文泰被授為大丞相。同年十二月宇文泰殺孝武帝,立元寶炬為帝,是為西魏,從此宇文泰專制西魏朝局長達22年。但是宇文泰跟曹操一樣,真是忍住了沒有篡位,他死後次年,其侄宇文護迫西魏恭帝禪讓,由宇文泰子宇文覺即位,建立北周,兒子登基後給他的諡號為文皇帝。

被追加諡號為皇帝的五位梟雄——並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多爾袞

在皇太極病逝之後,八旗力量多番角逐,最後決定由多爾袞和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二人均稱稱攝政王;順治元年多爾袞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後,多爾袞先後被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已經越過皇位,成了皇帝的父親了。順治七年在狩獵途中因意外身亡,當時被追封為“清成宗”。如果不是意外身亡,就如同司馬昭和高澄一樣,會發生什麼都說不好呢。

被追加諡號為皇帝的五位梟雄——並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

由此看來,這一步之遙並不是誰都不想往前走,只是有的人真忍住了,有的人點背罷了。那麼後人給他們追加的諡號,忍住了的是真沒想要,虛名對他們來說是過眼雲煙。由於各種原因沒自己當上皇帝的,豈能愛惜後人給的這點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