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唐代袁天罡齊名李淳風與山東一條河頗有淵源

相傳,李淳風是唐朝的一位術士,和武則天的貼身術士袁天罡齊名,據說,他們還是師兄弟。他們的本事可不得了,觀天象、看風水、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還有些關於兩人鬥法的故事,以後慢慢講給大家聽。據說,李淳風死後就葬在我們新泰,至今,咱們當地還有這樣一個習俗:老百姓每逢蓋房子安門框、上樑的時候,都要貼對聯,放鞭炮,記得安門框的對聯是:“袁天罡親臨擇宅;李淳風吉時安門”還有一些其它版本,我就不細說了,反正這是老百姓圖個吉利,說明其風水好。

相傳唐代袁天罡齊名李淳風與山東一條河頗有淵源

話說宋朝年間,有一年夏天,新泰連續下了幾天的大雨,整個新泰溝滿河平,平陽河也發了大水。。。。。。。

當時,新泰的知縣姓黃,叫黃什麼,我已經不記得了。這一天,有人來報,說是平陽河裡這次發大水衝出了一個墳墓。黃知縣不以為然,衝出個墳墓有什麼大驚小怪的呀?來人接著報告,說是墳墓邊上有個石碑,石碑上刻著:

我是唐朝李淳風,

二百年後該水衝;

特命宋朝黃知縣,

將我遺骨遷河東。

相傳唐代袁天罡齊名李淳風與山東一條河頗有淵源

黃知縣一聽迅速來到平陽河親自察看,果然,在河床偏西邊有這麼一個墓穴,黃知縣眼珠一動,在平陽河的西岸找了一塊看起來最差的窪地,說:“來人呀!就把李淳風埋在這裡!”有人提醒說:“墓碑上不是說把遺骨遷河東麼?”“呵呵,我說埋在這裡就埋在這裡,難道他李春風死了二百多年,我一個宋朝知縣還能聽他的不成?”黃知縣得意地說。

黃知縣略加思索,也題了一首詩:

我是宋朝黃知縣,

要我從命難上難;

隔河遷墓不好辦;

把你涼到大西邊。

相傳唐代袁天罡齊名李淳風與山東一條河頗有淵源

然後,黃知縣哈哈大笑得意地離去。

黃知縣回到衙門正在得意,忽然又有人來報:“老爺,事情有些蹊蹺。”

隨後,來人在黃知縣耳邊耳語了幾句。黃知縣一聽,有點坐不住了,匆匆忙忙來到河西那塊兒窪地。

原來,差役們正按照黃知縣的吩咐刨坑挖墳,挖著挖著,就挖出了一坐空墳,上邊又一個石頭蓋板兒,上邊也有一首詩:

知道你就反著幹,

所以我就反著算;

這次你要再搗蛋,

讓你一命歸西天。

相傳唐代袁天罡齊名李淳風與山東一條河頗有淵源

黃知縣看罷,驚出一身冷汗,暗暗思量:這個李淳風也太厲害了,死了二百多年,能算出自己二百年後要被大水衝,還能知道二百年後是宋朝,知道我姓黃,並且,還知道我會不以他的命令幹,最神奇的是,他居然還知道我要把他埋在這個地方。

黃知縣越想越害怕,在石碑的後邊題了一首發自肺腑的詩:

春風已去二百年,

焉能洞穿黃知縣;

怪才皆從民間出,

心術不正難做官。

隨後,連忙命令手下,像模像樣地厚葬了李淳風。

注:據說,現在的平陽河已經幾次改道,那時候的河道應該還在西邊,李淳風的墓應該在現在東南關或東關這一片,歷史無記載,民間流傳而已,無從考究了。只是,黃知縣的最後兩句倒是值得我們為鑑

“怪才皆從民間出,心術不正難做官”

相傳唐代袁天罡齊名李淳風與山東一條河頗有淵源

李淳風(602年-670年),道士,道號黃冠子,岐州雍縣人(今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唐代天文學家、數學家、易學家,精通天文、歷算、陰陽、道家之說,是《推背圖》的作者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