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的本田真不是隨便就能寫的,日系車專家個個學富五車,上知乎隨便翻翻就能把自己嚇破了膽,若干年的日系車當真是白開了,naive的不行。然而閒居在土豪遍地走的加州就會發現,本田終究是最尋常不過的平民車,一如“CIVIC”的名號一樣,普通市民而已。
時下關於凱美瑞八代目和雅閣十代目的討論甚囂塵上,這對好基友在美國把持銷量榜數十年,相愛相殺。相比之下,思域在美國至少在銷量層面比卡羅拉還是略差一些,但思域有Type R的光環加持,久而久之竟有了“超跑”的名號,不過相信國內的本田車主大都把這稱呼當做玩笑或者自嘲的談資,而且我一直覺得,把“超跑”宣之於口的,往往都具備很好的自黑精神,就像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開的是個“大號凱美瑞”一樣。
扯遠了,回到正題。
第十代思域在國內徹底扭轉了前兩代的頹勢,一則九代車型相比八代更像是中期改款,誠意不足;二則本田終於與時俱進地開始全面普及增壓動力,讓廣大日系粉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一把,依靠日系一貫出色的可靠性,把曾經自恃執汽車技術進步牛耳的大眾車主從“汽車鄙視鏈”的第一集團中徹底踢了出去。
來到美國市場,1.5T+CVT同樣是思域的主力配置,不過仍然提供相對傳統的2.0升自然吸氣發動機作為入門車型的動力來源。1.8萬美元的起步售價和競爭對手們相仿,動力則相比豐田Corolla、日產Sentra等車型具備一定的優勢。
看過十代雅閣以後,不少人覺得它的設計和思域太過近似,在還沒見到實車僅看圖片的情況下確實相似度很高。但看著面前的思域,倒也不難理解本田設計師的想法:既然這是一套成功的設計語言,為何不繼續使用下去呢?
思域讓對手們壓力有多大?下面這張圖說明了一切。話說這樣明目張膽說自己戰勝對手,不違反廣告法嗎?
可是原生設計在三五年前就已凍結的車型,無論怎樣在細節上做微整形,都難以和十代思域這樣推出僅一年有餘的後生晚輩相匹敵。起初我挺不理解本田為何明明設計了一副很有看頭的外觀,卻硬要說這就是思域的Sedan版本,看到實車之後我悟到了幾分:既然是Sedan,消費者自然會把它和其他競品的Sedan放在一起作比較,如此一來思域的顏值優勢就更無可撼動了。
2.0升發動機的代號是K20C2,和Civic Type R的K20C1毫釐之差,千萬別搞錯了。這臺發動機同時還被用於北美F4賽事,是該項賽事目前的單一引擎。關於這臺引擎的技術這裡不想展開太多,否則就會成為又一篇Turbo和VTEC孰優孰劣的口水文,不過作為資深自吸黨,K20C2的特性無疑更得吾心,配合十代思域出眾的外形,動力已經綽綽有餘,在北美這樣非常強調高速巡航性能的用車環境下也並未出現力有不逮之處。更難得的是,只要不是隨意去到轉速紅區打開VTEC,它的油耗可以輕鬆維持在6.5L/100km(36MPG)上下。事實上K20C2和L15B7在同樣匹配CVT變速箱的前提下,美國EPA油耗成績分別是34MPG和36MPG,也就是7L/100km和6.6L/100km,這樣的差距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有關外觀內飾以及配置的部分不想展開說太多,因為和國產版本重合度非常高,只挑幾個值得一提的小point:
1. 北美版所有中低配車型都可以選裝“Honda Sensing”,包括自適應巡航、車道偏離預警、併線輔助、緊急制動四項功能,價格僅有1000美元,非常超值。
2. 後備廂亮點和槽點並存,優點是溜背造型下的後備廂容積非常非常大,再次體現本田對空間利用率的造詣;槽點是後備廂門還是傳統三廂車的開啟方式,由於後擋風玻璃面積較大,導致後備廂開口較小,搬運大件行李不方便。
3. 車廂內的材質平平,以前日系在這方面被吐槽最多的馬自達如今已有“知恥而後勇”的趕超之勢,本田真的要加油了!(坐等十代雅閣的真容)
4. 擋杆後方的儲物格設計打100分,可上下分隔,可容納不同高度和粗細的水瓶,與扶手箱貫通的設計更可在需要時容納大件物品,無可挑剔!
5. 方向盤上的多功能按鍵不及格,材質和按壓手感都非常廉價,滑動式的音量調節不僅難用且誤操作概率很高,日系品牌在這些細節上失分很不應該。
6. 擋杆前方的隱藏式儲物格非常方便,穿線槽的設計大好評,無論是給移動設備充電還是使用Carplay功能都十分便利,有效避免佈線雜亂。
思域從來都不是神車,無論用潮流的渦輪還是老土的自吸,思域就是Civic。
閱讀更多 EV百曉生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