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兒悠悠
杉木造林中間需要間伐嗎?可以這樣回答您:如果三十年前問這個問題,回答是可以不間伐,但社會經濟和生產力發展到今天的水平,必須回答您:一定要間伐。
杉木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原生樹種,栽培歷史很悠久,早在公元前就有記載,古籍《爾雅》有這樣一句話:“杉木似松,生江南,可以為船及棺木”。
但古代杉木的經營管理水平一定還處在一種較為粗放的狀態下,至少在六、七十年代都還是粗放經營,那我們就來談談杉木的粗放和集約化經營。
杉木粗放型經營
杉木的粗放型經營管理和所處年代的社會經濟以及生產力有關,在社會經濟較差以及生產力落後的年代,人類是以解決溫飽和生存為主,無力研究和開展一些精細化營造林生產技術活動的。
因為即便是六七十年代營造的杉木林,也處在相對粗放的經營管理水平上。從育苗、造林、撫育等生產經營環節上,也僅僅是以提高成活率、保存率為主。而無力在良種、營造林密度、造林方式、撫育方式、間伐上開展研究和試驗。
所以那時的造林,密度較小,撫育開展的少,杉木生長緩慢,基本不開展間伐(國有大型林場除外),都是栽種後歷經幾十年自然生長後直接皆伐。
杉木的集約化經營
自七八十年代以後,社會經濟明顯改善,生產力不斷提高,科研活動不斷深入開展,杉木也從良種選育、造林密度控制、造林方式、撫育方式、間伐等環節發生了顯著變化。始於八十年代的杉木速生豐產林已經將良種使用率、生長量、撫育質量列為重要驗收指標了,杉木營造林技術步入集約化經營軌道。
杉木的集約化經營講究使用良種壯苗、科學確定種植密度、適宜的造林方式、及時撫育和次數、合理間伐等等。因此八十年代以後,間伐已經在杉木營造林上普遍使用了。
而到了現代,在杉木營造林上更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一般種植戶會加大種植密度,可以提前讓林分鬱閉,減少撫育次數,迫使幼林拔高並自然整枝,提高枝下高,提升木材質量,再通過及時間伐釋放生長空間,培育大徑材來達到豐產高效的目的。
因此,現代林業培育杉木速生用材林,間伐成為了一種必要的技術手段,當然也有一些農戶還在延續傳統經營模式,但我們還是鼓勵有經濟實力的大戶和公司開展這種集約化經營模式,來發揮和提高杉木的速生豐產的特性。
綜上所述,間伐在現代林業上廣泛用於營造杉木速生豐產林,如果您相信科學、相信技術,想把杉木的速生豐產特性充分發揮出來,您不妨一試。
風兒悠悠
以前種杉木,只是為了造林,為了自己建屋做傢俱時,可以有得使用。一般都不會去間伐。
現在種植杉樹,大部分人,都是奔著經濟效益去的。那麼為了經濟最大化,肯定會間伐了。
首先,我們來了解下,杉樹的作用吧。樹幹的作用,這也是最直接的經濟效益。由於杉樹的樹幹特別筆直,耐腐,相對於別的木材來說相當防蛀。所以,一般會用來做傢俱,屋樑,建橋,做電線杆,等等。
過去,80年代前,主要由於經濟結構的因數,那時候是計劃經濟,商業程度不高,對於木材的需求量沒現在多。所以,那時候種植的杉木,是以造林為主,種植杉木的密度低,管理程度不高。基本上是任由自生髮育的,不做間伐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對於木材的需求量增加。最主要是自由經濟的刺激,和人民對木材的需求。使得種植杉木變成了經濟活動,而不是造林。
為了經濟收益最大化。最開始的種植時,基本上是每畝400顆以上。杉木的成長週期,十年左右,可以砍伐。這時候,杉林密度過大,都會根據木材的大小和商人的要求,間伐一部分,把每畝400以上減少到300多。這樣的目的回收部分經濟效益,同時減少杉林密度,使得剩餘的發育更好。
然後,一般在第十六個年時,又會再次間伐一部分,出來經濟收益外,還為了騰出空間給上次間伐後從新長出來的小樹生長。
村哥小凡
這個問題分兩種情況來說。第一種是不追求經濟效益,天然養成法,只要求成林就行,那就不需要間伐。
第二種是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科學種植法。種植初期,適當密植,按2米x1.5米開穴,每畝約240株左右,一來儘快鬱閉,減少撫育投入,二來可以迫使樹木高生長,實現一寸長一寸強。10年後,杉木進入粗生長高峰,這時需要合理間伐,降低密度,調整杉木生長方向,往粗度發展,可以間伐後保留每畝120株左右,實現寧粗一分不長一寸。如果培育大徑材,5年後需要再行間伐,最終定格密度為每畝50株左,才能產出理想的大徑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