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當年入侵阿富汗到底有多大傷亡?阿富汗拖垮了蘇聯的說法成立嗎?

大東北的小豆包

不請自來!勿怪!

直奔主題。

題主的第一個問題:

我去查了一下資料:“1988年5月25日,蘇軍總政治部主任利濟切夫宣佈:在阿富汗戰爭中,蘇軍死亡12210人,傷35478人,失蹤311人。”另有資料表明蘇聯方面的陣亡人數在14490人。

當然,這只是蘇聯方面的傷亡情況,而阿富汗方面的傷亡,粗略的統計在1000000人以上,其中大多數平民。


題主的第二個問題:

個人認為:不成立!

原因如下:

1、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只是蘇聯的一個對外政策的失誤

阿富汗戰爭,在今天看來是蘇聯入侵阿富汗,實際上在當時,這只是蘇聯的|“南向”政策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且直接的原因是當時的阿富汗合法政府請求蘇聯出兵予以協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合法的,只是蘇聯的意圖並不單純罷了。

阿富汗戰爭最終結果是以蘇聯妥協結束,標誌著蘇聯南向政策和路線失敗。是蘇聯在冷戰格局下美蘇爭霸中對外政策的失策。

(南向政策:蘇聯繼承老沙皇南下戰略的衣缽,企圖以阿富汗為南下的基地,進而打通陸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脅中東產油區和迂迴包圍歐洲,並與其太平洋戰略互相呼應,最終實現其世界稱霸的目的。)

蘇聯領導人 勃列日涅夫

2、阿富汗戰爭中蘇聯的耗費對於蘇聯來說,最多是皮肉傷,還不至於傷筋動骨

查閱資料:蘇聯先後有150多萬官兵在阿富汗作戰,累計傷亡5萬餘人,耗資450億盧布(約合近200億美元)。

150萬兵力,對於常備總兵力達五百餘萬的蘇聯來說,不過是牛刀小試,而五萬左右的傷亡,不過兵力的百分之一,這點損失,對於蘇聯這個龐然大物,沒有什麼影響。

對蘇聯有影響的而是450億盧布的耗費。這個耗費對經濟本就畸形的蘇聯來說,確實有著皮肉之痛,但是遠遠不至於傷筋動骨,或者說動搖蘇聯的根基和國本。

3、蘇聯的垮,有著內因和外因,但是主要的是內因

拖垮蘇聯的分為內因(主觀)和外因(客觀)。

內因:蘇聯之所以解體,有著多個方面的因素。

1、政治上

(1)蘇共自身建設未能緊跟時代步伐;指導思想混亂,政治方向不夠明確

斯大林逝世後,赫魯曉夫上臺,全盤否定斯大林,自此開始,蘇共的指導思想開始混亂,沒有明確的前進方向。從此蘇共被領導人左右。

其後赫魯曉夫被蘇共高層聯合攆下臺,勃列日涅夫上臺,但是蘇共的思想和政治方向一如既往的沒有明確,並且在勃列日涅夫開始,蘇共的自身建設開始大面積的退步,黨內貪汙腐化大量湧現。

(2)蘇聯中央政府對各加盟共和國的控制和影響力,在各種積弊下,逐漸減弱

咱們中國自古的傳統就是:中央集權大一統。顯然蘇聯後期是沒有做到的。特別是到了戈爾巴喬夫時期,隨著其他方面的積弊影響,政治上的作為,被嚴重影響。蘇聯中央政府的集權被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不斷削弱。各加盟共和國的自主權不斷擴大,從而逐漸形成藩鎮割據似的局面。

(3)戈爾巴喬夫的整治改革和東歐劇變的影響

戈爾巴喬夫上臺後,對政治經濟思想進行全面改革,但是改革步伐和方向有些不足,使得越改革越混亂,不見成效。

同時,1989年和1990年期間,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發生“東歐劇變”,使得蘇聯國內深受影響。

2、經濟上

(1)高度集中的集體經濟的弊端嚴重

高度集中的全盤化集體經濟,在非特殊時期,嚴重的阻礙和挫敗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降低了經濟生產和發展的質量和速度,使得經濟生產成為政治指標,不能滿足人們的生產生活需求。

(2)國民經濟比例的失調

在美蘇冷戰背景下,盲目的大搞軍備競賽,加大國民經濟比例失衡,過分追求重工業的發展和中心地位,忽視了輕工業在國民生產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加劇蘇聯國民經濟的畸形發展。使得人民生產生活的物質需求與錯誤的經濟政策之間的矛盾日益成為主要矛盾。

(3)經濟貪腐嚴重

蘇共及蘇聯在斯大林後期,開始明顯出現貪腐情況。到後來戈爾巴喬夫時期,蘇聯的貪腐現象已經深入膏肓。各級官員,特別是把控經濟方面的官員和從業人員,倒賣國家資產,中飽私囊,貪汙腐敗,極大的損傷了蘇聯普通民眾的民心,使得人心日漸趨離。

3、思想上

(1)國內思想混輪

斯大林時期,大搞個人崇拜,斯大林被神化。其後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使得國內思想開始出現混亂。到戈爾巴喬夫改革時,實行所謂的“新思想”,更是引發蘇聯國內思想的極大動盪。加上西方和平演變思潮的湧入,使得蘇聯晚期的國內,各種思想遍地開花,極度混亂。

(2)分裂思潮、獨立思潮興起

蘇聯是由十餘個加盟共和國組成,而俄羅斯又是其中最大的,俄羅斯民族的大沙文主義,一直是蘇聯民族問題的一個重要隱患。同時,蘇聯對於民族問題,從來都是一味的鎮壓和強制,基本不曾考慮改變政策,因而使得蘇聯的民族問題,始終尖銳,民族關係,一直比較緊張。在西方和平演變的思潮下,民族分裂獨立思想,迅速抬頭,並不斷壯大,最重形成勢力。

4、軍事上

放鬆對軍隊的領導和掌控。朱可夫元帥失勢後,蘇聯領導人對蘇聯軍隊的影響力逐漸降低。而且軍隊對領導人的擁護也不如以往。加之官員的貪腐影響到軍隊的建設,使得政府和軍隊、高級官員與軍隊,愈發的離心離德,從而導致在“八一九事件”蘇聯軍隊臨陣倒戈。

外因:

東歐劇變的巨大影響,同時,長期與美國的冷戰較勁,拖垮了國力。再加上蘇聯對本陣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干涉和矛盾,加快了蘇聯解體的步伐。


所以,綜上所述,阿富汗戰爭拖垮蘇聯並不成立!


志軍翔宇

蘇聯解體是源於其體制上的弊端和政治、經濟政策的失誤,並非由阿富汗拖垮的。事物的變化往往是內因起主要作用,而外因起推動作用的,蘇阿戰爭作為外因,加速了蘇聯的解體。所以說,阿富汗拖垮蘇聯這個說法不成立。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蘇聯的發展勢頭如日中天,超過美國。蘇聯打算以阿富汗作為戰略支撐點,從陸地上打通南下印度洋的通道,威脅中東產油區及迂迴包圍歐洲,從而達到稱霸世界的目的。因此,從七十年代起,蘇聯就對阿富汗進行政治投資,扶持代理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但是蘇聯的如意算盤落空了,阿富汗政局一直動盪,蘇聯也無法擺平,反而把自己陷了進去。1979年蘇聯扶持起來的塔拉基政府在與阿明的明爭暗鬥中落敗,塔拉基也被阿明發動政變幹掉。蘇聯很是鬱悶,無奈生米已煮成熟飯,蘇聯只得討好阿明,還祝賀阿明政權取得了勝利。

從入侵阿富汗到控制阿政府,前後不過個把月的時間,這被蘇聯宣稱為“偉大的勝利”。但是,令蘇聯沒想到的是,噩夢在後面。蘇聯的侵略行為,使得原本分裂的阿富汗境內各派別以及人民空前團結起來,一致抵抗蘇聯的入侵,同時也受到國際社會的一致譴責,特別重要的是阿富汗的抵抗力量受到了美國的支持和資助。美國在阿富汗境內扶持反蘇聯武裝,給其提供武器和訓練,日後大名鼎鼎的本.拉登就是在那個時候被美國扶持起來的。

於是,蘇阿戰爭發展成了由美國、巴基斯坦、沙特及埃及等國支持的“阿富汗聖戰者伊斯蘭聯盟”和蘇聯及其扶持的傀儡勒政府相持的局面。而蘇聯在持久戰中漸漸吃力,稱蘇阿戰爭為“日夜不停留血的傷口”,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後,開始積極尋求阿富汗問題的政治解決方案。到了1988年,蘇聯被迫接受了4月14日達成的日內瓦協定,並於5月5日至1989年2月15日分兩個階段撤出全部軍隊,阿富汗戰爭結束。

據統計,在九年的阿富汗戰爭中,蘇聯耗資200億美元,死亡12210人,傷35478人,失蹤311人。阿富汗戰爭使蘇聯元氣大傷。

蘇聯解體的原因很複雜,直到現在還沒研究透徹。有人總結為政治上的“開放”和經濟上的“改革”所致;有人將罪責推給最後一任總統戈爾巴喬夫;也有人提出是蘇聯後期的高福利政策拖垮了蘇聯。因此,認為阿富汗戰爭拖垮蘇聯是一種片面的說法。


萌叔觀世界

蘇聯入侵阿富汗的戰爭,從1979年開始,先後打了十年之久,到1989年,蘇聯被迫撤出阿富汗,這場戰爭蘇聯算是失敗了,因此阿富汗才有一個在世界軍事歷史響亮的外號——“帝國墳場”,意思是很多大帝國都在阿富汗這裡折戟沉沙。

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給阿富汗人帶了巨大的災難,造成了130萬人的人員傷亡,500萬人無家可歸,對於總人口只有3000萬人的阿富汗,損失是巨大的。但蘇聯人也不好過,為了打這場阿富汗戰爭,蘇聯十年內先後累計派出150萬軍隊,傷亡達5萬人,共計軍費花了450億盧布(當時1盧布兌換0.65美元,因為盧布和美元不是自由兌換的,盧布價值可能虛,但450億盧布也摺合美元也差不多超過600億美元),付出的代價也是不小。

至於說這場阿富汗戰爭拖垮了蘇聯,“大正”認為並不成立,阿富汗戰爭只是導致蘇聯瓦解的一個因素,嚴重的透支了蘇聯的國力,起到催化劑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蘇聯解體原因十分複雜。要知道歷史上相對於蘇聯遇到困哪很多,二戰時期的蘇德戰爭都沒被把蘇聯壓垮,阿富汗戰爭只不過是蘇聯的一個戰略失誤,但也因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不過蘇聯運氣沒有美國那麼好,二戰後美國也遇到和蘇聯入侵阿富汗一樣的問題,那就是打了近20年的越南戰爭,這場戰爭比蘇聯的阿富汗戰爭時間更長,敗得更慘,差點導致世界霸主地位不保,不過美國憑藉強大恢復能力扛過去了,現在依然是世界第一強國,而蘇聯只剩下一個殘破不堪的俄羅斯在苦苦支撐,真是時也命也!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交流,加關注!


大正看世界

阿富汗戰爭只是一場局部小型戰爭,事實上阿富汗戰爭只打了不到兩週,就以蘇聯的絕對勝利而結束了(1979年12月24~次年1月2日戰爭開始到坎大哈蘇軍兩路大軍勝利會師),可以說蘇軍一路凱歌所向披靡!剩下的十年阿富汗“戰爭”時間,確切講就是善後剿匪而已、匪患猖獗而已,而剿匪戰爭對很多國家(特別是小國)來說,本是統治者的日常工作而已,有匪就剿無匪喝酒,看看《水滸傳》就明白了…

對前蘇聯來這個龐然大物來講,阿富汗戰爭原本就是不痛不癢的一次皮外傷而已,美國建國後打了多少場戰爭?很多戰爭比阿富汗戰爭規模大多了,而美國卻越打越健康,越打越強大……

將蘇聯的解體歸因於一場阿富汗小型戰爭而回避蘇聯自身發展的失敗性,是不科學的,有些王顧左右而言他的意思。

時間證明,蘇聯的一整套價值體系被驗證為不具有科學性、進步性,而蘇聯又創造不出新的一套先進價值體系(歐美西方的一套價值體系卻在勝利招手),如復辟封建沙皇一套價值觀又等於否定了當年蘇聯建立的正義性,蘇聯逐漸失去了方向感和精氣神,驕傲與困惑交集,而蘇聯的一切政治、經濟現狀卻還在加速腐朽碎片崩塌中…… 邏輯分析是這樣!

如今的俄羅斯也沒有創造出有別於西方的先進價值觀體系(創造一套先進科學價值觀沒那麼容易的)!俄毛而今只是部分復辟了封建沙皇價值觀而已。披著歐美先進價值觀的外衣,裹著封建沙皇獨裁落後價值觀的內核,內外擰巴表裡混亂,普京稱帝無膽民主無心,以梅普“二人轉”掩人耳目,靠賣點資源灰溜溜度日,用前蘇聯遺留的武器裝裝面子,俄國成為遊離在國際社會邊緣的一個苦逼另類。

普京大帝外強中乾的俄羅斯,還依然是思想混亂經濟萎靡得過且過而已,再、再給你二十年,你能還一個“強盛的俄羅斯”麼?到時候90歲的耄耋普京就要去見沙皇了,理性分析大勢如此……



實話實說啊666

蘇聯入侵阿富汗是蘇聯霸權時代最失敗的行動之一,不僅給阿富汗造成了巨大傷害,而蘇聯自身也元氣大傷。蘇聯入侵阿富汗9年,投入超過200億美金,死傷超過5萬人,同時因為入侵阿富汗,蘇聯被國際社會所排斥孤立,最終被迫撤軍,阿富汗戰爭也被稱作“蘇聯不斷流血的傷口”。

上個世紀,蘇聯繼承了沙皇俄國時代的“南下思想”,妄圖入侵戰略地位重要的阿富汗,威脅中東進而包抄歐洲,同時與太平洋地區的戰略部署連成一體完成與美國爭霸的全球霸權的目標,然而,蘇聯實在低估了阿富汗。




蘇聯的國力並不能夠與美國相比,尤其是經濟領域。西方社會根據美國越南戰爭的估計,蘇聯想要征服阿富汗,至少需要投入50萬的兵力,然而當時蘇聯能夠調動的軍隊並不多。同時,阿富汗是個可怕的地方——沒有鐵路,公路建設落後,沒有港口,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這樣的地形條件之下,讓蘇聯的現代化裝備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同時,蘇聯士兵的補給十分困難,從一開始,蘇聯就陷入了被動。

蘇聯解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阿富汗戰場的失敗是其中的一個原因而已。一場非正義的戰爭使得蘇聯元氣大傷,被國際社會排擠,被迫改變的全球戰略,影響深遠。


澹奕

蘇聯在阿富汗的戰爭,沒有西方宣傳中那麼大的傷亡,也就五萬多人而已,實際死亡一萬多人,比起美國在越南的損失遠遠不及。但是阿富汗戰爭對蘇聯的經濟、政治影響特別大,特別是那種以為仗著軍事實力就可以為所欲為的軍事冒險主義的打擊是巨大的。

蘇聯入侵阿富汗,戰術手段是非常高明而且成功的,可以算是一場教科書似的經典戰例,他直接空投了五千人的部隊,數小時就控制了阿富汗阿明政權的中樞喀布爾。佔領了總統府,打死阿明,控制了廣播電視臺等輿論中樞。大兵壓境之下兵不血刃的讓阿富汗軍隊全部投降,輕鬆的佔領了阿富汗。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這種戰法帶給世界的震撼不亞於美國發動的第一次海灣戰爭。

但是就如同後來的美國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一樣,超級大國要軍事佔領一個國家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要徹底征服、治理好一個國家是困難的。隨著世界反蘇、反霸權勢力的不斷介入,阿富汗反抗力量越來越活躍也越來越強大,帶給了蘇聯苦不堪言的損失和代價。

人員損失雖然不是特別大,但是軍事作戰物資的不斷損失和補充,就像陷入了一個經濟黑洞,將蘇聯有限的經濟能力大量投入到軍事消耗中,使蘇聯民生維艱,國內生活水平下降,日漸陷入困難。

同時,越南方向也給蘇聯霸權開了一個口子,致使他要將有限的血液分配一部分給越南,而且也是源源不斷的失血,這就讓蘇聯這個巨無霸的軀體日漸消弱,最後肌體病變橫生。

阿富汗戰爭不是拖垮蘇聯的決定性因素,拖垮蘇聯的是蘇共中央一系列錯誤的國內、國際政策的綜合體現。只不過阿富汗戰爭是這一系列錯誤中最亮眼的一個外顯。實際上,主要原因還是國際上樹敵太多,不僅僅是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行著激烈的冷對抗,還對社會主義陣營的同盟進行頤指氣使的內政干預。而且迷信武力,動輒對兄弟國家動用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脅。

總之一句話,無論是政治還是外交,都顯得過於簡單粗暴,要維持這種簡單粗暴,又必須不斷增強武力,就有些窮兵黷武了。最後,民生凋敝,人心思變,導致內部加盟共和國間嫌隙橫生,齷鹺不斷,開始了無可逆轉的人心、國別的分裂,摧垮了強大無比的蘇聯帝國。











謝金澎


蘇聯入侵阿富汗持續9年,傷亡3.5萬人,耗費400億美元,但蘇阿之戰並非是拖垮蘇聯的直接因素,這只是一個方面而已,而且是很小的一面。

1973年7月17日,阿富汗前首相達烏德聯繫一批受蘇聯影響的軍官發動了政變,推翻了查希爾王朝,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國,但是達烏德並不太聽從蘇聯的指示,並宣城阿富汗和美國才是最重要的關係。如此一來,蘇聯的臉面何在?

於是1978年4月27日,親蘇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發動了政變,並殺死了達烏德。新政權的成立,親蘇更加,大批的蘇聯軍政人員以顧問的名義控制了阿富汗的各個部門,並在同年12月與阿富汗政府簽訂了“友好睦鄰合作條約”,期限20年,並將軍事合作納了進去。

獨立的阿富汗國家從此成為了蘇聯的傀儡國,於是1978年6月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處爆發了反政府武裝起義,隨之武裝起義如同星火燎原在阿富汗全國各地開始。

蘇聯政府為了保住這個經營了多年的衛星附屬國,於1979年12月27日晚,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對阿富汗的入侵,大批蘇聯軍隊進入阿富汗,到1985年,蘇軍人數達到了15萬人,但儘管如此,在頑強的阿富汗人民面前,蘇聯始終看不到勝利的希望,一步一步的走向了深淵泥潭。

1988年5月,早已苦不堪言的蘇聯根據聯合國協議以及美國、巴基斯坦、蘇聯、喀布爾政權四國達成協議並簽署日內瓦協議,區間開始撤軍。1989年2月15日,駐阿蘇聯總司令羅莫夫最後一個跨過蘇阿界河,意味著長達9年的蘇阿戰爭結束。

這場戰爭,是一個獨立國家反對侵略的正義之戰,最終贏得了勝利,那個時期蘇聯極度膨脹,對外擴張的野心不斷,級,最終卻陷入了泥潭,苦不堪言,400的多億美元苦苦支撐了一個永遠沒有勝利的戰爭,這也是蘇聯最終的解體一個小原因。


冰雹藍天

很多人都以為蘇聯的解體跟入侵阿富汗脫不了干係,或者直接認為武裝入侵阿富汗就是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麼?難道不入侵阿富汗蘇聯就不會解體了?下面我就來說說我的看法。

大家要知道,蘇聯入侵阿富汗那會,可還是處於巔峰時期,70年代末89年代初,那時的蘇聯正和美國進行全面對抗,

北約和華約在西線陣線分明,南線威脅中東,更是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從這樣的形勢可以看出什麼?能看出的只是窮兵黷武的蘇聯。

而入侵阿富汗則是在1979年的聖誕節,那時10萬蘇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對阿富汗悍然發動了武裝侵略,這一入侵,就是長達9年的佔領,直到1989年才因為國力的不支而撤兵,這次的入侵行為帶給蘇聯的是國際社會的孤立

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更是遭到了64個國家的抵制,其中就有中美等大國,而陷入阿富汗這個泥潭以後,畸形軍事擴張帶來的工業隱患更加明顯,輕工業的積弱、戰爭潛力的耗盡,再加上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使蘇聯開始不堪重負,最終也就走向了垮臺。

所以,武裝入侵阿富汗,是蘇聯窮兵黷武的絕佳體現

,也正是因為這種一意孤行,造成整個聯盟的離心離德,民心盡失,其實當時是整個世界都在反蘇的,包括我們國家,還要,蘇聯垮了,來自北方的威脅沒了,我們才有了絕佳的發展機會。


哨兵ZH

當年蘇聯的入侵,派出了十萬大軍,長達九年之久,輪換了百五十萬軍人,動用了國庫450億盧布,約合400多億美元,傷亡了五萬軍人。這使蘇聯人陷入了泥潭的戰爭,讓蘇聯人的財政變得入不敷出,再加上石油的走底,為蘇聯財政缺口埋下了炸彈,阿富汗人也傷亡了,一百五十萬人,使五百萬人淪落為難民,從此以後阿富汗就沒有停止過戰爭衝突。這是蘇聯人為自己埋下了解體的禍根,也為阿富汗埋下了戰亂衝突不停止的禍根。

蘇聯人自己耗盡了國庫儲備,又使得對東歐援助減少,使東歐國家不穩定埋下了種子。由於蘇聯在國際上更孤立無助,80個年的莫斯科奧運會開幕式,很多國家均抵制,這讓蘇聯國內民眾產生了不小震動。一個大國臉面找不到地方放。衛星國的民眾也感覺到,老大哥的行為不恥。離心力自然生成。

蘇聯到了戈爾巴喬夫執政時,已經舉步維艱,難以平息國際上的壓力,國家內部要求改革求變的壓力,雙重壓力下,迫使其改革,但國庫空虛,財政預算吃緊,被迫使蘇聯高層決定儘快結束這一切,阿富汗的戰爭又陷入泥潭中,沒有多少勝算的可能,蘇聯被迫撒退收縮,但為時已晚,耗資太大了吧?國家經濟也嚴重拖垮了。上世紀七十年是蘇聯最強盛的年代,到了八十年代衰敗無法忍受了,為了確保戰爭中的消耗,為了扶持卡爾邁勒的政權及阿富汗的供應,又要對世界各地的小弟們援助之手,只好壓縮國內的生活物資供應。

這引起了國內的不滿勢力做大做強。

應該講世界石油價格暴跌,讓蘇聯無錢可賺,再加上阿富汗戰爭加大了蘇聯國庫消耗待盡,再加上對蘇聯的小兄弟們的援助交際,三管齊下,讓強勢的蘇聯失血嚴重。沒錢只好減本國民眾的福利待遇了。

這樣做勢必催生不滿的民意。

應該講:阿富汗戰爭是拖垮了蘇聯的經濟,並不是拖垮蘇聯的國家體制。





隨雨飄渺

蘇聯的模式是自斯大林時期就一直延續下來的,後來的幾位領導人也沒對其做過一些有效的改動,或者說是改革不成功,總之就是這種制度拖垮了蘇聯,而阿富汗戰爭則是一個催化劑而已,蘇聯的解體是必然,而阿富汗戰爭只是加速了他的解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