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則天,為什麼最終還天下與李唐?

BjMr_T

公元705年,做了十五年女皇帝的武則天“禪讓”,唐中宗李顯復位,標誌著武周政權的結束,唐朝復辟。不少人覺得,這是武則天將天下還給了力唐。但是,在此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這種“還”,實際上是被逼的,並非完全出於武則天的本意,至少,這位年邁的女皇帝還沒有讓權於他人的打算。

(劉曉慶飾·晚年武則天)

許多網友認為,一面是自己的兒子(唐中宗李顯),一面是自己的侄子(武三思),自然是兒子比侄子親。此說我也基本認同,並且歷史上的狄仁傑也是這麼勸誡武則天的。但是,晚年的武則天沒有立武三思為儲君,也絕非僅僅出於這一原因。更為重要的是,武三思難以服眾,而且擁戴李唐的勢力很大,致使武則天不敢過於執拗。

(武三思畫像)

須知,武則天建立武周政權時,已經六十七歲,就當時來講,可算得上是老人了。可就是這位老婦人,憑藉著自己早年積累的政治資本,硬是把李唐改為武周,自己在皇位上穩穩當當地坐了十幾年。換了別人,是絕對難以做到的。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沒有反對勢力。

(唐中宗李顯)

事實上,在武則天掌權的最後幾年,各方勢力已經圍繞著皇位繼承人問題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這也導致這位年邁的女皇帝不敢草率決定。可是,歲月不饒人,在武則天因病難以臨朝後,擁戴李唐的一群大臣,決定先發制人,帶兵發起了政變。公元705年,大臣張柬之等人率領禁軍攻入皇宮,斬殺了把持朝政的張易之、張昌宗等人,擁立李顯復位。

(張柬之畫像)

在眾人的逼迫下,武則天被迫宣佈“禪讓”,由李顯監國,隨即正式登基。至此,延續了十五年的武周政權被終結,李唐得以復辟。所以說,武則天確實曾糾結於選擇兒子李顯還是侄子武三思,這實際上也是關係到讓江山姓李還是姓周。然而,歸政於李唐,除了兒子更“親”以外,更重要的卻是各方政治力量殘酷鬥爭的結果。


碣石樵子

武則天還位李唐,是多當面原因合力的結果。

(1)宗族禮法

傳位李唐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武則天孃家的侄兒子,武三思費盡心機希望可以得到皇太子的位子,但是從宗族禮法來看,這是行不通的,武則天最信賴的老臣狄仁傑一語道破天機:立武,未嘗聞帝供姑姑之靈位於太廟。又說:“陛下掩神器而取之,十有餘年,又欲以三思為後。且姑侄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廬陵王,則千秋萬歲後常享宗廟;三思立,廟不祔姑。”言下之意:你傳位給你侄子,太廟就與你無關了,你傳給兒子,以後還是可以配享太廟。對於十分迷信的武則天不啻於致命一擊,難不成傳位給侄子,連個上墳的都沒有了?與此相比,傳位於自己的兒子就順理成章。兒子再不喜歡她,總不至於不給老孃上墳吧!

(2)政治考量

武則天是個聰明人,她以女流之身,逆轉乾坤,倒持太阿,為天下女子樹立了榜樣,但這畢竟是個男權的社會,在傳統士大夫的眼中,已經是離經叛道,縱然在她淫威之下,大家敢怒不敢言,武則天萬年以後,誰能有她的能力來壓制千年傳統?指望武三思,武承嗣,不可能!

《新唐書》記載:會後欲以武三思(武則天的侄子)為太子,以問宰相,眾莫敢對。仁杰曰:“臣觀天人未厭唐德。比匈奴犯邊,陛下使梁王三思募勇士於市,逾月不及千人。廬陵王(唐中宗李顯被廢后,封廬陵王)代之,不浹日,輒五萬。今欲繼統,非廬陵王莫可。

可見武則天雖稱帝數十年,國號改為大周,但在群臣百官和天下百姓心目中,天下依舊是李唐的天下,用狄仁傑的話說:縱然你做了皇帝,但百姓依舊當你是李家的兒媳。

如果武則天一意孤行,傳位武家,最有可能就是她剛一死,叛亂就爆發。當年呂后權傾天下,把孃家呂氏一個個提拔到高位上,期望可以恩澤後世萬年,結果她剛死,周勃陳平就發動叛亂,把呂家殺的乾乾淨淨,連劉盈的兒子都被冠上血統不純的藉口一併屠殺,為的就是斬草除根,對於這點,武則天看的很透。強行傳位給孃家,有可能害死孃家!

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其他因素,比如說武則天晚年怪夢連連,均指向傳位問題,加之狄仁傑能說會道,無時不刻不保護離家,這些無形中都影響了武則天的判斷,況且母子血親,縱然早年不和,畢竟血濃於水,武三思只不過是武則天同父異母哥哥家的侄子,遠不能和兒子相比,權衡利弊之下,武則天最終還是傳位給了兒子李顯,於情於理都是最好的選擇!



日慕鄉關

第一點,武則天老了,心也累了,在自己的晚年,特別作為一個女性的皇帝,在年老的時候特別需要親情的慰藉。所以她晚年的時候把她流放在房州肥胖的兒子李顯召回了京城。一者是為了讓李唐皇族的勢力和日益強大的武氏家族勢力得到一個平衡,武則天才好控制朝局。二者,就是想看看自己的兒子,畢竟流放了多年,還是想念自己的兒子的。李顯回到了京城就是一個好的開端。

第二點,李顯是個爛好人,對什麼人都好,沒有什麼心機,她挺怕自己的母親武則天的。武則天雖然覺得自己的這個兒子挺廢物的,沒有心機就不會威脅自己的權位,自然可以親近李顯。李顯也很會做人,天天去給母親請安,溫柔呵護,陪母親說說心裡話。這樣做讓武則天很舒心,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所以內心是親向於李唐的,自己的那些武氏家族的人對自己好,是因為權利,不是真心對待自己啊,哪有自己的兒子這麼真心實意對待自己啊!還是自己的兒子親近,作為一個皇帝同是也作為一個母親,多為自己的兒子考慮也是親情所在,武氏的人是給不了武則天這種情感的。

第三點,就是朝廷上的官員和老百姓大多都是心裡嚮往李氏皇族的,畢竟唐太宗李世民的威望在朝裡和百姓心中還沒有消散啊!武氏家族看起來很強大,不過真和李唐皇族鬥爭起來,能有多少勝算啊!武則天在當皇帝的時候殺了太多人,那是為了皇位的需要,也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向天下人證明了女人也可以皇帝的,老了就想做回一個人,不想死後有太多的血雨腥風,把皇位歸還給李唐是個好選擇。李顯是個爛好人,當了皇帝也不會太為難自己武氏家族的人,就沒有了自己擔心的殺戮!

第四點,就是還唐高宗李治的一個情分。李治給了武則天少女時代的一份真愛。李治不顧大家的反對把出家為尼的武則天接回了宮中,後來讓她當皇后,還讓她參與朝政,作為“二聖”的存在。如果不是真正的信任武則天,不是真正的愛她,會為她做這麼多事情嗎?李治給了武則天一份真摯的愛,那份愛一直留在武則天的心裡,時不時的回憶起來,她們兩個曾經的甜美愛戀時光。那段日子多甜美啊!所以武則天把皇權歸還給李唐,也是對李治的一份補償,一份追思,一份想念。

最後,在張柬之發動政變,武則天順水推舟把皇權歸還給李唐,最後的心願就是死後陪葬乾陵,陪在那個曾經愛她的男人身邊!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樓上幾位差不多說出原因了,我深表贊同。唯能補充的是,武則天實在不是一般女人,也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政治家,既懂帝王的權術,也更能審時度勢,能知進退,她的心裡有對權力的強大欲望,也有治國安邦的雄心壯志。她所做的一切,可能並不是為謀取江山,更多的是證明她並不比任何男人差,要在青史上留下重重一筆。

雖然武則天也是從小女子開始,也是在一步步爭鬥中變得更強更有野心,但她的胸懷眼界卻越來越廣闊,不再是嬪妃間的宮鬥。當她樹立了自己的目標,當她把自己與國家興盛相連,個人恩怨,家族已經退後。

所以,我相信當她交位於李唐,是偉業已了的釋然,也是對自己一生反思後的交待。其中的厲害關係,她怎能不洞察?如果是傳給武氏,這還是睿智的武則天嗎?


追花精靈

第一、主要是李氏舊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多數人是反對她改朝換代的。

第二、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等人雖是武姓,但畢竟是侄子,哪有侄子得了天下會給姑母立廟?而李旦李顯畢竟是您的親兒子!

第三、其實說根本的還是武家人不爭氣,沒一個能堪大任或能服眾的,一句老話說來就是壓不住檯面。。武三思武承嗣等人什麼貨色,武則天一個親姑姑能不清楚嗎?只會靠小聰明玩弄權術,而沒有治國理政的大智慧,還無能無望,壓不住人。這樣的人,即使武則天真的在武家勢力的鼎盛時期下令賜死了全部的李唐宗室,真的讓他繼了位,他能守住嗎?到時候還不是被另外的異姓給篡去了,那樣坐在皇位上的人就直接和自己沒有任何的關係了,豈不是更慘了?

最後武則天以八十一歲高齡逝世。臨終前留下遺言,去掉帝號,康復皇后身份,與老公李治合葬。最後給自己弄了一塊無字碑!


羽舟

你以為她想還給李唐嗎?

還不是被逼的。

要知道當時她的兒子全改成武姓了,她傳位給兒子,兒子肯定會恢復唐朝稱號,也會改回李姓,也會供奉她於李家太廟中;

如果傳位給侄子的話,史上未嘗有侄子皇帝在太廟供奉姑姑的,並且她也知道全天下並不支持武氏諸王,並有漢朝呂氏外戚的下場。

所以她也很糾結,自己非男兒身。


空空空的江南情懷

不還李家,給誰呢?

給劉備還是給曹操?

她也明白,武世家族肯定不行,如果交給武世家族,只能導致他們武世家族被滅門。

所以,權衡利弊,只有歸還於李唐才是最好的選擇,怎麼說,她是李家的媳婦,即使她做皇帝了,也是他們李家內部的事情,但是傳給外人,必將天下大亂,不論怎樣,武世家族,必然會被滅族。

或許還有其他原因,畢竟千古一帝的心思不是我們隨便就能猜出來的。

就當笑話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