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一部片子的命,是自身的不足?還是外界的影響?

爭議一部片子的命,是自身的不足?還是外界的影響?

這兩天,豆瓣又一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片子《逐夢演藝圈》在豆瓣遭遇差評,導演畢志飛一紙長文訴至國家片子局,要求“對豆瓣等勢力把持中國影評產業、網絡言論進行徹查與嚴厲處理”。

爭議一部片子的命,是自身的不足?還是外界的影響?

緊接著,昨日(6月1日),豆瓣官方貼出了起訴書,正式反訴畢志飛,認為他的舉動嚴重加害了豆瓣的名譽權等合法權益。

近些年,因“豆瓣評分”激發的爭議並不少。那麼,這場辯說到底孰是孰非?

12年心血被豆瓣一天毀了?

畢志飛與豆瓣的恩仇始末

去年9月22日,《逐夢演藝圈》在國內上映。上映首日,片子官方微博針對豆瓣的2分評分,稱“一個青年導演花12年心血認認真真給中國拍片子,被豆瓣一天毀了”。

爭議一部片子的命,是自身的不足?還是外界的影響?

官博表示,《逐夢演藝圈》是耗資2500萬元本錢、歷時12年的心血之作,但從0點到16:30,評分不息表示2分,並且不息100%的一星評論,豆瓣的低評分嚴峻影響了該片的排片和票房。

2017年9月26日,網上傳言全國院線已經接到《逐夢演藝圈》的撤檔通知。終極,《逐夢演藝圈》僅收成233.7萬票房,同時被譽為史上最低分的國產片子。

爭議一部片子的命,是自身的不足?還是外界的影響?

時隔泰半年,2018年5月30日,畢志飛致國家片子局的一紙長文再次將這部片子推向言論風口。

從長文的內容看,信息量還真不小:

1、畢志飛婉言本身履歷了片子業極為荒唐和令人細思極恐的工作,本身“12年磨一劍”的片子無論若何不會是國產最差片子,本身也向豆瓣提出了質疑,但卻遭到了離間,導致本身成為“史上最爛導演”,排片也遭遇大幅減少;

2、畢志飛認為,豆瓣作為國內最大的影評網站,存在水軍刷分等舉動,不僅本身遭到了離間,與影片相干的片子人、率領專家也一併遭遇了抹黑;

3、畢志飛於2018年2月起訴豆瓣,案件正在審理傍邊;

4、畢志飛認為,最恐懼的是豆瓣希對中國片子評論業、蒐集社會言論強大的操控力,對通俗公眾斷定的擺佈和綁架才能令人震動;

5、畢志飛曝光豆瓣已是外商獨資企業,其首創人兼CEO阿北已經參加外籍,打著民主自有的幌子與境外本錢有諸多聯絡,哀求國家片子局徹查豆瓣網不合理評分事務,峻厲打擊“蒐集影評黑社會構造”。

爭議一部片子的命,是自身的不足?還是外界的影響?

爭議一部片子的命,是自身的不足?還是外界的影響?

爭議一部片子的命,是自身的不足?還是外界的影響?

爭議一部片子的命,是自身的不足?還是外界的影響?

隨後,畢志飛也作出了回應:“我等你們好久了!等法院的合理判決之後,看你們還說什麼?”

爭議一部片子的命,是自身的不足?還是外界的影響?

豆瓣水軍問題時有爭議,

阿北稱豆瓣刷分難刷得動

其實,這也不是第一次豆瓣由於評分而激發的爭議了。

此前,王家衛《擺渡人》和張藝謀《長城》等大片在上映時代,豆瓣、貓眼等互聯網平臺片子評分的問題也陷入言論風浪。

爭議一部片子的命,是自身的不足?還是外界的影響?

《中國片子報》發文,質疑豆瓣、貓眼平臺上的片子打分由於大量“水軍”、“惡意刷分”、“影評人不靠譜”等緣故緣由而不在可託,稱這些舉動正在惡意危險片子財產。

現實上,良多上映後在豆瓣獲得差評的影片都曾表達過對豆瓣評分的質疑。再早之前,鄧超的《無賴天使》,上映初期首頁齊刷刷的“一星差評”,在接收媒體採訪時,鄧超提出:“片子剛上映就滿屏的一星,那些刷一星的良多連片子都還沒看。”

去年上映的片子《李雷和韓梅梅》,導演也就其片子豆瓣評分太低,影響票房,在微博公開質疑豆瓣。

爭議一部片子的命,是自身的不足?還是外界的影響?

關於豆瓣評分,阿北曾公佈《豆瓣片子評分八問》的文章,逐一回應各類爭議。

其中對付水軍的問題,阿北表示:“水軍是有的,但豆瓣評分很難刷得動。”他提到,豆瓣這兩年的準繩是“所有能斷定屬於非正常評分的一概不算”,刷分對豆瓣評分的影響其實沒那麼大,小影響仍是短暫和個別的,由於正常打分的人其實立場哦了,也由於反刷分早已經是豆瓣片子日常工作的一局部。

爭議一部片子的命,是自身的不足?還是外界的影響?

別的,有做刷分財產的從業人員也曾在媒體採訪中表示,豆瓣一個有效評分本錢近百元,貓眼一個有效評分最少二三十元,由於太貴,這個財產鏈早已萎縮。

知手刺子博主“公元說”在微博發文稱,阿北本人很是堅決,就算片方跟他有合作,他也不會幹與干與評分,已經有財大氣粗者花大價錢找到良多活潑老賬號停止刷分,阿北都給人工干與干與了。

爭議一部片子的命,是自身的不足?還是外界的影響?

說到底,片子評分是相對主不雅觀不雅觀的,不成能清一色的好評或是差評,群眾譁鬧之中必有客不雅觀不雅觀、理性的定見。對付一部片子如斯,對付豆瓣等平臺也是如斯,都必要有更標緻和寬容的立排場臨不合的聲音——現實了局我們也看到,在豆瓣上可能會遭碰著水軍,但那些獲得高評分的,也的幾乎確是口碑佳作,豆瓣並不會藏匿一部真恰好片。

評分機制各有侷限,

通往好片子的路沒有捷徑

對付我們通俗不雅觀不雅觀眾來說,各大片子評分平臺,到底更信託哪一個?片子大V毒Sir此前推出毒舌片子APP,聲稱做不刷分的片子評分平臺。不外其生長並沒有走向公共,更多地集中在毒Sir的粉絲群體。

國表裡做片子評分網站的不少,國內大師熟悉的豆瓣片子、年光網、貓眼片子、格瓦拉等;國外網羅IMDB、爛番茄、Metactrici、Flixster等。

可是我們創造,統一部片子,在這些不合的平臺評分差距偶爾辰卻很是大。

以張藝謀《長城》為例,在國表裡不合平臺表示評分如下:

從分值看,不合真不小,我們不得不問,這些平臺的分數到底都是怎樣來的?它們的評分體系有什麼不一樣呢?

按照各平臺的引見,它們的評分體系出現以下特點:

爭議一部片子的命,是自身的不足?還是外界的影響?

這場環繞豆瓣和畢志飛的片子評分爭論未完待續,不外從以上分析,由於各網站的受眾、算法、數目等的不合,一部影片存在評分上的差異。而我們看到,貓眼的分數相對其他平臺偏高,這概略是貓眼更側重票務的緣故緣由,藉此吸引觀眾採集片子票。

對於不明就理的觀眾來看,看片子是一場自我體驗的過程,分數有侷限性,但也是我們識別好片子差片子的一條捷徑。可是我們對片子的鑑賞才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對創作者來說更是這樣,刷分大概是捷徑,但創作一部優秀的作品沒有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