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轻狂,戴威


年少轻狂,戴威


年少轻狂,戴威

共享单车,不仅方便的大众的生活,而且还是国人津津乐道的骄傲,“共享单车”的出现,带动了“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一时的“共享”热。

然而,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前些年,共享单车对于朝九晚五的普通人来说,只是光阴荏苒。但对于戴威和他的ofo来说,却无异于从一步登天到跌下云端的惊天落差。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从资金危机、投资人的远离、与供应商官司缠身、裁员风波、缩减全球业务、挪用用户押金、内部腐败问题、北京办公室收缩以及戴威卸任ofo法定代表人再到破产重组传闻......戴威和ofo身陷囹圄。


年少轻狂,戴威

创业


戴威出生于1991年的安徽淮南,作为独子,戴威在精英家庭中长大,享受着独一份的呵护。不出意外,他可以和其他“二代”们一样,顺利地承袭父辈积累的资源,把99%的人秒杀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然而,他并没有按照大学毕业、继承父业的道路去发展,而选择了要做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戴威在北大的时候就是一个骑行爱好者。2009年进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读本科,加入北大的第一个社团就是北京大学自行车协会,进行了自行车的拉练,去凤凰岭。

由此就热爱上了骑行这项运动,在之后的生活中,进行过若干次长途的骑行,超过两千公里的骑行也有过两次。

2014年,机缘巧合下,戴威和朋友一起酝酿了一份“自行车的事业”,他通过在北大校园内征集自行车,并共享这些车辆供学生使用,这就是ofo小黄车的雏形。

当时的小黄车只不过是北大学生众多创业项目中的一个,并没有那么起眼。


年少轻狂,戴威

然而到了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角吹响,一股汹涌的创业热潮裹挟着野心与欲望而来,中国大陆的资本风暴开始刮起,投资人们如同嗜血的豺狼,狩猎一个个有利可图的项目。

此时共享单车恰恰成了风口上的猪,2015年6月,ofo共享计划正式,2015年10月,完成A论投资,从此以后戴威就开始了他的疯狂扩张。

而巨大的商业版图同样代表着巨大的财富,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胡润百富榜2017》显示,戴威以35亿元的财富成为第一个上榜的白手起家的“90后”,而当时的戴威还只有26岁!

年轻有为,商业奇才,一时间巨大的成功呼响一波又一波向戴威袭来。


年少轻狂,戴威


狂妄


在疯狂资本的推动下,钱一波波地争先恐后涌进ofo的账户,充足的资金让ofo如同一头猛兽,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角落横冲直撞。

那时候,几乎所有城市都能见到小黄车的身影,媒体上通稿满天飞,鼓吹独角兽的到来。

从2016年底至2017年,ofo花了1000万元签了鹿晗做代言人,2000万元给一个卫星冠名,甚至给一家媒体做了一年3000万元的广告投放,仅花在市场推广的费用就在数亿元。

那是ofo最不差钱的时候,小黄车的广告几乎席卷了北上广的地铁站和公交站牌,仿佛“开挂”一般。

以戴威为首的创始人们都是学生,之前也没见过那么多钱,对于怎样花掉这些钱没有任何概念,花钱的方式也是相当粗犷。

一个被资本迅速吹大的公司,不足之症在这场突进运动中已经显露端倪,却在众人的呼喊和狂热中被无视了。


年会上,年轻的戴老板在台上当着三千名ofo员工的面,突然对一名元老员工喊话:

“我记得你这个梦想,那么我今天就告诉你,你的这个梦想实现了。”

然后现场送给这位元老员工一辆50万元上下的牧马人,台下先是鸦雀无声,继之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紧接着,酒酣耳热的戴威放出一另颗炸弹,授予另一位元老o-hero奖,并奖励期权100万。除了送牧马人、送期权、送奖励外,戴威还亲自为十位优秀员工颁发了“优秀员工证书”,每人额外奖励了四个月的工资。

在这天夜里凌晨一两点,开怀畅饮过后的戴威又在微信群、QQ群、钉钉群里,轮番发红包。

这种愉悦的文化氛围,就像戴威在北大当学生会主席一样,有着较浓厚的学生组织气息,大家随意、松散、快乐,却没了商业公司的章法、标准、规则。

被满足和骄傲浸泡着,资本追捧着,戴威一时间也飘飘然。
那一年,戴威成为了整个中国都在津津乐道的商业精英。而聚光灯之下的阴影处,他身后的资本正在龇牙咧嘴,寻求变现的时刻。


年少轻狂,戴威


年少轻狂,戴威


控制欲强


戴威一贯擅于扮演掌控者。小学是班长,念了北大,也“大权在握”——从学院组织部长,“升任”校学生会主席。种种访谈中,戴威的想法从来没有变过。

相比公司的成功,他更在乎自己的成功,宁可让ofo在自己手中死去,也不能在别人手里大放光彩。这种执着、顽固与自我,让ofo错失了很多机会。

朱啸虎牵线,戴威和腾讯投资合伙人夏尧聊得颇为愉快,腾讯投资部也已经排了ofo的投委会,很大可能会在ofoB轮融资的时候进入。

但在ofo要不要入城的问题上,夏尧和戴威产生了分歧。夏尧曾三次劝说ofo入城,均被戴威秒拒。

因为这件事,戴威认为腾讯在投资ofo上有顾虑。此时ofo的校园模式基本跑通且开始盈利,这给了他足够的自信,“要不然腾讯C轮再投吧,让经纬先进我们的B轮。”

但是,戴威拒绝腾讯后,腾讯转而参投了摩拜的C轮,此后领投了摩拜的D、E轮。

错过腾讯投资,错过进城的最佳时机,在竞争的关键节点,ofo把行业老大机会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摩拜,从而陷入了被动境地。

此次失利之后,强势且疑心深重的戴威,选择相信了滴滴创始人程维。


年少轻狂,戴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戴威都把程维当作自己的兄长,互相称兄道弟。两个人见面,戴威经常在程维办公室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戴威觉得自己遇到了导师和知己,他认为自己与程维很多理念一致,ofo与滴滴也很像。

戴威听了老大哥程维的意见,接受滴滴派驻高管来ofo,帮助ofo建立更健康的制度,以更好的成绩来赢得软银的巨额投资。

滴滴高管的到来的确让ofo的管理得到了改善,然而,戴威渐渐感觉到自己正在被架空,新的出行项目遭到滴滴的强烈反对,ofo的财政大权也被滴滴牢牢钳制。

滴滴的一系列举动,在戴威看来是要吃掉ofo。2017年11月,戴威对滴滴派来的高管付强直接发飙,“滴滴的人都给我离开ofo。”滴滴和ofo彻底撕破了脸皮。

在被程维“伤过心”以后,戴威更加不信任他人。他坚持自己的想法,也一直在坚持自己做主。


年少轻狂,戴威


年少轻狂,戴威

资本的无情


让戴威始料未及的是,全国各地废弃的“ofo垃圾场”堆积成山,越来越多的用户抱怨“ofo坏车率太高”转而投入了竞争对手“摩拜”的怀抱。

从单车大战打响以来,ofo的负面新闻也层出不穷,未到一年的时间就数次传出资金问题,而大批撤出海外市场无疑也从侧面证实了ofo的内部问题,之前雷霆的扩张势态已经过往,相反的,ofo正在加速衰落。

在外界看来,从去年年底开始,ofo就一直在死扛。供应链欠款、用户押金挤兑、资金链断裂的传闻对风雨飘摇的ofo造成一次又一次的暴击。面对困局,戴威一直在做着顽强抵抗,但ofo的形势却没有得到丝毫回转。

然而,资本的无情撤出,导致ofo缺钱了,ofo开始先后爆出资金短缺问题,ofo挪用押金的信息被媒体曝出用了超过30亿元的押金支付供应链欠款。

讨债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有身穿黑衣的讨债人,甚至有人推着坐着轮椅的老人就去了办公室,叫嚣着不还钱就睡在那里。

再后来,ofo估值一路下降,从最初的20亿美元估值,到15亿美元,14亿美元,再到10亿美元,欠的钱已经累计达到60多亿美金,前段事件,法院对戴威作出了“限制消费令”,戴威不得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不能在星级宾馆等场合消费,不能买房买车旅游等。


年少轻狂,戴威

现如今,相对于街头上混乱车辆,人心的丑陋更让人失望,很多人对单车恶意破坏,失去车座、把手,轮胎扭曲,车身断裂的随处可见,让人心塞。

面对强大的资本招降,要强的戴威如同一名势要浴血奋战到最后一刻的斗士,在5月中旬的百人动员大会上,戴威说道:“如果你们不想战斗到底,现在就可以离开公司”。让ofo要保持独立,是戴威的底线。

不过面对困境,戴威自然没有坐以待毙。它开始了自救的措施。目前ofo已经推出了车身商业化广告,ofo的App上也推出了广告。此外,ofo也在尽可能的压缩开支,减少单车的采购和投放量。

但相对于ofo的巨大体量,这些开源节流的措施目前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ofo的困境。

目前ofo如果要支撑当前庞大用户流量,那么可供戴威“烧”的资金真的怕是所剩无几了,坚持“不卖身”的戴威,除了要寻求资本“救命”,还得时刻小心盘算,否则一个融资不当,也会沦为资本列强的“傀儡”。



年少轻狂,戴威

悲惨落幕


如今27岁的戴威和他的ofo公司,一起在等待黑暗后的黎明。负债累累的戴威已经彻底失去了大局。

戴威在校园里设想远大,但把校园里的竞争经验,放到真实商业里的资本战役中,则显得有些小打小闹。走出北大校园的戴威在强大的资本面前,根本毫无抵抗之力。

也许戴威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创造的小黄车可以用这么快的速度占领市场,但是速度越快,危险却越大。

然而,共享单车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这就意味着,它毫无护城河可言。而戴威犯的主要错误,就是高估了自己与巨头议价的能力。

一个事实是显而易见的:在巨头的碰撞中,ofo只是布局上的一块小小的拼图,是一个随时可以牺牲掉的代价。而戴威面对资本的步步紧逼,选择了玉石俱焚的方式,让ofo的困局失去了体面收场的机会。


年少轻狂,戴威

很多人在谈论ofo的近况时候,开始莫名地用一种慈悲地心态看着这个年轻的创始人,他们觉得这场闹剧归咎于他的年轻、懵懂、而不善于和资本博弈。

戴威确实年轻,但并不懵懂,也并无任何值得怜悯之处。本可以让所有投资人和自己套现体面离场,用户也不会遭受押金损失,而时至今日的一地鸡毛,都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崛起于创业潮的90后创业公司目前硕果所剩无几,面对那些被淹没在巨浪里的人,自然只能沦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被当做“反面教材”列入经验之谈。

戴威虽依旧在顽强抵抗,但结局或许已经可以预见。其实对戴威而言,舍弃眼前无法挽回的颓势,留得青山在,远比现在负隅顽抗要明智的多。

时至今日,“弃子”、“老赖”成为这位27岁青年身上摘不掉的标签,曾经的美名和传说反倒映衬成了笑话。

年少轻狂,戴威

年少轻狂,戴威


年少轻狂,戴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