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是溥仪私人财产,却向民众开放了,为什么呢?

颐和园是溥仪私人财产,却向民众开放了,为什么呢?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军队溃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天3夜,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颐和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葬身火海,惨不忍睹。

烧毁后的圆明园,一片狼藉,没有了往日皇家园林的气派和辉宏,后世的我们再也无法目睹到昔日“万园之园”的光辉。直到后来成了溥仪的私有财产,普通老百姓才有幸目睹“万园之园”的真容。

颐和园是溥仪私人财产,却向民众开放了,为什么呢?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掌握清朝的北洋军,一直觊觎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宝座,和孙中山约定:只要清帝退位,孙中山就选择让位,于是袁世凯找到了奕劻,给了300万两银子,希望奕劻能帮忙他劝隆裕太后同意皇帝退位,奕劻就去了宫中,软磨硬泡,极力劝说隆裕太后。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迫于军阀的重大压力下,颁布退位诏书,至此,大清朝长达200多年的统治结束了,也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的结束,退位诏书共三道,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宣统皇帝退位诏书》换来了民国的优待条件,即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

颐和园是溥仪私人财产,却向民众开放了,为什么呢?

一,大清皇帝尊号不废,民国政府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

二,民国每年拨四百万元供皇帝支出。

三,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

四,清王室的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并由民国派兵保护。

五,德宗(即光绪)崇陵所有产用经费由民国支出。

六,宫内执事之人,继续留用,唯不得招阉人。

七,皇室私有财产,由民国派兵保护。

八,禁军编入民国陆军。

颐和园是溥仪私人财产,却向民众开放了,为什么呢?

在《退位诏书》中,不但规定每年给皇室400万两“岁费”作为固定的经济来源,还把颐和园、静明园、玉泉山、圆明园、紫竹院、钓鱼台等房产和地产以及清朝积攒下来的奇珍异宝划归给溥仪的小朝廷。

颐和园是溥仪私人财产,却向民众开放了,为什么呢?

按照民国政府规定,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仍旧是溥仪的私产,普通老百姓是不可以进入这里游览的。但是,溥仪考虑到民众的愿望和呼声,下令开放颐和园,供民众观赏游玩。

民国二年(1913年)四月二十四日,步军统领衙门制定了一个《瞻仰颐和园简章》,也就是颐和园首次开放参观的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