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的“至暗时刻”,戴威的三岔口

2014年,北大毕业生戴威与其他3名合伙人共同创立ofo,为北大师生提供共享单车服务,致力于解决大学校园的出行问题,次年,他们将业务推到首都其他高校,累计服务师生近90万次。作为共享单车大战的主要成员之一,ofo经历了无数次风浪,大大小小融资10几轮屹立不倒。

ofo的“至暗时刻”,戴威的三岔口

然而当单车市场大浪淘沙过后,开始三足鼎立的时候,ofo却正在经历自己的“至暗时刻”。

ofo的“至暗时刻”,戴威的三岔口

戴威还能倔强多久?

当摩拜全资被美团收购,哈罗再获蚂蚁金服增资20.6亿元人民币时,ofo却宣布取消多地信用免押金政策,仅保留杭沪广深厦五地,与此同时ofo资金告急的消息越演越烈,急切地寻求下一轮融资进行“输血”。

根据财新报道,截止2017年12月,ofo账面上可供调配的资金仅剩3.5亿元。

然而就在去年,ofo还曾是资金市场的宠儿,背靠滴滴和阿里两大股东,真正令ofo走到今天这步田地的,正是ofo创始人戴威的“不站队”选择。

ofo的“至暗时刻”,戴威的三岔口

很明显,戴威并不认为拿了钱就要被“招降”,就要听对方的话。做出这样倔强的选择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在ofo如此需要“输血”的当下,蚂蚁金服宣布增投竞争对手哈罗单车,已经表明了阿里的意志。

单一的商业模式走到尽头?

ofo的单车商业模式一直饱受质疑,即使有千万日活用户的辉煌,仍然遮挡不住它变现手段的乏力和自身运营的失利。

ofo的“至暗时刻”,戴威的三岔口

单车损耗和运营成本的高昂成了ofo捉襟见肘的弱点,与此同时,当摩拜和哈罗背靠美团阿里开始从单品出行走向生态打造,ofo坚持自己掌握绝对的控制权,也失去利用单车做更多事情的机会。

有人曾说,中国科技行业并不相信“大卫和歌利亚”这类以弱胜强的故事。这句话放在当下的ofo身上也同样适用,作为经历过疯狂融资神话的创业公司,资本是强力的助推剂,但是迟早也还要把得来的东西再还回去,仅仅靠砸钱和虚无缥缈的商业模式是无法一直持续增长势头的。

三岔口,戴威在哪里峰回路转?

ofo的COO张严琪与高级副总裁南楠已经确认离职消息,留给戴威和ofo思考的时间也开始倒计时了。

ofo的“至暗时刻”,戴威的三岔口

目前戴威最好的三个选择是:

1,大规模精简人员,壮士断腕。

2,不再倔强,接受滴滴或阿里的融资和管理。

3,找到新的资金来源,无论盈利模式或者融资。

对于戴威来说,他最希望的无疑是第三种方式,但是奇迹的故事往往只发生在电影情节中,也许这个“至暗时刻”,也是ofo不得不面对改变的时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