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金融創新’為金融風險防控工作帶來“春天”

新時代企業家必須以服務實體經濟、民族經濟、人民美好生活三條原則為己任,才能真正理解並把握金融創新的本質含義,實現金融工作與價值盈利相統一,用科技強國,將‘中國質造’的品牌打響國際,通過創新穩定金融、遏制風險的最終目標。

金融體制改革的宗旨就是服務實體經濟,從而提升國家經濟的整體實力,而不是大玩金融創新最後玩出火引發系統性風險危機。從海外傳來的各種創新理論,我們的企業家首先是要反思其是否符合中國的發展要求,從其中找出優秀合適的進行學習與利用。

選出幾點頗受關注的金融創新觀點,嘗試分析創新的底線與方向是否已被我們掌握。

淺析:‘金融創新’為金融風險防控工作帶來“春天”

1、制度改革觀點

制度改革論認為,當下金融創新應該是為了適應與經濟制度相匹配的改革。如果出現不匹配,而經濟持續開放,政府直接與間接干預阻礙金融活動時,金融創新由此而生,規避與擺脫管制的創新行為層出不窮。

創新的實質是為了改變不適應的當下,促使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但創新行為偏出軌道,不是為了服務實體經濟而逐漸脫實向虛,使制度改革的初衷偏離,那麼這種創新行為就成了以價值分配為名獲取暴利榨取利潤的不法手段。

所以制度改革的出發點是好的,卻極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而衝擊金融秩序,引發市場混亂。

2、規避管制觀點

規避管制論認為,金融創新是金融機構為獲取利益而回避管制的對應產物。創造新機會來回避管制,從而降低成本,真正的創新是圍繞高效服務實體經濟而展開的制度、管理、產品、技術、市場、品牌、資源的聯合創新,是一種徹底的、完整的、系統的金融創新。

但如果規避管制後出現利潤最大化,影響穩定的金融體制天平,也會出現風險危機。

3、貨幣促成觀點

貨幣促成流派認為金融創新是抵制通脹與利率及對沖宏觀調控與風險的產物之一。一定時間內的匯利率不僅反映當時宏觀政策,還有農業生產的因素存在,而農業生產又受氣候等自然因素影響頗重,氣候再受時間影響,如此看來,僅關注匯利率及通脹的現象,忽略背後的自然規律,這樣的金融創新是無法實現創新與價值統一的,同樣不能全面預防系統金融風險。

4、技術創新觀點

技術革新派認為,互聯網技術蔓延的當下,金融行業自然不能‘倖免於難’滲透的深淺主要看應用的成效,而技術創新成果用在金融領域,就成為了金融創新的主要動力之一。現在的智能化時代、金融電子化、自動化、數字化等各種科技化手段在提高客戶體驗度的同時,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從在某些方面很好的實現創新與價值的統一。

但科技創新只是技術,是需要與理論相結合的實操技術,如果忽略了實際的根本需求,那麼同樣會造成金融風險隱患。在現如今發達的支付系統下,數以萬計的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消費理念,民間第三方機構就掌握了消費者全部消費數據,這種潛在的風險給了監管很大難度。

無論是實質化、有效化的金融創新觀點,在驗證的道路上都不應該被全盤否定與全盤肯定。我國金融風險的來源廣,發生率高,而金融創新的步伐又像是一種鋌而走險、捨得孩子想套狼的行為,此種前提下,對於監管、金融機構的重重行為要求更高,這方面的人才要求更為強烈。我國金融風險管理師人數稀少,崗位數量還在逐年增加,儘管2017年最後一次FRM考試又為市場增添可觀的FRM人才,但遠水救不了近渴的處境告訴我們,培養與引進皆不可拋。

高頓FRM考試研究院老師建議中國大學生,多著眼於當下中國經濟,多關注中國風控領域,國際化迫在眉睫,前進一步看到更遠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