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是從道教手裡搶來的,與《封神演義》無關

今日農曆四月初四,在佛教徒及民間的信仰中是文殊菩薩的佛誕日。提到文殊菩薩就不得不提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首的“五臺山”,此地也正是傳說中文殊菩薩的道場。但在道教的經籍中,此地原為道教所佔據,被稱為“紫府山”,並建有“紫府廟”。那麼為何這裡後來變成了佛教聖地、文殊菩薩道場呢?這還需要從史籍記載的“佛道兩教·賽法焚經“一事說起。

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是從道教手裡搶來的,與《封神演義》無關

說這事之前,我們先說說五臺山與道教的淵源。上面已經提到,這座山在道教裡曾被稱為“紫府山”,在道教裡有十洲三島、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的說法,這個紫府的名稱,就來自於十洲三島裡的“長洲”。這一說法最早見於東晉時期葛洪的《抱朴子》書中,然實際具體所指的地方,至今也未有統一說法;但在十洲裡的長洲,提到了此地有“紫府宮”,此也算一個五臺山與道教淵源的佐證吧。

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是從道教手裡搶來的,與《封神演義》無關

五臺山與佛教的淵源,在文殊菩薩相關的佛經中,有提到釋加牟尼滅度後,南瞻部洲東北方,有一個國名為“大振那”的地方,有一座山叫做“五頂山”,文殊菩薩將遊行於此,開壇說法,據說這個所謂的“五頂山”就是五臺山。在一本《清涼山志》的書上,載文殊菩薩初來到中國,居住的石盤洞就在道教的廟觀內。說到這裡,佛教和道教與五臺山的淵源算簡單梳理了出來,也就算是有了交集。這也就引出了“兩教爭五臺”的事件。

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是從道教手裡搶來的,與《封神演義》無關

據一些史籍舊聞的書載,在漢明帝時期,從印度而來的兩位僧人,來到了山西當時叫做“清涼山”的地方,由於當時據說這裡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之佛籍故事裡有文殊菩薩在此山居住傳經的說法,二人便有意在此建寺院。於是這樣就意味著要搶奪道教福地了,二教相爭,驚動了漢明帝,就傳旨二教在白馬寺“賽法”,達成了一個敗者焚燒經書的約定。最後的結果就是道教法經被焚,佛經“烈火不燒”,因此佛教獲得了在五臺山建寺院的權利。至此佛教紮根五臺山,成為了最早的佛教聖地。

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是從道教手裡搶來的,與《封神演義》無關

細分析,印度佛教徒認定五臺山就是“五頂山”,初看之下,就是名稱很重合;但其實,當時此地只是叫清涼山,和所謂的五頂並沒有什麼聯繫。有所聯繫的就是這此地的山型,所謂現在稱為“五臺山”,並不是一座山,而是由五座山峰群組成。正是由於佛教傳入漢朝後,加之兩晉南北朝時期在中土的盛行,使得五臺山佛教寺院的建設規模不斷增加,據說這北齊時,五臺山寺廟達兩百多座。也由於“五”之數,後世又附上了代表文殊菩薩五種智慧,以及代表五方佛所在,便成為了佛教四大聖地之首,所謂“金五臺,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